中共貴州省委 貴州省人民政府 關於深入實施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發起總攻奪取全勝的決定

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 关于深入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决定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省代表團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精神,確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現就我省打贏脫貧攻堅戰,發起總攻、奪取全勝,作出如下決定。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將扶貧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刻回答了脫貧攻堅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

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刻領會“扶貧開發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鉅任務”“扶貧開發要堅持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等重要論述,進一步增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使命感,加強黨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領導。

深刻領會“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構建大扶貧格局”等重要論述,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貫穿到脫貧攻堅全過程、各環節,著力提高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凝聚社會各方面力量,形成脫貧攻堅強大合力。

深刻領會“陽光扶貧、廉潔扶貧”“加強作風建設抓扶貧”“抓好黨建促脫貧攻堅”“消除貧困是人類的共同使命”等重要論述,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堅決懲治和預防扶貧領域違紀違法行為,奪取脫貧攻戰的全面勝利。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省代表團重要講話精神的重大政治任務,是續寫新時代貴州發展新篇章、開創百姓富生態美多彩貴州新未來的歷史機遇,是對全省黨員幹部“四個意識”強不強、宗旨觀念牢不牢、工作作風實不實的嚴峻考驗。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進一步牢記囑託、感恩奮進,大力培育和弘揚“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幹實幹、後發趕超”的新時代貴州精神,匯聚起打贏脫貧攻堅戰、發起總攻、奪取全勝的磅礴力量。

二、準確把握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總體要求

(一)面臨的形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堅持以“貧困不除、愧對歷史,群眾不富、寢食難安,小康不達、誓不罷休”的堅定信心和決心,強力實施大扶貧戰略行動,連續發起春季攻勢、夏季大比武、秋季攻勢、春風行動等戰役,堅決打好脫貧攻堅“四場硬仗”,全面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減少貧困人口670.8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7.75%,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居全國前列,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

黨的十九大明確把精準脫貧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好的三大攻堅戰之一,作出了新的部署。貴州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中央財政扶持資金和國家重大項目重點傾斜,中央機關各部門鼎力支持,東部發達地區全力幫扶,社會各界積極參與,面臨著擺脫貧困走向富裕、彎道取直後發趕超的重大歷史機遇。緊緊抓住用好這一機遇,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必將歷史性地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

當前,全省還有280萬貧困人口,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任務繁重,貧困群眾長期穩定脫貧致富難度很大,脫貧攻堅工作中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弄虛作假、急躁和厭戰情緒以及消極腐敗現象仍然存在,影響脫貧攻堅有效推進。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脫貧攻堅越往後,遇到的越是難啃的硬骨頭,突破貧中之貧、艱中之艱,化解特殊貧困群體難題,實現脫貧效果的可持續化,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正視和解決好的重要問題。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必須切實增強發起總攻、奪取全勝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一鼓作氣、盡銳出戰、精準施策,以更有力的行動、更紮實的工作,確保堅決打贏脫貧這場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攻堅戰。

(二)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省代表團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牢記囑託、感恩奮進,真抓實幹、埋頭苦幹,大力培育和弘揚新時代貴州精神,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堅持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大扶貧工作格局,堅持脫貧攻堅目標和現行扶貧標準,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突出問題導向,優化政策供給,下足繡花功夫,深入實施大扶貧戰略行動,著力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著力夯實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基礎,著力加強扶貧領域作風建設,認真落實“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脫貧措施,持續打好脫貧攻堅“四場硬仗”,用好“五步工作法”,深入推進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切實提高貧困人口獲得感,堅決奪取2018關鍵之年的決定性勝利,堅決奪取2019衝刺之年的根本性勝利,堅決奪取2020年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的全面勝利,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好基礎,續寫新時代貴州發展新篇章。

(三)任務目標

到2020年,鞏固脫貧成果,通過發展生產脫貧147萬人,易地搬遷脫貧150萬人,發展教育就業脫貧55萬人,生態補償脫貧78萬人,社會保障兜底56.7萬人,因地制宜綜合施策,確保全省貧困發生率下降到3%以下,農村貧困人口穩定實現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確保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其中,2018年脫貧120萬人、實現18個貧困縣摘帽;2019年脫貧100萬人、實現20個貧困縣摘帽;2020年脫貧60萬人,實現13個貧困縣摘帽,實現以縣為單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實現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確保特色主導產業覆蓋所有貧困村,30戶以上的自然村寨全部通硬化路,貧困村全部通動力電,全面解決貧困人口住房和飲水安全問題,貧困村達到人居環境乾淨整潔的基本要求,義務教育學生不因貧失學輟學,鞏固完善“健康扶貧醫療保障救助”政策,有效遏制因病致貧返貧,基本養老保險實現貧困人口全覆蓋,最低生活保障實現應保盡保,深度貧困地區如期完成全面脫貧任務。

(四)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領導,強化組織保證。堅持發揮各級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領導責任制,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一起抓,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堅持精準方略,提高脫貧質量。堅持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做到扶真貧、真扶貧,脫真貧、真脫貧。堅持脫貧攻堅目標和現行扶貧標準,既不急躁蠻幹,也不消極拖延,既不降低標準,也不弔高胃口,更加註重幫扶長期效果,更加註重抑制返貧。攻堅期內,脫貧不脫政策。

——堅持產業振興,夯實脫貧根基。推進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進思想觀念、產業發展方式、作風上的革命,全面落實產業選擇、培訓農民、技術服務、組織方式、資金籌措、產銷對接、利益聯結、基層黨建“八要素”,培育提升特色優勢產業,確保貧困人口持續增收、穩定脫貧。

——堅持加大投入,強化資金支持。堅持發揮政府投入主體和主導作用,增加金融資金對脫貧攻堅戰的投放,發揮資本市場支持貧困地區發展作用,吸引社會資金廣泛參與脫貧攻堅,形成脫貧攻堅資金多渠道、多樣化投入。

——堅持群眾主體,激發內生動力。堅持扶貧和扶志、扶智相結合,強化脫貧光榮導向,注重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組織、引導、支持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實現脫貧致富。

——堅持社會動員,凝聚各方力量。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和黨政機關定點扶貧,調動社會各界參與脫貧攻堅積極性,實現政府、市場、社會互動和行業扶貧、專項扶貧、社會扶貧聯動。

——堅持從嚴要求,促進真抓實幹。用好政策設計、工作部署、幹部培訓、監督檢查、追責問責“五步工作法”,提高攻堅能力。實施經常性的督查巡查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激勵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確保脫貧過程紮實、脫貧結果真實,使脫貧攻堅成效得到群眾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

三、全力打好脫貧攻堅“四場硬仗”

(五)全力打好以農村“組組通”硬化路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硬仗

按照“不搬遷的村寨要通公路、不能通公路的村寨要搬遷”的要求,全面實施農村“組組通”硬化路三年大決戰,確保2019年實現30戶以上的自然村寨100%通硬化路。

加快推進貧困地區高速公路、航運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國省道改造,推進窄路基路面農村公路加寬改造和危橋改造,基本實現鄉道及以上公路安全隱患路段治理全覆蓋。以示範縣為載體,推進貧困地區“四好農村路”建設。改造建設一批貧困鄉村旅遊路、產業路、資源路,優先改善自然人文、少數民族村寨和風情小鎮等旅遊景點景區交通設施。

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落實工程建設和管護責任,強化水源保護和水質保障,因地制宜加強供水工程配套建設與改造,顯著提高農村集中供水率、自來水普及率、供水保障率和水質達標率,2019年6月底前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實現全覆蓋。推進農村水土保持和水生態建設工程,加快坡耕地灌溉系統建設。

打造“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小康行動計劃升級版,加快電力、通訊等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實現行政村動力電全覆蓋。深入實施“寬帶鄉村”“智慧廣電”工程,到2020年,實現行政村光纖網絡、4G網絡全覆蓋,30戶以上自然村寨4G移動信號全覆蓋。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治理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岩溶地區石漠化治理。

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每年完成600個行政村環境綜合整治任務。加快推廣農戶生活汙水分散式處理技術。推進“廁所革命”,因地制宜普及不同類型的衛生廁所,同步開展廁所糞汙治理。探索建立村莊保潔制度,解決村內道路泥濘、村民出行不便等問題,建立“村組收集、鄉鎮轉運、縣級集中處理”的農村垃圾處理機制,探索建立有機廢棄物兌換的綠色積分制,鼓勵農民群眾參與農村環境改善。加快建設森林小鎮、森林村寨,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優美環境。

(六)全力打好易地扶貧搬遷硬仗

對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到2020年全面完成188萬人易地搬遷脫貧任務,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50萬人。

全面落實“六個堅持”,堅持省級統貸統還,堅持以自然村寨整體搬遷為主,堅持城鎮化集中安置,堅持以縣為單位集中建設,堅持不讓貧困戶因搬遷而負債,堅持以產定搬、以崗定搬,確保搬遷一戶、穩定脫貧一戶。全面落實“五個三”綜合配套政策,有效盤活耕地、林地、宅基地等資源,著力打造易地扶貧搬遷和諧社區、活力社區。建好社區黨組織和公共服務機構,推動優質服務資源下沉,切實做好搬遷群眾就業、就學、就醫、養老、社會治理等服務,引導搬遷群眾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儘快融入新社區,助推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建設。

全力推進就業扶貧。堅持以深度貧困地區和易地扶貧搬遷家庭勞動力為重點,依託對口幫扶城市和省內中心城市,推動就業意願、就業技能與就業崗位精準對接,提高勞務組織化程度和就業扶貧覆蓋面,確保貧困搬遷家庭至少1個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優先在有勞動力的貧困人口中選聘生態護林員、巡河保潔員。鼓勵開發多種形式的公益崗位,通過以工代賑、以獎代補、勞務補助等方式,動員更多貧困群眾參與小型基礎設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項目建設,吸納貧困家庭勞動力參與保潔、治安、護路、管水、扶殘助殘、養老護理等,增加勞務收入。實施“雙千工程引進和培育的工業企業、旅遊企業,要帶動貧困人口就業。鼓勵和引導施工企業優先吸納當地貧困人口參與工程建設,支付合理勞務報酬。

(七)全力打好產業扶貧硬仗

深入實施貧困地區特色產業提升工程,擴大產業項目對貧困戶的覆蓋面,避免“壘大戶”“堆盆景”,讓貧困戶成為產業發展的最大受益者。堅決打好調減玉米種植面積硬仗,大力發展茶葉、蔬菜、食用菌、精品水果、中藥材、生態養殖等特色產業,加快發展對貧困戶帶動作用明顯的農產品加工業、特色手工業、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大力發展花卉苗木、油茶等林草產業及森林旅遊、森林康養、林下經濟,延伸生態產業鏈,著力構建生態產業化山地特色生態產業經濟體系,實現荒山增綠、貧困群眾增收。

積極推動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落實農戶在產業鏈、利益鏈、價值鏈環節的份額,多渠道增加貧困戶收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制定實施集體經濟薄弱村發展提升計劃,通過盤活集體資源、入股或參股、量化資產收益等渠道,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打造“多彩貴州”“黔系列”民族文化產業產品品牌,支持民族自治州、自治縣和民族鄉加快脫貧攻堅步伐,推動人口較少民族貧困人口精準脫貧。將產業扶貧納入貧困縣扶貧成效考核和黨政一把手離任審計,引導各地發展長期穩定的脫貧產業項目。

(八)全力打好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硬仗

著力實施教育脫貧攻堅行動。繼續壓縮黨政機關6%的行政經費支持教育脫貧攻堅。多渠道增加貧困地區教育資源供給,加強鄉村幼兒園建設,全面推進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工作,重點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和鄉村小規模學校建設。爭取軍委機關、軍隊有關大單位對口援建八一愛民學校。在貧困地區優先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加強學校網絡教學環境建設,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強化義務教育控輟保學聯保聯控責任,實施貧困學生臺賬化精準控輟,精準關愛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增強教育精準扶貧政策的便利性,落實好教育精準扶貧資助政策,實施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和農村學前教育兒童營養改善計劃。大力推進職業教育精準脫貧計劃,辦好免費訂單職業教育精準脫貧班。推動全省高校服務農村產業革命,教育系統實現“校農對接”全覆蓋。實施好“特崗計劃”,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加大鄉村教師培訓力度,加大農村學校音、體、美等緊缺學科教師補充力度。落實教師生活補助政策,改善鄉村教師待遇,均衡配置城鄉教師資源。加大對貧困地區招生傾斜力度。做好貧困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工作,實施少數民族群眾漢語言和實用技能培訓行動計劃,多形式辦好掃盲班,全面開展農村掃盲教育。

深入實施健康扶貧工程。建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數據與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參保數據比對機制,落實參保個人繳費財政補貼政策,確保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覆蓋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縣級人民政府落實“健康扶貧醫療保障救助”資金,推動落實“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即時結算等便民惠民措施,確保貧困群眾在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費用實際補償比例達90%以上。抓好家庭醫生簽約履約工作,全面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全過程精細化、電子化、痕跡化管理服務,實現疾病分類精準救治。全面完成並鞏固農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三年提升計劃,實施新一輪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每個鄉鎮衛生院至少設立1個全科醫生特崗。抓好東部省市三甲醫院對口幫扶66家縣級人民醫院、國內三甲中醫院對口幫扶64家中醫院、軍隊三甲醫院對口幫扶10家縣級人民醫院工作。健全農村急救體系,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加強省市縣鄉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將會診費用納入城鄉居民醫保報銷。開展“萬醫下基層”活動。將脫貧攻堅與落實生育政策緊密結合,深入推進生育健康全程服務,實施婦幼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大力實施農村住房保障行動。分類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搬遷、無房戶民政救助兜底、農村老舊住房整治等工作,確保應改盡改、應搬盡搬、應保盡保。深入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建立危房臺賬並實施精準管理、動態調整,改造一戶、銷檔一戶,防止漏改錯改。明確農村危房改造基本安全要求,保證正常使用安全和基本使用功能,因地制宜同步實施改廚、改廁、改圈。落實好農村危房等級劃分、補助標準和各級財政分擔政策。加強補助資金使用管理和監督檢查,支付給農戶的資金要及時足額直接撥付到戶。2019年底前完成全省存量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建立完善危房改造信息公示制度。

四、深入開展扶貧領域突出問題“五個專項治理”

(九)深入開展貧困人口漏評錯評專項治理

堅持對照標準查、發動群眾查、突出重點查、數據比對查、扶貧專線查、對應程序查、落實責任查,嚴格標準要求,大幅度降低漏評率、錯評率,顯著提高群眾認可度。重點排查建檔立卡之外的農村低保戶、危房戶、大病患者家庭、重度殘疾人家庭、義務教育階段輟學生家庭、老人戶、居住偏遠農戶等七類特定群體,建檔立卡之內達標退出後又返貧的脫貧戶。適時開展建檔立卡專項評估檢查。研究制定省對貧困縣摘帽退出的考核檢查辦法,確保退出質量。配合國家開展貧困縣退出抽查。

(十)深入開展貧困人口錯退專項治理

開展貧困人口錯退專項治理,系統鎖定對象篩查,核查退出是否符合程序、標準,開展入戶核查認定,著力補齊短板,嚴格落實責任,堅決糾正貧困戶“被脫貧”現象,大幅度降低錯退率。開展各級幹部遍訪貧困村、貧困戶活動,嚴格執行貧困識別和退出標準、程序,不斷提高精準識別和精準退出質量,完善動態管理機制,切實做到“脫貧即出、返貧即入”。

(十一)深入開展農村危房改造不到位專項治理

開展農村危房改造不到位治理,實現建檔立卡戶應納盡納、應改盡改,全面消除農村住房安全隱患。按照省級指導、市州統籌、縣級主責的原則,全面實施農村老舊住房整治,2018年底前已摘帽縣和非貧困縣完成治理,其他貧困縣在申請摘帽當年完成治理。2020年底前全面消除全省農村老舊住房透風漏雨現象。

(十二)深入開展扶貧資金使用不規範專項治理

開展扶貧資金使用管理不規範治理,實現扶貧資金使用管理逐步規範、資金使用績效明顯提升。堅持因地制宜、群眾利益至上原則,規範貧困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不得擅自改變支出方向和擴大支出範圍。探索建立財政扶貧資金動態監控機制,構建省市縣鄉四級從預算安排到撥付、使用、績效評估的全流程監控機制,加強財政扶貧資金日常監管和專項檢查,繼續實行貧困縣扶貧資金審計全覆蓋。加快資金撥付和使用進度,提高使用效率,實現扶貧目標與扶貧資金投入總體平衡。規範扶貧小額信貸“戶貸企用”行為。

(十三)深入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不正之風專項治理

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不正之風專項治理,重點查處和糾正貫徹黨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不堅決不到位、弄虛作假問題,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和職能部門監管職責不落實問題;嚴肅查處貪汙挪用、截留私分、虛報冒領、強佔掠奪等行為,提高群眾獲得感和認可度。各級紀委監委要深入推進“護民生、促脫貧”監督執紀問責行動,常態化開展“訪村寨、重監督、助攻堅”專項行動,強化對基層黨員和行使公權力公職人員的監督監察,優先立案調查扶貧領域腐敗問題。把懲治“蠅貪”和掃黑除惡結合起來,堅決打擊“村霸”“寨霸”。

發揮巡視巡察利劍作用,把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作為巡視巡察重點,認真開展專項巡視巡察,實現對全省65個貧困縣,以及與脫貧攻堅聯繫緊密的省直相關部門巡視高質量全覆蓋。發揮好審計監督、民生監督、民主黨派監督、輿論監督、群眾監督作用,處理好各級群眾工作中心收集的群眾意見和訴求,用好“12317”扶貧監督舉報電話和省委、省政府“扶貧專線”,做到陽光扶貧、廉潔扶貧。

紮實開展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活動,重點整治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不擔當不作為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堅持用好問責“殺手鐧”,狠抓失職失責反面典型,強化通報曝光,以常態化問責倒逼擔當盡責。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真抓實幹之風、勤儉節約之風,推行“五步工作法”,優化政策設計,細化工作部署,強化幹部培訓,深入監督檢查,確保各項任務落地見效。

五、實施“四個聚焦”主攻深度貧困地區

(十四)扶貧資金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

中央安排我省和省級財政預算安排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向14個深度貧困縣、20個極貧鄉鎮、2760個深度貧困村傾斜。省直有關部門要積極爭取中央部委在教育醫療保障轉移支付、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車購稅收入補助地方資金、縣級基本財政保障機制獎補資金等方面給予我省深度貧困地區更多支持。深度貧困縣要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力度。

(十五)東西部扶貧協作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

市(州)黨委、政府和省直有關部門要加大統籌力度,把東部地區協作支持的資金、項目、人才等資源聚焦到深度貧困地區。市(州)黨委、政府主動加強與對口幫扶城市交流溝通,深度貧困縣主動到東部結對縣(區)謀求合作,實現鄉鎮和深度貧困村結對幫扶。認真研究東部城市產業結構、市場需求、人才優勢、企業特點,挖掘協作潛力,拓展協作領域。

(十六)基礎設施建設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

中央安排我省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優先佈局在深度貧困地區,省、市安排的年度“四場硬仗”項目優先在深度貧困地區實施。加快實施深度貧困地區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和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斷提高深度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十七)幫扶力量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

強化黨政主要領導掛帥的極貧鄉鎮定點包乾指揮長制,掛幫14個深度貧困縣和20個極貧鄉鎮的省領導要親自指揮,深度貧困縣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要切實擔負起第一責任人責任,省直牽頭部門和責任單位要各盡其責。進一步壓緊壓實“五主五包”責任鏈,選派精兵強將到深度貧困地區工作。積極引導企業幫扶、社會幫扶等各方力量更多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

(十八)強化特殊貧困群體幫扶舉措

強化綜合保障性扶貧。統籌各類保障措施,建立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制度為主體,以社會幫扶、社工助力為輔助的綜合保障體系,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依靠產業就業幫扶脫貧的貧困人口提供兜底保障。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對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由地方政府代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繼續實施社會服務兜底工程,加快建設為老年人、殘疾人、精神障礙患者等特殊群體提供服務的設施。鼓勵各地通過互助養老、設立孝善基金等途徑,創新家庭養老方式。加快建立貧困家庭“三留守”關愛服務體系,落實家庭贍養、監護照料法定義務,探索建立信息臺賬和定期探訪制度。

開展貧困殘疾人脫貧行動。將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納入農村低保和城鄉醫療救助範圍。完善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推進農村貧困重度殘疾人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或提供託養服務,逐步推進農村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深入實施“福康工程”等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項目,優先為貧困家庭有康復需求的殘疾人提供基本康復服務和輔助器具適配服務。幫助貧困家庭殘疾兒童多種形式接受義務教育,加快發展非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資產收益扶貧項目優先安排貧困殘疾人家庭。

(十九)開展扶貧扶志行動

紮實開展“牢記囑託·感恩奮進”教育,深化“黨的聲音進萬家·總書記話兒記心上”活動,充分運用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青年志願者脫貧攻堅夜校等,加強思想、道德、文化、感恩教育,大力培育和弘揚“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幹實幹、後發趕超”的新時代貴州精神,堅決防止政策養懶漢、助長不勞而獲和“等靠要”等不良風氣。深入開展向黃大發等時代楷模學習活動,宣傳表彰自強不息、自力更生脫貧致富的脫貧攻堅群英譜,用身邊人身邊事示範帶動貧困群眾,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引導貧困群眾用辛勤勞動實現脫貧致富。

大力推進“文軍扶貧”,實施文化下鄉工程,深入實施文化產業千村扶貧計劃,通過文化創意設計提高文化產品品質,提升貧困群眾的公共文化服務獲得感。大力開展移風易俗活動,選樹一批文明村鎮和星級文明戶,引導貧困村修訂完善村規民約,發揮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等群眾組織作用,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整治陳規陋習,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把扶貧領域誠信納入國家信用監管體系,將不履行贍養義務、虛報冒領扶貧資金、嚴重違反公序良俗等行為人列入失信人員名單。

六、深入推進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

(二十)對照“八要素”找差距補短板

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牢牢把握產業選擇、培訓農民、技術服務、組織方式、資金籌措、產銷對接、利益聯結、基層黨建“八要素”,加快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建設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大省。各地要結合實際,全面落實“八要素”,強弱項補短板,一個要素一個要素地設計、部署、檢查、考核、推進,全流程、全環節推進結構調整。省直部門結合職能為產業革命多出力、多做貢獻。

(二十一)大力抓好產銷對接

積極開展產銷對接,建設全省統一的農產品推介平臺,引導生產基地按照市場需求進行訂單式生產,推動批發市場、電商企業、大型超市等市場主體與貧困村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關係,支持供銷、郵政及各類企業把服務網點延伸到貧困村,推廣以購代捐的扶貧模式,組織貧困地區農產品定向直供學校、醫院、監所、軍營、機關食堂和交易市場,形成穩定長期的銷售渠道,實現以銷定產、以銷促產、產銷銜接。強化與流通企業的對接,推動貴州農產品進入省外大市場。強化銷售體系建設,加快培育本地流通企業和農產品經紀人隊伍,加快發展冷鏈物流企業。繼續落實好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支持各地在對口幫扶城市設立農產品分銷中心。開展農產品產業鏈招商,引進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優強龍頭企業,逐步形成農產品生產和流通深度融合的供應鏈體系。開展農村電商扶貧專項行動,用好農村電商綜合平臺,推動線上線下互動互補,實現冷庫縣域全覆蓋、冷鏈物流扶貧產業基地全覆蓋、電商服務貧困村和規模化基地全覆蓋。

(二十二)大力提高規模化標準化水平

堅持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按照長短結合、以短養長、突出短平快的思路,做大特色優勢產業規模。抓好全省500畝以上大壩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建設一批規模化標準化農產品基地。加強對農產品產業鏈、價值鏈的研究,建立選育種、種植、田間管理、分揀、包裝、加工、儲運、銷售等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提高市場競爭力。

(二十三)大力培育壯大農業經營主體

堅持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加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力度,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完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貧困農戶聯動發展的利益聯結機制,採取股份合作、訂單幫扶、生產託管等方式,實現貧困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加快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園區,支持有條件的貧困縣創辦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扶貧產業園,支持申報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支持合作社跨村發展,合作社要覆蓋全部貧困戶,力爭覆蓋全部農民。

七、加強脫貧攻堅支撐保障

(二十四)強化財政投入保障

堅持增加政府扶貧投入與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並重,健全與脫貧攻堅任務相適應的投入保障機制。積極爭取中央對貧困地區轉移支付和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省級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各類涉及民生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和基建投資進一步向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傾斜。

加強資金整合,賦予縣級層面更充分的資源配置權,確保整合資金圍繞脫貧攻堅項目精準使用,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嚴格落實國家在貧困地區安排的公益性建設項目取消縣級配套資金的政策。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政府購買服務等扶貧模式,支持引導市場和社會通過委託、承包、採購等形式,參與脫貧攻堅和扶貧項目建設。

全面加強各類扶貧資金項目績效管理,落實資金使用者的績效主體責任,明確績效目標,加強執行監控,強化評價結果運用,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益。建立縣級脫貧攻堅項目庫,健全公告公示制度。省、市、縣扶貧資金分配結果一律公開,鄉、村兩級扶貧項目安排和資金使用情況一律公告公示。加強扶貧資金項目常態化監管,規範扶貧領域融資,補強扶貧投入能力,疏堵並舉防範化解扶貧領域融資風險。

(二十五)加大金融扶貧支持力度

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精準對接脫貧攻堅金融服務需求,實現當地存款70%以上用於當地貸款投放,確保貧困地區各項貸款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增加深度貧困地區扶貧再貸款限額,確保14個深度貧困縣累計60億元扶貧再貸款限額循環使用,力爭到2020年貸款餘額突破1400億元。爭取監管部門對金融機構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形成的不良貸款實行差異化考核。

加快政策性金融扶貧實驗示範區建設,持續推進普惠金融及綠色金融建設,創新產業扶貧信貸產品和模式,規範用好“特惠貸”,建立健全金融支持產業發展與帶動貧困戶脫貧的掛鉤機制和扶持政策。開展農業龍頭企業資源、產品等抵押擔保貸款試點,緩解農業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支持政策性銀行機構繼續加大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易地扶貧搬遷等領域投入力度。用好脫貧攻堅投資基金,創新資金募集、投放、管理方式,吸引更多社會資金參與脫貧攻堅。加強政府性擔保體系建設,健全農業擔保機制。

引導證券業金融機構加大對貧困地區的結對幫扶力度,用好用足貧困地區企業上市“即報即審、審過即發”綠色通道政策,加大貧困地區企業上市培育力度,加快引進擬上市企業落戶貧困縣,支持貧困縣企業轉型升級。

加快推進保險助推脫貧攻堅示範區建設,建立完善農業保險、大病保險、農房保險等保險扶貧保障體系,開發推廣“黔惠保”系列產品,減少農戶因災或因市場價格波動損失。

(二十六)完善扶貧開發用地政策

支持貧困地區編制村莊規劃和村級土地利用規劃,挖掘土地優化利用脫貧的潛力,用好土地整治等政策,引導農田集中連片、建設用地集約緊湊。深度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易地扶貧搬遷、民生髮展等脫貧攻堅用地應保盡保。開闢綠色通道,縮短扶貧項目用地手續辦理時限。對於急需開工建設的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建設用地,在符合規劃、做好補償安置前提下,可以先行用地。

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助力脫貧攻堅三年行動,最大限度向國家爭取跨省域調劑指標,貧困地區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指標和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節餘指標,在省域內調劑使用。穩妥推進易地扶貧搬遷等舊房拆除復墾,形成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指標流轉交易收益主要用於“十三五”時期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鼓勵農業生產和村莊建設等用地複合利用,拓展土地使用功能,提高集約利用水平。

嚴格執行農村建房規劃建設管理法規,規範鄉村建設規劃許可,嚴格宅基地審批管理,大力整治違法佔地和違法建房,採取綜合措施引導農民集中建房。完善農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農房利用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適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權。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空閒農房及宅基地。

加強生態扶貧,加快貧困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實現生態改善和脫貧雙贏。加大貧困地區新一輪退耕還林支持力度,在確保省級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任務的前提下,將25度以上坡耕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嚴重石漠化耕地、嚴重汙染耕地和易地扶貧搬遷騰退耕地納入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範圍,對符合退耕政策的貧困村、貧困戶實現全覆蓋。

(二十七)實施人才和科技扶貧計劃

健全完善人才服務脫貧攻堅的有效機制,深入實施深度貧困地區、民族地區、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擴大急需緊缺專業技術人才選派培養規模。貧困地區在縣鄉公務員考試錄用中從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等人員中定向招錄公務員,從貧困地區優秀村幹部中招錄鄉鎮公務員。

動員全社會科技力量投入脫貧攻堅主戰場,開展科技精準幫扶行動。在貧困縣佈局建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實施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技術榜單,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組織農村產業革命重大技術難題攻關。推進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建設,深入實施“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行動”,以縣為單位建立產業扶貧技術專家組,各類涉農院校和科研院所組建產業扶貧技術團隊,選派科技特派員和農業輔導員,重點為貧困村、貧困戶提供技術服務。大力實施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助力脫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鼓勵引導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到貧困地區掛幫、參與項目合作、兼職、在職創辦企業或帶薪離崗創業,牽頭組建各類合作社,發展扶貧產業助推脫貧攻堅。

實施農民全員培訓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構建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統籌各類培訓資源,落實職業培訓補貼政策,組織有就業培訓意願的貧困家庭勞動力參加崗前培訓、訂單培訓和崗位技能提升培訓,確保每個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熟練掌握一門實用技能。開發覆蓋全省農村的農民全員培訓電視點播頻道系統。

八、深入推進全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

(二十八)紮實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定點扶貧

把產業幫扶、人才支持、市場對接、勞務協作、資金支持等作為協作重點,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推進攜手奔小康行動貧困縣全覆蓋,並向貧困村延伸。主動爭取東部對口幫扶城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支持,每個市州培育打造1個以上東西部扶貧協作產業園區,研究其需求、市場、企業等特點,精準找到合作突破口,吸引東部的產業、信息、人才、資金等發展資源要素,把我省綠色優質農產品和旅遊景區等推向東部市場,實現互利共贏。

搶抓中央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對我省貧困縣定點扶貧的機遇,深入研究其強項業務,完善交流磋商等工作機制,找準爭取支持的切入點,創新幫扶舉措,提高扶貧成效。省級定點幫扶部門(單位)要更加聚焦脫貧攻堅,更多聚集各類資源要素,更好履行定點幫扶責任。紮實做好軍隊幫扶工作。

(二十九)激勵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和社會力量扶貧

開展國有企業“百企幫百村”行動,推進國有企業結對幫扶貧困縣,引導中央在黔、省管和省外駐黔國有企業通過發展產業、對接市場、安置就業等多種方式幫助貧困戶脫貧。深入推進民營企業“千企幫千村”行動,引導民營企業積極開展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公益扶貧。總結推廣恆大集團幫扶畢節市、萬達集團幫扶丹寨縣、中天金融集團幫扶團結村、興偉集團幫扶秀水村等做法。培育發展公益慈善、農村生產技術服務等領域的社會組織,引導支持社會組織充分發揮聯繫廣泛、人才聚集、信息靈通的優勢,廣泛參與脫貧攻堅。落實社會扶貧資金所得稅稅前扣除政策。

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在精準扶貧上的優勢和作用,支持統一戰線參與畢節試驗區、黔西南試驗區、武陵山連片特困地區脫貧攻堅。發揮群團組織作用,推進“建工會?促就業”行動,大力開展巾幗扶貧行動,充分發揮團省委“春暉行動”、紅十字會“博愛家園”、省慈善總會“善行貴州”等載體作用,聚集社會各方面資源助推脫貧攻堅戰。積極引導社會工作專業力量參與脫貧攻堅。

(三十)大力開展扶貧志願服務活動

動員組織各類志願服務團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開展扶貧志願服務。引導退休幹部、退休教師、退休醫生、成功企業家等各方人士支持家鄉脫貧攻堅。推進扶貧志願服務制度化,建立扶貧志願服務人員庫,鼓勵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社會組織等組建常態化、專業化服務團隊。

(三十一)加快大數據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

完善提升和推廣使用“貴州扶貧雲”,實現多雲融合。強化扶貧領域相關部門數據的融合交換、共享使用和分析監測,實現戶籍、教育、健康、就業、社會保險、住房、車輛、銀行、農村低保、殘疾人等信息與貧困人口建檔立卡信息有效對接,加快精準扶貧數字化應用。

推進農村“組組通”硬化路、易地扶貧搬遷、產業結構調整、自然資源變化等遙感監測。建立從種植前端到銷售末端全流程、全產業鏈的農產品生產銷售大數據平臺,運用大數據助推產業扶貧。強化扶貧開發大數據平臺、精準扶貧大數據支撐平臺共享使用,拓展扶貧數據系統服務功能,為脫貧攻堅決策和工作指導等提供可靠支撐。建立脫貧成效鞏固提升監測機制,對脫貧戶實施動態監測,及時瞭解脫貧後生產生活情況。

九、加強和改善黨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領導

(三十二)進一步落實脫貧攻堅責任制

堅決扛起脫貧攻堅重大政治任務,強化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壓緊壓實責任鏈任務鏈。省委、省政府對全省脫貧攻堅工作負總責,重在把黨中央大政方針轉化為實施方案,抓好目標確定、項目下達、資金投放、組織動員、檢查指導等工作。市(州)及縣級黨委、政府承擔主體責任,重在從當地實際出發,推動脫貧攻堅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領導責任制,市(州)黨委和政府每季度至少專題研究兩次脫貧攻堅工作,貧困縣黨委和政府每月至少專題研究兩次脫貧攻堅工作。貧困縣黨政正職的主要工作就是抓好脫貧攻堅。縣級黨委、人大、政府、政協領導班子成員必須聚焦脫貧攻堅,根據職責分工,找準位置,發揮作用,形成整體合力。實施五級書記遍訪貧困對象行動,市(州)委書記遍訪脫貧攻堅任務重的鄉鎮,縣委書記遍訪貧困村,鄉鎮黨委書記和村黨組織書記遍訪貧困戶,確保各項政策精準落地。

省直各部門、各單位必須緊緊圍繞脫貧攻堅發揮職能作用,凝聚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強大合力。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每年要向省委報告本部門本單位脫貧攻堅工作情況。脫貧攻堅期內,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部門扶貧幹部和定點扶貧幹部要保持穩定,不能勝任的及時調整。

(三十三)完善脫貧攻堅考核監督評估機制

進一步完善扶貧考核評估工作,改進對縣及縣以下的扶貧工作考核,每年原則上對縣的考核不超過2次,加強對縣委書記的工作考核,注重發揮考核的正向激勵作用。切實解決基層疲於迎評迎檢問題,改進第三方評估方式,縮小範圍,簡化程序,精簡內容,重點評估“兩不愁、三保障”實現情況。

完善監督機制,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每年組織脫貧攻堅督查巡查,紀檢監察機關和審計、財政、扶貧等部門按照職能開展監督工作。

把脫貧攻堅工作列為領導幹部年度述職重要內容,作為考核獎懲、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對脫貧攻堅期間表現優秀、符合條件的優先提拔使用,對未完成年度減貧任務的市縣兩級黨政主要領導進行約談,對落實不力或搞“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的嚴肅追究責任。開展行業部門扶貧責任制考核和駐村幫扶考核,幫扶單位黨委(黨組)重視不夠,所選派的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縣鄉村評議不好、群眾反映差、幫扶成效不好的,單位年度目標考核不能評為一等獎。市(州)黨委認真落實“下抓兩級”“下考兩級”工作機制,每季度對貧困縣、極貧鄉鎮脫貧攻堅情況進行評估,加強工作指導和調度。

(三十四)建強貧困村黨組織

深入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全面強化貧困地區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貧困村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扶貧政策、落實脫貧任務、領導脫貧攻堅、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採取產業鏈、合作社、生產小組等建立黨小組、黨支部,組建聯合支部、聯村黨委等方式,探索更加務實管用、靈活便捷、科學合理的基層黨組織設置形式。全面落實貧困村“兩委”聯席會議、“四議兩公開”和村務監督等工作制度。把掃黑除惡和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結合起來,防止封建家族勢力、地方黑惡勢力、違法違規宗教活動侵蝕基層政權,干擾破壞村務,大力整頓貧困村軟弱渙散黨組織。

全面選優配強貧困村黨組織書記,注重從外出務工經商創業人員、大學生村官、復員退伍軍人、村醫村教、本村致富能手中培養選拔,把政治過硬、能力突出、熟悉基層、熱愛農村的優秀黨員選配到村黨組織書記崗位上來。本村沒有合適人員的,從縣鄉機關公職人員中派任。

貧困村黨組織書記和第一書記的調整任用,必須實行市、縣兩級黨委書記“雙簽字”制度。大力推動村黨組織書記通過選舉擔任村主任。紮實開展駐村“輪戰”工作,派強用好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制定便民利民服務責任清單。

(三十五)培養鍛鍊過硬的脫貧攻堅幹部隊伍

保持貧困縣黨政正職穩定,確需調整的,必須符合中央規定,對於弄虛作假的要堅決問責。縣鄉其他幹部要保持相對穩定,不得從深度貧困縣、鄉鎮借用幹部。

實施脫貧攻堅全面培訓,落實分級培訓責任,保證貧困地區主要負責同志和扶貧系統幹部輪訓一遍。加大對貧困村幹部培訓力度,突出需求導向和實戰化訓練,每年對鄉鎮幹部、村“兩委一隊三個人”進行專題培訓。全面培訓貧困村黨支部書記和第一書記,著力增強發展經濟、改革創新、依法辦事、化解矛盾、帶領群眾脫貧攻堅的能力。貧困村黨支部書記重點做好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抓好產業發展、促進充分就業、壯大集體經濟、團結凝聚群眾、加強黨員教育管理監督等工作。第一書記重點做好落實扶貧政策、建強基層組織、掌握村情民意、推進志智雙扶、落實對口幫扶、凝聚脫貧攻堅合力等工作。

認真落實中央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加強對扶貧掛職幹部跟蹤管理和具體指導,加強對脫貧一線幹部的關愛激勵,大力選拔使用敢於負責、勇於擔當、善於作為、實績突出的幹部,對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縣鄉幹部要落實好津補貼、週轉房等政策,落實體檢、休假等制度,改善工作條件。對在脫貧攻堅中因公犧牲的幹部和基層黨員的家屬及時給予撫卹,做好幫扶慰問。全面落實村幹部報酬待遇和正常離任村幹部生活補貼。

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堅持依紀依法和“三個區分開來”相結合,樹立盡職免責、失職追責的鮮明導向,旗幟鮮明為敢於擔當的幹部撐腰鼓勁。嚴肅查處誣告陷害行為,及時為受到不實反映的幹部澄清正名、消除顧慮。

(三十六)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組織廣播電視、報刊雜誌、新媒體等,運用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等平臺,深入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宣傳黨中央、省委關於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大決策部署,宣傳脫貧攻堅典型經驗和成就,推出一批脫貧攻堅重要言論、重點新聞報道,開展公益性廣告宣傳。支持創作和推出一批反映扶貧脫貧先進典型的文藝作品。廣泛開展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先進黨員和群英譜評選表彰活動,開展脫貧攻堅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的“雙帶”群眾表彰活動,選樹脫貧攻堅先進典型。鼓勵各地從實際出發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創新,注重總結推廣探索出的新鮮經驗。

(三十七)做好脫貧攻堅風險防範工作

防範產業扶貧市場風險,防止產業項目盲目跟風、一刀切導致失敗造成的損失,各地要對扶貧主導產業面臨的技術和市場等風險進行評估,制定防範和處置風險的應對措施,規範扶貧小額貸款使用,防範還款風險等問題發生。防範加重地方債務風險,防止地方政府以脫貧攻堅名義盲目舉債。防止金融機構借支持脫貧攻堅名義違法違規提供融資,堅決遏制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增量。防止社會風險,防止貧困戶和其他農戶因享受政策利益失衡引發矛盾,做好群眾疏導工作。健全涉貧輿情分級管理和處置機制,加強對脫貧攻堅輿情監測,及時引導社會輿論,防止炒作一些意外重大事件干擾脫貧攻堅大局。

(三十八)統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

脫貧攻堅期內,貧困地區鄉村振興主要任務是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相關支撐政策要優先向貧困地區傾斜,補齊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短板,以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成果。

全省廣大幹部群眾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牢記囑託、感恩奮進,真抓實幹、埋頭苦幹,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為續寫新時代貴州發展新篇章,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而努力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