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擺脫房地產,或將發展總部經濟和離岸公司

建省建立經濟特區30週年的海南迎來了利好政策,國家允許海南探索全島建立自貿區和自貿港。自貿區和自貿港的好處,我們也不必過多的闡述了,看香港一切都瞭然於心。進出口商品免稅,可以接觸到國際上先進的醫療技術,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這都是建立自貿區的好處。

而對於海南來說,除了享受這些優惠之外,建立自貿區、自貿港預計對於整個海南的產業將產生很大的影響。

過去海南的經濟發展靠的是熱帶農業、旅遊業、房地產業為主。省內的大型企業,也就只有一個世界500強的海航集團。而今年對於房地產來說,是重壓的一年,不斷出臺的調控政策,步步緊逼。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擺脫對房地產的依賴",這樣的話不是說說而已,海南的生態資源和土地資源有限,只能忍痛割愛,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現在,海南要探索建立自貿區了,而作為前輩的香港,有著很多值得海南借鑑的地方。4月24日,根據相關的報道,為了達到互利共贏,香港和海南決定展開十個方面的實務合作,其中的一個就是香港支持瓊方企業在港發展總部經濟,支持瓊方在港舉辦總部經濟招商等活動。

從過度依賴房地產到轉化為發展總部經濟,或許是海南今後重點發展的方向。

何為總部經濟?

總部經濟是指一個區域利用特有的資源優勢,吸引企業將總部在該區域集群佈局,將生產加工基地佈局在具有郊區優勢的其他地區,而使企業價值鏈與區域資源實現最優空間耦合,以及由此對該區域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的一種經濟形態。

總部經濟是當下很熱門的一種經濟態勢,城市要想吸引企業前來落地,前提是建設對企業有吸引力的城市設施環境。而城市設施環境又分為硬件環境和軟件環境,硬件設備就是在城市中適宜的地方規劃建設總部基地、總部園區及其配套設施;軟件環境就是企業在這裡會得到什麼樣的優惠政策。

發展總部經濟又可以為區域發展帶來多種經濟效應,如稅收效應、產業乘數效應、消費效應、就業效應、社會資本效應等,企業按照總部經濟的模式進行空間佈局,把總部設在發達的中心城市,將生產加工基地佈局在欠發達地區,由此使企業能夠以較低的成本取得中心城市的戰略資源和欠發達地區的基礎資源,實現兩個不同區域優勢資源在同一個企業的集中配置。

總的來說,發展總部經濟可以實現企業本身、總部所在地和生產區域所在地,三者之間的互利共贏的局面。所以,不排除未來在政策的支持下,海南將會成為眾多企業總部聚集地。

為何優秀的企業選擇海南?

當下,海南的發展定位是探索建立全島自由貿易,貿易區通常會實施更加優惠的貿易政策。寬鬆的監管環境,對於企業是一個誘惑力很大的因素。在自貿區內,企業受到的限制少,更加容易與境外的企業展開投資、貿易、資產配置等。

就以總部雲集的香港為例,香港作為一個在國際上享譽盛名的城市,確實是有人家值得驕傲的資本。根據不完全統計,超過3800家跨國公司在港設立地區總部或辦事處,在整個亞太地區位居榜首,亞太地區"總部經濟中心"的稱譽實至名歸。這些跨國企業涉及到了批發、零售、進出口貿易等眾多廣泛的行業,吸引了高端人才的聚集,和帶動了香港本地行業的發展和解決百姓的就業問題。

而海南自貿區建設完善之後,世界名企在海南將是遍地開花,見怪不怪的景象了。你還敢說海南沒有什麼大企業嗎?遠的不說,說近的,在今年3月底,京東集團海南區域總部就落戶到澄邁了,你看京東多有先見之明。

而在4月份,阿里巴巴、螞蟻金服集團也和海南省簽訂了合作協議,阿里巴巴成為了海南建立自貿區首家戰略合作企業。馬雲爸爸也說了,海南的這塊寶地來發,阿里是必須要參與其中的。馬雲爸爸的眼光,差過嗎?

海南擺脫房地產,或將發展總部經濟和離岸公司

阿里巴巴

其實,海南要建設自貿港,或許還離不開的一個是發展離岸公司。

離岸公司就是不能在註冊地進行經營,只能在註冊地以外的地方經營的公司。而吸引企業建立離岸公司的地區具有低稅或者免稅的政策、寬鬆的金融監管及開放的管理程序。海南發展自貿區、自貿港,這些優惠政策自然是有的。

為什麼很多企業喜歡註冊離岸公司?

1、 開展跨國業務

跨國企業在經濟全球化當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很多大中型企業也是盡力在向跨國行業靠攏。發展離岸公司,是企業擴大經營業務範圍,增強企業實力的一條有利的途徑。

2、 合法規避稅收

像我們國內的阿里、碧桂園、恆大這些大企業,很多都會使用離岸公司,一方面考慮到是國有企業本身風險隔離的需要,另一方面考慮到境外收入免稅問題。所有離岸法區均不同程度地規定了離岸公司所取得的營業收入和利潤免繳當地稅或以極低的稅率(如1%)納稅,有的甚至免繳遺產稅等。這意味著,在中國內地從事實際經營的公司,作為外商投資企業向中國政府繳納企業所得稅,而作為其投資者的離岸公司,不必向註冊地政府納稅或納稅很少。

3、方便海外融資

而且,通過註冊海外離岸公司,可以該公司的名義進行海外融資及上市,極大地簡化海外上市的運作手續,很多的大企業非常的青睞的操作。另外,建立離岸公司還有避開貿易壁壘,獲得免稅待遇的好處。

在全球範圍之內,百慕大、開曼群島、BVI(維爾京)這些不知名的小島,就是眾多企業註冊離岸公司的搖籃。其中百慕大因為自上世紀60年代島內金融業起步開始,目前已成為全球最主要的離岸註冊和金融中心,所產生的收入和就業人口遠超旅遊業,並使之一躍成為最富裕的地區之一。可以見得發展離岸地區所帶來的好處不是一點點。

而海南如果要發展離岸公司註冊地,最有可能選擇的是三沙市。在2016年全國政協委員韓方明在全國兩會上也曾提案建議,將海南西沙群島的永興島建立成"中國的百慕大"。

整個的三沙市的陸地面積才20平方公里,發展總部經濟不太可能。因為陸地面積小,沒有多餘的空間去規劃企業的發展用地。而房地產也是同樣的道理。一旦三沙市被允許發展離岸金融中心,不僅將會在亞洲形成一個特殊的離岸金融區域,而且因為三沙市在南海當中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對宣示主權、穩固治權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當然,無論三沙市能否成為離岸金融的中心,海南能否實現發展總部經濟和離岸公司註冊地,海南的未來是明朗的。切勿用過去的眼光看待海南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