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員是藝術家設計師的不務農農場,用文藝范兒來改造鄉村

服務員是藝術家設計師的不務農農場,用文藝範兒來改造鄉村

服務員是藝術家設計師的不務農農場,用文藝範兒來改造鄉村

服務員是藝術家設計師的不務農農場,用文藝範兒來改造鄉村

▲文末留言被點贊前五名的,可獲得本文作者簽名的藝文農場明信片

後壁鄉,稻米之鄉傳承危機

位於臺灣台南後壁鄉,有一個令人眼睛一亮的網紅點,叫做優雅農夫藝文農場。它是由藝術家用心打造的園區,是農村,也是美術館,現在還是度假聖地,可以放慢腳步閒晃一整天也不累。

後壁是一個以生產稻米為主的小鎮,但隨著務農者歲數增加,越來越少的年輕人願意接班,整個村子漸漸地只剩下老人,連小孩都不多了。紅磚的屋瓦是老一輩人家的祖宅,大家都不願意離開家鄉。

有一群年輕人,從大城市來到鄰近小鎮的城市求學,畢業後決定留下,為這個農村盡一份心力,從一開始的幾位,漸漸地成為一種風潮,學長姐帶領學弟妹,形成一個大家庭,從社區營造小項目做成了農村旅遊產業。

服務員是藝術家設計師的不務農農場,用文藝範兒來改造鄉村

除了種植,還有其他的可能嗎?農村會不會是有趣的遊樂場?從土地衍伸出的自然美學,能不能登大雅之堂?在許多繁星之下只有蛙鳴斥耳的夜晚,這群年輕人聚在一起討論這些問題,因為不忍看見老邁農夫的未來,因為熟悉了每一位村民的性格,因為對這片土地有了感情,所以想為後壁做一點事。

一開始是學校的專題作業,關於生態旅遊、關於休閒產業管理、關於藝術創作等,這群八零後、九零後重新定義農村。過去以生產為主的農村,現在轉型為休閒觀光為內容的場域,都市人渴望從城市逃離,而鄉村剛好需要外地人口的激活。

優雅農夫藝文農場歷經十年以上的嘗試、累積和沉澱,一步步梳理理想和現實的關係,最初他們打出農村美術館的概念,將大型藝術裝置妝點在農村的公共空間,鼓勵大家親近農村,順利吸引了週末的家庭客群,漸漸地逢年過節返鄉的觀光客光臨,一群年輕人的大膽嘗試改變了一個村的未來。

服務員是藝術家設計師的不務農農場,用文藝範兒來改造鄉村

從學校走到社區,以藝術解決社會問題

農村的沒落,越來越多年輕人外流,然而卻有一批年輕人願意返鄉,支持社區營造工作,只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社區工作不是短時間可以看見效果,必須要超過十年以上才有回報。過程中許多挫折早已磨去了當初的熱情和夢想,一般人對於從事非營利性工作,多是抱著很苦逼的形象,始終也無法吸引太多的年輕人投入。

倘若,返鄉創業是件好玩的事?可以幫助社區,也可以讓夢想成真,恰好優雅農夫藝術園區就是這樣的案例,一個由大學藝術系學生自發組織的社區團隊,畢業後大家志同道合留在農村,紛紛創業,貢獻所長,超過十年的時間,從小小的項目,一步步擴大,發展出一個嶄新的觀點,將農村變身為美術館,人們在此學習農業、尊敬土地、兒童自然教育、城市人接近田園,還可以帶回藝術家限量創作的文創商品。

服務員是藝術家設計師的不務農農場,用文藝範兒來改造鄉村

過年期間,有機會參觀了“優雅農夫藝文農場”(前身為土溝美術館,土溝是團隊的名稱,為英文TOGO的諧音),採訪了優雅農夫田園野趣執行長魏婉如,1985年出生的她笑說自己是團隊中最資淺的,只待了十年,其他成員都是超過十年以上的小夥伴,而目前的團隊中,也有一路從國小、國中、高中到大學實習生,都參與在這其中的人。

因為家就在這邊,剛好一個年輕的團隊進駐,在地年輕人很自然地就回來了。不止假期回來,未來有機會土溝團隊也會鼓勵他們留下,不需要離鄉,也沒有返鄉的問題。

服務員是藝術家設計師的不務農農場,用文藝範兒來改造鄉村

租下農田不務農,打造田園風格觀光園

位於後壁小鎮一片農田之間,與世隔絕,在創辦人陳昱良、黃鼎堯在租下附近廢棄工廠後,重新打造成獨樹一幟的藝文農場。佔地近兩千坪的園區,原本是一個廢棄三十年以上的農地,也曾是土溝美術館的展場之一,現在成為一個熱門的親子度假勝地,與其他農場不同的地方是,這裡每一處細節都很用心。

大型的藝術裝置以廢棄的木材製作,色彩繽紛的彩繪令人心情為之一振,一掃陰霾。為了提供更愉悅的度假體驗,園區設有大量的涼亭和椅子,有發呆亭、日式塌塌米小屋、孩子最喜歡的樹屋和情人雅座等,幽默而實用。

服務員是藝術家設計師的不務農農場,用文藝範兒來改造鄉村

服務員是藝術家設計師的不務農農場,用文藝範兒來改造鄉村

開業一年期間,曾經關閉五個月改造,改造後的園區和先前展場模式大不相同,希望能和遊客分享“優雅慢生活”。魏婉如受訪時說,“這裡是許多人實現夢想的的地方,社區工作中涉及太多複雜的層面,過去求學時期我們碰觸不到的產業面,現在我們可以從一個觀光園區落實”。

以民間企業的方式幫助農村,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園區內亮點是提供限量四十份的田園餐食,採用當地小農的鮮米、蔬菜和作物入菜,在藝術家王國仁奔放的梵高式彩繪餐廳空間用餐,絕無僅有的體驗令人驚豔。

服務員是藝術家設計師的不務農農場,用文藝範兒來改造鄉村

他們多數是臺南當地大學畢業生留下來的創業青年。從土溝社區工作隊,到了土溝美術館,現在發展成民營公司“優雅農夫藝文農場”,一路有跡可循,一群藝術系畢業的學生,希望以自己的力量幫助農村,紛紛地貢獻出繪畫、木工、設計、創作、園藝規劃、種植、手作課等才藝,在空曠的田間帶領無數活動、工作坊。

服務員是藝術家設計師的不務農農場,用文藝範兒來改造鄉村

服務員是藝術家設計師的不務農農場,用文藝範兒來改造鄉村

到農村創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目前由三個創業團隊組成:優雅農夫藝術工廠、優雅農夫音樂工廠、優雅農夫田園野趣,業務包括有園藝地景、活動設計、目前也加入餐飲和文創產品開發。

總稱:優雅農夫藝術部落,其概念是這部落會越長越大,越來越多不同領域夥伴加入。一群藝術家進駐後壁土溝,以“村是美術館,美術館是村”的概念,將土溝農村打造成為全國第一個以社區為展覽場域的藝術平臺,不過,即使土溝逐漸成為臺南觀光亮點之一,但優雅農夫藝文農場藝術家仍未停止對農村的付出,繼續挑戰新的事物。

服務員是藝術家設計師的不務農農場,用文藝範兒來改造鄉村

在城市裡接觸不到的泥土和自然,在優雅農夫藝文農場裡隨處可得,鼓勵親子在大自然中野炊、享受食物、放鬆身心、放下手機瞭望遼闊的田園風景,有時間時可以到藝術家的工作室體驗手作課,感受流汗和微風吹拂的真實。四季如夏的臺南,除了稻米還有各種新鮮的蔬菜水果,透過藝術家的想像力和包裝,平凡的蔬菜也成為餐桌上美麗討喜的藝術品。

服務員是藝術家設計師的不務農農場,用文藝範兒來改造鄉村

藝文農場的網紅不是一夕之間,而是超過十年的積累沉澱,重要的是有一群年輕人相信可以改變農村的未來,當你有機會走進園區,所有身邊的服務員都滿臉笑容,樂意為你解說眼前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點點滴滴的故事,因為這也是他們親身走過青春的故事。

青年返鄉不務農,因為除了生產還有更多的事值得去做,農村需要青年人的關注和投入,可持續性經濟或許是一種慢經濟,但是卻將所有利潤一點一滴投入未來,健康的土地,友善的人,生生不息的自然,無懼的勇氣,或許是現代社會最缺少的元素。

服務員是藝術家設計師的不務農農場,用文藝範兒來改造鄉村

▲文中圖片來自@Simple、優雅農夫藝文農場

藝文農場的時間沿革:

土溝團隊:一群大學生的校園專題,以社區為案例,開始構思如何幫助農村。

土溝美術館:數位核心人物畢業後留下,長期在此深耕,重新定義農村。

優雅農夫藝文農場:以農場旅遊為主,發展文創(農業)觀光園區,吸引大量訪客及創造當地就業機會。

優雅農夫藝文農場

地址:臺南市後壁區土溝裡32號

電話:06 687 1322

營業時間:週四至週日(10:00-18:00)

關 於 作 者

@simple,愛特簡單生活工作室,simple sofa小型分享會主持人。英國現代戲劇碩士。在書堆中一個人長大的孩子。在英國、美國農場與日本山間做田野採訪,最大嗜好是聽長輩說故事、學廚藝。寫作主題關注藝文、樂活、創意、生活美學,目前為自由撰稿人,位置北京。不是在敲鍵盤就是在旅行。

服務員是藝術家設計師的不務農農場,用文藝範兒來改造鄉村

別忘了留言獲得作者簽名明星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