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被当成是熊孩子,怎么办?

我孩子是自闭症,不是熊孩子!

南瓜妈妈带南瓜宝宝到厦门进行自闭症早期训练,她觉得学校附近的小区不错,公共空间大,傍晚在小区广场一起玩的小朋友挺多。她听老师说,要多带孩子出来和其他小朋友玩。于是她选择了这里。

受打击是第三天。当时,南瓜妈妈带着孩子来到小区广场,这时是傍晚时分,很多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在小区中庭广场玩。南瓜妈妈还没想好怎么样去打招呼,和其他孩子玩,南瓜宝宝已经突然兴奋起来,径直冲向一个小男孩。

小男孩手里拿着托马斯小火车,南瓜宝宝最爱的玩具。还没等大人孩子反应过来,他已经一把从小主人手里抢过来,按照自己的方式,摇晃起小火车。小主人愣了一下,回抢,但南瓜宝宝力气大,一把推开。

南瓜妈妈和小主人妈妈反应过来。

南瓜妈妈先说:“对不起,对不起,我这孩子不懂。”一边急着要夺下南瓜宝宝手里的玩具还给人家。

与此同时,小主人已经哇哇哭起来。

他妈妈一边安慰他,一边不客气地说:“你这孩子怎么这样?”哭声惊动了旁边的人,几个人围了过来。他们应该是小区老住户,彼此比较相熟。看到此情景,七嘴八舌议论。

这时南瓜妈妈已经把托马斯小火车夺下还给小主人,并说了对不起,但南瓜宝宝已经躺在地上哭嚎。不知谁说了声:“又是一个熊孩子呀!”

心里好酸好堵,南瓜妈妈奋力抱起南瓜宝宝,低头匆匆回家。那句话在嘴边滚来滚去,就是说不出来:“我孩子是自闭症,不是熊孩子!”


请问,自闭症的孩子做出这样行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妈妈要怎么做才能帮到他呢?​


这件事本来是昨天家长培训时南瓜妈妈分享的上半部分,发出后几位朋友参加了讨论,很感谢。接下来边分析边分享南瓜妈妈的经验。

————

当南瓜妈妈在事情过后几天,有次培训就问到了这个问题。听完她的描述,我帮她做了分析。

一,孩子为什么会去抢别人的东西。孩子会抢别人的东西,从行为上来看,他不是乱抢,而是有目标的。这个目标就是他喜欢的。这说明孩子有自己的兴趣,有自己的需求和想法。从这个角度来看自闭症的孩子,是好事。说明孩子对外界的事物有感知。

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孩子会去抢东西,说明了孩子在社交上有不足。从意识上看,孩子没有通过社交途径解决需要的意识,从技能上看,孩子也不具备足够社交技能,去获得自己想要的玩具。这点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三,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是要把孩子封闭起来,相反应该勇敢带出去,让孩子在实践中提高社交意识和技能。当孩子能够通过社交途径解决需求,问题就解决了。

所以,现在的问题变成了怎么利用这个需求和机会,来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首先,心态要平和。勇敢地向别人说明孩子情况。有爱心能接受愿帮助的家长,自然会接受并帮助我们的孩子,相反,别人排斥或远离我们,也没必要刻意去强求。

其次,准备好孩子喜欢的玩具,零食。先通过观察合适的社交对象,比如南瓜妈妈就可以主动找上次起冲突的孩子。以道歉的理由,接近孩子及家长。

三,主动把准备好的东西给对方,并简要说明原因(孩子自闭症,不懂,非主观恶意,需要帮忙),如果家长接受并愿意帮助,实施下一步。

四,把孩子喜欢的东西给对方。比如托马斯小火车。让对方妈妈和孩子说明:这是南瓜弟弟的玩具,现在给你玩,等会南瓜弟弟如果找你要,你要还给他,还要说谢谢。(这环节一方面取得对方大人孩子的支持,一方面尽量不要马上让南瓜宝宝看到给东西的过程,当然,真看到也没关系,执行比较仓促而已)。

五,拉住南瓜宝宝的手(妨止抢),装作不经意发现小火车,妈妈说:“我们去找哥哥借小火车。”说完再带南瓜宝宝走向对方面前。继续控制孩子的手,如果孩子无语言,家长替他说:“哥哥,借我小火车玩,好吗?”等对方答应才用手接过。如果孩子会仿说,妈妈示范完让孩子仿说,等对方回应再接。妈妈的辅助语言要逐步消退。

六,孩子接玩具的同时告诉孩子“你很有礼貌,向哥哥借东西了。哥哥奖励你玩具玩。”孩子开始玩玩具,家长在陪伴过程中可以再提示“想要别人的东西要先向别人借,得到允许才可以玩。”这部分语言家长要反复说,孩子开始可能不懂,但多结合实际操作几次,他就会懂。

七,反复重复上面步骤,并可以多找几个孩子来配合。家长辅助慢慢消退,直到孩子养成习惯。这个过程主要用的是ABA的训练法,家长也要花时间,学习并用好这个方法。

南瓜妈妈认真地记下方法。她是好学而有执行力的人。

前天培训时她和新家长分享她的这段经历。她入学四个多月,和小区的邻里也相处四个多月。在他努力下,孩子不仅在学校进步很大,就连在小区也是颇受欢迎的小可爱,还交了两三个好朋友,有时还会在课堂上和老师分享他们一起玩的事。

最重要的,南瓜妈妈说:“我们一定要勇敢地坚持。这个,真的不是三两次能解决的,要很多很多次!”
自闭症孩子被当成是熊孩子,怎么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