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咸鱼翻身

民间故事,咸鱼翻身

很早以前,李沟镇有个叫李守财的男子,因为赌博输光了钱,眼瞅着到了腊月二十,手里还没有分文。晚上,李守财正缩在屋里为过年发愁时,忽然院门响了一下,他一阵心慌,忙对妻子郭氏说:“一定是干货店的王老板要债来了,我先躲起来,他来了你就说我不在家。”

郭氏给李守财使个眼色,随后说道:“老躲着也不是个办法呀!公爹临终前,交给我一个装满银子的小坛子,嘱咐我,万不得已时应急……”

李守财没有看到妻子的眼色,不等妻子说完,就兴奋地说:“现在就是应急的时候,银子在哪儿?”

郭氏忙作个噤声的手势,说:“隔墙有耳,你小声点。”

刚说完,院子里就有人说话:“李老弟在家吗?”随着话音,人就进了屋,来者正是干货店的王老板王有良。

李守财躲避不及,忙陪着笑说:“王老板,俺从您那儿赊的干货还没卖完,等卖完了,就把那十两银子还您。”

王有良瞅了一眼李守财,说:“老弟呀,你别糊弄我了,你的货早卖完了,只不过银子又被你输光了。”说到此,他叹口气又说,“不过你别紧张,我这次不是来要债的,我想明天再赊点干货给你。快过年了,你总得给孩子们买件新衣裳吧。”

李守财见谎言被当面揭穿,脸不由红了。他想对王有良说几句感谢的话,但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

王有良走后,李守财冷哼一声,对妻子说:“这个势利眼,他一定是听到你刚才的话,知道咱家藏有银子,才临时变卦、假装好人的,哼,我才不稀罕赊他那点货卖呢。”说着,又催妻子快把银子取出来,好明天再去翻本,赢了钱让她们娘儿仨过个好年。

妻子闻言脸色大变。公爹在世时,经营着两家干货店,家境比王老板家还富裕,可公爹死了不到两年,丈夫就把家产全都败落在赌场上,眼看要过年了,家里还没一文钱,王老板看在街邻份上,赊给他十两银子的干货,要他赚点钱过年,可丈夫卖干货的银子还没捂热口袋,就又扔进赌场了。刚才,她是为不让王老板逼债,才急中生智编谎话说给王老板听的,没想到丈夫竟信以为真了。

李守财听妻子说明原委,像似三伏天掉进了冰窟里,从头发梢一下子凉到了脚底根儿,没法子,他只好明天再去向王有良赊些干货卖。

民间故事,咸鱼翻身

第二天一早,李守财就去了王家。不等李守财开口,王有良就说:“老弟呀,我昨天新进了一批咸鱼,成色不错,你先拿两捆去卖吧,要是好卖,你再来进货。”李守财连声说:“好,好。”

随后,王有良亲自从店里拎出两捆上等的咸鱼,两人讲好了价钱,过秤、记账,李守财带上咸鱼到市场去了。

让李守财惊喜的是,王有良赊给他的这两捆咸鱼,不仅成色好,价钱便宜,而且每捆里都裹有一块一两左右的碎银子。李守财白捡二两银子,卖货的劲头更足了,连叫卖吆喝声都比平时响,时间不长,两捆咸鱼就卖完了。

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上哪儿找去!李守财顾不上回家,又来到王有良家,急切地问他还有无存货?王有良狡黠地一笑,答非所问地说:“老弟,我赊给你的货好卖吧。”李守财忙说:“好卖,好卖。不知您店里还有多少,我想全部给包销了。”

王有良说:“ 我是昨天刚进的货,除了赊给你的那两捆,我自己还没开张呢,一共一千来捆,你要是觉得好卖,还按先前的价钱给你。”李守财连说:“行,行。你快让伙计把货统统搬出来,我给你记账、按手印。”

哪知王有良突然把脸一沉,说:“这么大一批货,要是没个担保,我赊给你可不放心,别忘了,你还欠我十两银子呢,你要是真想要,必须得拿现银。”

李守财一听急了,心里说,我若是有现银还求你干啥?可是,这稳赚的一笔生意要是不做,他又实在不甘心,于是就向王有良求情。王有良退一步说:“赊账给你也行,不过,你得把你家的房子连同院子抵押给我,而且,大年三十以前必须把货款结清。”李守财犹豫一阵,一咬牙,答应了。

王有良说:“这可是你自己求我的,空口无凭,咱们得立个字据。”

接着,他们找人作保,立下契约,王有良才让伙计把那批咸鱼送到李家。

送货的伙计刚走,李守财就高兴地对妻子说:“孩子他娘,这回咱要发财啦!”

妻子听他说出鱼捆里藏银的事情后,满腹狐疑地打开一捆咸鱼寻找,可是里面根本没有碎银。再解开一捆,还是没有。两人手忙脚乱地把那批咸鱼全都解开,别说银子,连一文铜钱也没有。

民间故事,咸鱼翻身

李守财这下傻眼了,他后悔自己求财心切,上了王有良的当,猜测王有良是偷听到自家有银子后,才决定把这批积压货甩给自己。今天早上,他把事先夹带有碎银子的咸鱼赊给自己,让自己尝个甜头,目的是要“钓”自己再来进货。原指望得了咸鱼捆里的碎银子,再把咸鱼原价转卖,可如今银子没捞着,离过年又不足十天,自己拿什么还他的货款?如果不还,自己家的房产就得易主。这个歹毒的王有良原来是在乘危打劫,算计自己的房产……

妻子见李守财失魂落魄地看着满院子的咸鱼发呆,也是欲哭无泪。过了一会儿,她突然跳起来说:“孩子他爹,你刚才不是说,这咸鱼成色不错,挺好卖的嘛,咱赶在过年前把货卖完,不就能还清欠账了嘛,说不定还能赚点钱呢。”

李守财无动于衷,因为镇上的集市只有上午半天交易,下午集市里就没人了,到年三十只剩下九个半天时间,自己再有能耐,也无法把一千捆咸鱼卖出去啊。

妻子听了丈夫的话,心里一急,坐在地上号啕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数叨:“我们本来就无法过年,这个该杀千刀的这王有良,又惦记上了我们的房子,房子没了,我们还怎么过呀?”两个孩子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见娘大哭,也跟着哭起来。

看着妻子和孩子哭作一团,李守财忽然一个激灵站起来,大吼道:“我还没死呢,你们哭什么丧?事到如今,别无他法,我们只有拼命一搏了。”

李守财原本是个聪明人,过去跟父亲一块经营干货店多年,还是很有经营头脑的,只是后来迷上了赌钱,才在父亲死后败了家业。现在,他被逼到了绝境,过去做买卖的聪明和劲头又回来了。

之后几天,李守财起早贪黑,上午在集市上摆摊卖货,下午就挑着咸鱼走街串巷叫卖。为了多卖鱼,他顾不上别人笑话,让妻子在集市上另摆个售货摊,和他一起卖咸鱼。此外,他还找到爹爹在世时的老主顾,上门推销,甚至不惜低三下四地恳求人家买他的鱼。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李守财终于在大年三十中午把咸鱼卖完了,一算账,除去本钱,净赚了十四两银子,他不但还了先前欠王有良的十两银子,还有四两银子的节余。

李守财和王有良结完账后,从身上拿出那二两碎银子,“啪”地一声拍到王有良面前,说:“王老板,我家的房产你是不可能得到了,这二两‘钓’人上钩的碎银子还给你。”说完,昂首挺胸地走了。

还完欠债一身轻。李守财通过这次“卖鱼”,感悟到了被逼到绝境的滋味,也体会到了赚钱的不易,他决心彻底与赌瘾决裂。回到家,他一头扎在床上呼呼睡去,醒来时天已全黑。这时,他突然想起,这几天只顾卖鱼,啥年货也没买,孩子们可咋过年呐?就在这时,一阵扑鼻的菜香味忽然飘进房来,他到厨房一看,顿时愣住了:妻子已经做了许多丰盛的菜肴。他惊奇地问妻子,是从哪儿弄来的?妻子说,这肉、菜和米全是王老板送来的。

一听“王老板”三字,李守财肚里就有气,禁不住高声骂了起来:“这个王八蛋,我们拼了命帮他卖货,他坐地不动赚钱,还充起他妈的好人来了,我看他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话刚说到此,门外便有人应声道:“谁在骂我呢?”说着,王有良抱着一只小酒坛,推门走了进来。李守财冷着脸说:“我已经戒酒了,你走吧。你送的东西,明天我就把钱还你。”

王有良没有挪窝,苦笑笑说:“老弟,你经营干货这么多年,难道不知道我赊给你的咸鱼,向你要的是进货价吗?实话告诉你吧,那批咸鱼我是专门给你进的。”说到此,他打量了一下李守财,又说,“我知道你在怀疑我想霸占你家的房产,其实你完全误会了我,我是为了帮你,才不得不想出这个法子的,试想,如果不把你逼上绝境,不让你把房子抵押上,你能这么快地卖完货吗?你能恢复到以前做买卖时的那种境界吗……”

李守财沉思良久,觉得王有良说的有理,他再联想腊月初,四处借钱时没人搭理,是王有良主动赊给他十两银子干货的事,终于想明白了:王有良是在真心帮自己。于是,他一面请王有良坐下,一面对两个孩子说:“快给王大伯磕头,谢谢王大伯。”

两个孩子刚跪下,王有良就拉起他们说:“这大过年的,大伯给你们一点压岁钱吧。”说着,一人给了一两碎银子。这银子,正是李守财当初在咸鱼捆里得到、今天又还给王有良的。

李有财脸上一红,说:“王大哥,小孩子家给几文铜钱就行了,您这是在变着法帮我呢,您的大恩大德我李有财永远不会忘记。”不料,王有良竟然说道:“你别说了,要说有恩,那也是你爹对我家有恩呀!”

李守财愣了。王有良见状,说出了多年前的一件往事。

当年,李王两家 都是这一带有名的干货批发商。有一年腊月,王有良的父亲到外地进了一批咸鱼,因成色好,进价低,很快脱销。他又去进货时,人家说,这咸鱼紧俏,进货得付现银。王有良父亲为赶在年前大赚一笔,就提了家里所有现银、并借了一笔钱,赶去进货。谁知装车时,人家做了手脚,购进的成捆咸鱼外面是好的,里面裹的却是烂糟鱼。

大年三十,王家人正对着满屋子烂鱼发愁时,李守财的父亲让伙计挑着一担年货来了,说是自己定了年货,孩子他娘又买了一份,只得分给王家一半。王有良的父亲知道,他是在好心帮自家渡过难关,当下让儿子和女儿给李叔叔磕头致谢,李守财的父亲就给了两个孩子一人一两银子的压岁钱。过完年,李守财的父亲又借给王家二十两银子,让他重新把生意做起来……

听到这里,李守财彻底明白了:王有良赊货给他,本是知恩图报要帮他,可见他赌性不改,才想出此法相逼,目的当然是要让其戒掉赌瘾。想到这里,李守财打开酒坛,倒满两碗酒,双手捧到王有良面前说:“王大哥,您的良苦用心我懂了,来,兄弟敬您一碗。”

王有良喝干了酒,说:“你和弟妹陪孩子们吃饭吧,有话咱兄弟来日再叙。”

吃过年夜饭,两个孩子上床睡觉去了,李守财走到爹爹灵位前,突然双膝跪倒,连磕三个响头,流着泪说:“爹爹呀,您活着时让儿子衣食无忧,现在,您生前的积德还在庇护着我,儿子已经知道错了,决心改了……”

从此后,李守财告别了赌场,把聪明和才智全都用在了做买卖上,时间不长,他的干货买卖就有了起色。

从此后,王有良知恩图报、帮助李家翻身的故事便在这一带传开了,由于他是用“咸鱼”相帮,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咸鱼翻身”的俗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