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咸鱼翻身,黄士俊

明朝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状元黄士俊,绝对是一个充满喜感的人物。虽然正正经经的《明史》在给他列传的时候,只有短短几十个字。但各种野史关于他的传说,却铺天盖地。

黄士俊的老爹是一个私塾的教书先生,母亲是卖豆腐的,日子过得非常艰辛。他老爹在教书之余,常常挑着担子带着幼小的黄士俊走街串巷卖豆腐。而黄士俊从小就表现出了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望,遇到店招或者牌坊,就要问父亲上面是什么字,什么意思。父亲见他聪敏,在他六岁时,就送他上了城西岳王庙内的私塾上学。

穷书生黄士俊如何刻苦用功可以想象,反正在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他就以广东乡试第一的傲人成绩中举人,获得解元称号。从此,他的人生就充满了戏剧性。

民间故事:咸鱼翻身,黄士俊

中了举人后,黄士俊第一次赴京参加朝廷的会试,走到半道上,得到他的哥哥病重的消息,不由得仰天长叹:“恶得急功名而缓吾兄哉!”马上返回家里,四处求医问药,细致照顾哥哥。

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黄士俊准备再次去京城参加会试。由于家里穷,盘缠凑不够,他就去找岳父借钱。他这岳父是个典型的嫌贫爱富的守财奴,一看女婿衣衫褴褛,连客厅都没让他进,像打发叫花子一样,只给了黄士俊两个鸭蛋。连黄士俊岳父家的一个仆人都看不下去了,将自己积攒的一点钱给了黄士俊。人情冷暖,让黄士俊百感交集。

屋漏偏逢连夜雨,黄士俊好不容易东拼西凑借够了去京城的盘缠,结果在途中遇到山贼,衣物和盘缠全部被洗劫一空。黄士俊绝望了,找了一棵歪脖子树准备上吊,幸好被人发现,救了下来。好心人问清了他的情况,便说:就近黄村重教兴文,和宗睦族,你何不向他们求助?

黄士俊到了黄村子贤黄公祠,自报家门,道明来意。祠堂看管人见黄士俊狼狈潦倒,左看右看都不像个书生,就讥讽道:你有本事上京应试?我看你是想骗吃骗钱吧。

这也难怪,从明朝嘉靖年间开始,黄村的黄氏宗祠就开始设立义仓,贫富相济, “凡黄氏宗亲晋京应试,盘费不足者,则斟情助之。”引得求助者络绎不绝,其中也不乏鱼目混珠者。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