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設計——企業越小越需要做股權激勵

也許有人會提出異議:做股權激勵的往往是大型跨國公司、上市公司或者龍頭企業,對我們這些非上市企業,甚至是剛剛起步的小企業來講,這個時候談股權,會不會太早、沒有必要呢?其實不然,小企業更需要做股權激勵。

“企業越小,越要進行股權激勵,因為和大企業相比,小企業一無資金,二無技術,三無品牌,拿什麼吸引和留住人才?靠的就是股權激勵。”既然不能給予員工現在,就要給予員工希望與未來!”股權激勵的正確實施對企業吸引和留住核心人才、激勵業績提升、約束員工短期行為,完善內部管理,激勵上下游供應商、促進長期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華為公司,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當初任正非憑藉著幾萬元、幾個人開始創業,2015 年,華為已發展成為年產值千餘億,員工將近17 萬人的企業。在創業初期,華為沒有從銀行貸到一分錢,也無法從資本市場獲得一分錢的投資,全部憑藉在內部實行股權激勵,聚集了企業發展所需要的資金,最終發展到今天這樣的規模。

如果以上的理由還不夠充分的話,以下的三個理由可參考!

股權設計——企業越小越需要做股權激勵

01 格局決定結局

“商人看比例,而企業家看絕對值。”作為老闆,我們經常關注我們的股份有多少,常常期望自己是百分百控股,完完全全擁有公司的治理權,擁有絕對的決策權,能隨心所欲。這就是普通商人的思維,關注擁有多少比例的股份。

但是,縱觀全世界,只要是你叫得出名字的企業家,比爾•蓋茨、巴菲特、任正非、馬雲……大到全世界頂級富翁,小到中國的商界領袖,他們手中的持股比例並不多,因為每個企業的發展都是逐漸稀釋股權的過程,雖然表面上是稀釋,但實際上是股權的價值不斷放大的過程。

我們有太多老闆,在企業持股超過20% 甚至超過50%,但每到發工資的時候,他們就要到處籌錢解決員工本月的工資問題,儘管股份比例很大,但是財富並不多。

有的人會想:如果我百分百控股,今年賺1000萬元,這1000萬元都是我的!如果有30%的股份釋放出去,那我只能分得700萬元。這是職業經理人的思維,直接做減法。

過去老闆百分百控股,只能創造1000萬元的價值,而如果把30%的股份分給5個甚至10個高級人才,那麼就可能會創造5000萬元的價值。老闆的持股比例看似小了,但是獲利的絕對值卻大了。所以,當你佔有企業、擁有財富的時候,實際上恰恰是被企業和財富所佔有。當你百分百持有股權的時候,自認為是企業的主人,而實際上你是企業的奴隸。

有一句話叫“火車跑的快,全憑車頭帶”。但今天全憑車頭帶的火車跑的快還是不快呢?相比動車就不快了,因為動車每節車廂都有發動機。同樣的道理,全憑老闆帶動發展的企業,跑不過老闆和員工上下一心的企業,這也就是,格局決定結局。

股權設計——企業越小越需要做股權激勵

02 籌碼決定忠誠

每個人都渴望他人忠誠,但是我們自己是否會輕易忠誠於別人呢?要想得到別人的忠誠,必須給別人一個忠誠的理由。

我們清楚的知道,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忠誠,只有彼此的依賴。

在商海中,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但是有永遠的利益。企業絕對需要忠誠,唯有上下同欲,唯有夢想、方向、價值觀完全一致,企業方可有大成。然而,員工憑什麼要忠誠於你?你是不是給了員工絕對忠誠於你的理由?這就是我們所謂的“籌碼”。

在企業裡,是有能力的人比較忠誠,還是沒有能力的人比較忠誠?一般而言,有能力的人跳槽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有能力,到任何地方都能找到工作,也許下一站會比這裡更好。所以,當企業給不了他們想要的,他們就會想著離開。也許在管理者看來,他們是企業的不安定因素,不會忠誠於自己。相比之下,那些沒有能力的人,安於現狀,看起來是更忠誠於企業,但他們整天抱著混日子的心態得過且過,對企業發展來講恰恰是無濟於事的。

為什麼做股權激勵?道理顯而易見,因為籌碼決定忠誠。

股權設計——企業越小越需要做股權激勵

03 恆產決定恆心

兩千多年前孟子說過一句話:“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意思是說,有一定財產的人,才會有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沒有財產的人,便不會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假若沒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人就會胡作非為,違法亂紀,什麼壞事都幹得出來。

要想員工與老闆永結恆心,必定要讓員工看到恆產,必須要制定一個讓員工覺得是為自己乾的機制。你既然想讓別人跟你永遠走下去,請問你有沒有考慮別人的需求?經營企業的本質就是經營各方的需求,經營他人的需求。

如果企業是員工的,他就會像你一樣操心。“是誰的,誰操心!”,人都是這樣,治理公司也是如此。你把公司當成你的,你就要操心;你把公司變成大家的,大家就會操心。要想讓員工跟你一起發展,就要讓員工不僅看到現在,還要看到將來。

企業總是缺錢、缺人、缺激勵,然而又找不到最優的解決辦法。眾多企業家為此苦惱不已,想做股權激勵,又不知從何處入手、何時入手;顫顫巍巍做起了股權激勵,又不知關鍵在哪兒,懸著的一顆心總也放不下。其實,股權激勵本身是很容易解釋的,但想做優、做精卻並不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