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福州話是閩語正宗,廈漳泉是福州莆田移民過去的,爲什麼廈漳泉不講福州話而講閩南話呢?

chenchulian


先澄清一下提問者的問題。第一,福州話是閩語的正宗這個說法是不成立的,在全世界範圍內來講,福建話指的是閩南話而非福州話。第二,廈漳泉是從福州和莆田移民過去的說法是不成立的,從人口遷徙上來講,閩南多來自於山西、河南等地。

再來介紹一下閩語。總體來說,閩語以福清為界限,分南北兩派。莆仙話和閩南話較為相似,如果兩者用緩慢的語速能夠進行簡單的溝通,學起來也較快。而閩北則以福州為主,與福州話較為相似,福州周邊的縣市也能夠簡單聽得懂福州話,但閩南話與福州話溝通起來困難卻較大。

福建多山的地形導致了福建很多地方的方言不能進行溝通,有著“十里不同音”的現象。


我是鴻彬


閩語,其實本不存在,這是一百多年來語言學家在不斷比對、探索和調查之後逐漸形成的一個極其籠統的概念。


之所以有閩語之稱,並不是福建內部方言的統一性。

福建省內方言冗雜,彼此之間差異甚大無法互相交流,但放之全國,與粵語、吳語、湘語、官話和客家話比起來,這種省內的差異又顯得沒那麼重要,於是,為了湊數成十大方言,硬生生多出了閩語這一以省為界的分類(之前的七大方言、八大方言,閩語是以閩南和閩北兩個分支獨立存在的)。

或許,這是方言研究的進步,確實,福建省內除了客家話之外,基本上都是表親關係,比如國內少見的“厝(cuo)”、“鼎”都是閩語各方言的通用字。

如今,有人把福建閩語分成六大子方言,如閩北話、閩中話、閩東話、莆仙話、閩南話、龍巖話,這種分法是照顧到市級及溝通難易程度而定的,有一定道理,但其內部還可以求同存異重新劃分。


閩中話是閩北、閩東、閩南等三支閩語與客家話雜糅的緩衝期,各有各自的特點在其中,可以不必將之獨列,儘管它有著鮮明的個性。

龍巖話,按理說是閩南話和客家話的過渡,但事實上,正因為龍巖的存在早於客家形成和其特殊性,它卻是地道的閩南語成員,是漳州話偏山的代表音,也可排除。

莆仙話,在福建是絕對的特殊存在,從語法結構上看它的底層基礎和閩南話基本一致,只是發音有差異,因莆仙的前身興化軍早在北宋初年便已獨立。

莆仙文化千百年來一直是獨立自主發展的,故而人們願意將它獨立考慮,不過從根本上說,莆仙話就是閩南和閩東的過渡,但帶有極強的個性,互不歸屬。


因此閩語的真正獨立分支事實上就是閩北、閩東和閩南三支而已。

而以閩語正宗論,只在這三支中,只不過閩語太特殊,風雲際會,很難能有千年屹立不倒的地位穩固。

以圭海君的正宗認知,一在正源,二在延續,三在影響。

閩語中的三支各佔其一,因此無所謂誰是正宗之說。

福建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秦漢之際的閩越國,但經歷了漢武帝的攻伐後,閩越人已然絕跡,僅留守冶縣的三兩官兵。

此後,便進入北人南遷的漫長曆史,獲得人口滋繁優先權的是閩北,特別是從閩浙贛邊區沿著閩江順流而下的山谷一線,而其中中間位置者為建安縣,即今日的建甌,故而閩北話的中心區也在建甌。


人口日繁,北人繼續南下,或海路或山路,於是他們第二站到達了閩江下游的福州盆地,這裡有著閩越國先年經營的基礎,發展迅速,一下子就成了早期福建的雙核之一。

在漢晉時期,以建安為代表的閩北,和以福州為代表閩南(非今閩南),呈現一北一南之勢,那時沒有閩南話和閩東話之說,這種平衡一直維持到東晉,閩南、閩西都被記入福州的歷史中,誠如當時的晉安郡。

但從南北朝開始,閩南開始異軍突起,特別是以南安和龍溪為代表的南方縣,他們以木蘭溪、晉江、九龍江為基礎發展迅速,成了北人的新歸宿,於是到了隋開皇年間,福建呈現四縣的格局,閩北為建安縣(邵武當時被劃給江西,否則算兩縣),閩東為閩縣,閩南為南安和龍溪二縣,在此格局下,閩南的範圍被擴大了,雖然龍溪還包含了現在的閩西。

可以這麼說,閩北萌芽並繁榮於漢,兩晉看閩東(衣冠南渡的主要目的地),南北朝輪到了閩南。

以至於在經歷唐代大發展及五代休養生息之後,福建呈現出明顯的文化分層。

根據成書於北宋初年宋太宗時期的《太平寰宇記》記載,福建當時存在三種文化,建州一種,福州一種,泉漳兩州一種,而汀州在當時和福州是一致的,莆仙和泉漳是一致的。

這種格局,便是閩語三大支的基礎。

只是從宋亡之後,人口稀少的汀州發生的變化太大,以至於自成一派,而閩北、閩東和閩南即使有陸續不斷的新移民由北進入,卻好似石沉大海融入其中了,因山水之隔及政區不同,這三個地區漸行漸遠罷了。

故從正宗的角度看,閩北成形最早,算是正源最遠,而福州歷來處於福建的首府,延續最長,然閩南人口最具,移民最多,在全世界、全國影響最深遠,甚至是福建話的代稱,故而閩語無所謂的正宗之說。

自然也沒有提問者說到的福州話應該是閩語正宗的假設。

以上觀點,圭海四記原創,並無地域歧視之意,如有造成誤解,還請指正。


圭海四記


提問者設問是極大的錯誤!



閩南話就是閩語,在東南亞,在北美歐洲福建話就是閩南話!!

福州話並不能代表閩語,首先福州話就是福州小區域內的語言而已,周邊的莆田,寧德,南平與福州話是不相通的,不能認為是同一種語言。

而閩南話也叫福建話或者河洛話,分佈於泉州漳州廈門和龍巖小部分三明小部分莆田小部分。除了這些地方外還有同一語系,能基本交流的潮州話,雷州話,湛江話,和部分溫州人,部分汕尾人。

所以從使用面積和使用人口來說閩語就是閩南話,就是世界上所說的福建話!


超大蘇7


記起貼吧有個廈門人用閩南平原多畫圈圈說閩南語平原多,發展潛力比福州都市充足,把福州話平原福清和福州還分開,來顯示自己優越性,當然這樣劃分是很不負責任,我極力反駁當然這是我在閩南生活有深刻提會,在我反擊下一些理性朋友也站出來說話,講樓主把福州和福清分開,把閩南和福州平原畫圈圈對比,內心就表達有目的心裡不純。

筆者在漳州雲霄當過邊防兵,守護福建統一是我內心最原始出發點。我在這兩年時間裡,一年都在軍營生活,還有一年在不斷的和軍民接觸,我在這很快的會聽懂閩南話,我們戰友也一年外省的他們沒聽懂,也許一半我的努力一半福州話和閩南話就有好多相似結構,我用閩南話和福州話還有普通話做過對比,單詞上看福州話和閩南話最相似,還有許多句子結構普通話沒辦法表達,而福州話和閩南就可以表達出來。可以肯定福州話和閩南話是同源,都是閩語這是國家歷史學家經過嚴格論證的。

關於福州話和閩南話歷史演化有許多版本,筆者也大膽推測一下。最早福建這個地方一定生活一群閩越人後裔,隨著北方民族強大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戰爭,靠北福州由於歷來都是政治中心,更是福建農業發展最好區域,所以軍事上重要性福州城市一次又一次深受戰亂之苦,北方民族南下首先佔領閩江流域,古代福建閩江流域因為水源充足更適合農業發展,福建南方缺少大江水利條件整體不如北部,所以福建北部戰略重要性要大於南部,深受中國北方民族融合和地形上大山多所以較孤立性,語言分化相對比較嚴重。

到底先福州還是先閩南這以經無法考證了,現在臺灣、海南島、潮汕好多後裔都是閩南和莆田人後裔,福州顯得有些孤立!大體上中國南方人口都是向南移民這是客觀規律,為什麼歷史這麼長福州?人口就沒有大發展?這應該和政治中心有關係,比如元朝福州沒有投降被屠城,泉州就很好都發展。筆者是紫雲黃氏,今年到泉州認祖歸宗,去才知道泉州黃氏分兩大派,我們只是泉州一支紫雲黃氏,泉州大體黃氏祖先都是福州來的黃氏後裔。我才醒悟原來泉州黃氏來致福州三坊七巷,經過一千多年發展枝繁葉茂,而我只是紫雲黃氏,四百年反清復明從南安來到連江,現在又到泉州認祖,對於祖譜我無力反駁。

總之福州在福建不單單文化重要性,福州話和閩南我覺得是同宗,當然這種更多是文化歷史融合過程,以經超越語言的劃分。



閩江流域


謝謝🙏,首先我想說你的問題是聽誰說的,說明根本不是很瞭解福建這邊的民俗淵源。福建這邊語言基本是以福清為界分為兩開,福州以上閩北地區說話口音字詞基本差不多(當然各地都會有差別)我說的是大概。閩南地區泉、漳、廈,絕大部分是閩南語(客家語)和臺灣差不多。閩中像莆田講的是興化語,與閩南語有差別的,跟閩北地區語言有點接近,這就是福建這邊的語言構成。


大眾議事


你研究的不透徹。我是莆田的,會福州話,莆田話,也聽懂閩南話,雖然我很討厭大閩南主義,但是還是得承認,莆仙語是閩南語的骨,福州話的皮。總體來說,閩語分南北兩派,以福清為界沒錯的。閩語有文白讀法之分,如果用文讀,莆仙語和閩南語基本相似,福州差異較大。白讀的話,福州閩南交流是很困難的,莆仙和閩南如果語速緩慢交流,識別率至少60%,莆仙和福州差別較大,發音有較多差異,但是莆仙語吸收福州話的連讀變音現象較多,閩南基本很少,這就造成閩東,莆仙,閩南之間基本很難互相溝通。但是,閩語之間語法,詞彙構造是一樣的,但是彼此發音差別較大,這就解釋為什麼廣東海南的閩語系人口祖籍大多是莆田,但是發音更接近閩南語的原因,莆仙語介於閩東和閩南間的分水嶺。我會講粵語,聽些客家話,就是廣州市區和番禺的白話都能聽出差異,山區的客家話和平原客家話的差異就更不用說了。所以,遍地是山的福建,閩語間差異嚴重就不難理解咯。


totota


亂說,閩南語和福州話完全不一樣,閩南有很多姓氏,來自戰國時期的中原居多閩話自成一派這於當時的地利有關係,福建山多地廣,泉州閩南一帶以海路為主,為什麼臺灣話和閩南話相同就是這個原因。因此閩南語是自成一派的。


冰吻小蔡養蜂人


如果有人說中原河南是漢族正宗,福建人口是北方中原移民來的,為什麼福建不說河南話?為什麼香港廣東人早先不說普通話?其實問這類相似的問題都陷入了名詞的陷阱。自己給自己挖的陷阱。我們要討論的本就是語言之間的淵源和本質的相似性,而不是討論現如今的命名和差異。求同存異你懂吧?差異導致了張三和李四名字不同,那麼張三李四是不是都長著五官四肢一腦袋屬於一類生物呢?


型攝匆匆


如果說正宗閩語,應該以現在影響力範圍來算,先是泉州港影響再來是漳州月港的遠洋航海經商移民,後來臺灣閩南語歌曲,廈門成為特區更讓閩南語全國聞名,現在網上搜索閩南語都知道是福建臺灣方言,就如網上談起愛拼才會贏都知道是一首很出名閩南語歌曲,


逍遙無痕499


先有福州建州(今南平),再有泉州漳州,這是沒錯的。但是語言為什麼差別這麼大?個人這樣認為:

1.閩北是越閩土話+河洛漢音融合的產物,閩南是中原官話為主的產物。福州早於泉州,當地古屬越國,很多語言自身帶有越國的腔調。但是中原人口的遷徙為主又是從浙江和江西進來的,所以福州話本身經過最早期的融合。而閩南語眾所周知,是從西晉時期漢人大舉南遷開始的,那時候當地沒什麼土著,所以漢人以宗族等結構形式進入以後,河洛官方語言基本保留。

2.交通不便導致語言變化不大,所以長期以來,兩地方言各自存在,融合度較低,呈現不一樣的面貌。

3.海上絲路為閩南帶來語言融合,但福州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