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車讓人 不是車讓爺

西安車讓人 不是車讓爺

西安車讓人 不是車讓爺

最近一段時間,西安下了幾場大雨,在提醒人們入秋了的同時,也給過去一陣燥熱的天氣帶來了幾分涼爽,而這份涼爽終結於我和同事小王的一段對話。

“哥,我給你說,這一大早上的真是能把人給憋屈死。”

“看你這一頭汗,不就遲個到麼,還能把你咋憋屈了。”

“不是,我給你說,早上那會我正要過個綠燈,旁邊突然衝出來一個人,我剛把車剎住,後車直接撞我屁股上了,撞完直接下車罵我不會開車,問題也不是我的錯啊,我回頭正要找闖紅燈那正主出來說兩句呢,人家反而還罵罵咧咧的在那給我講車要讓人,罵完直接就跑了,你說我這兩頭受氣,車還拿去修了,咋能不憋屈?”

“那把他叫回來啊,這肯定是闖紅燈的責任麼。”

“找慫呢,人家又不用守著車,罵完我直接走了,哪找得著?一大早遇到這種哈慫,真晦氣!”

聽完小王這一通抱怨,我打趣的說:“別憋屈了,人家電影《聞香識女人》裡弗蘭克也給查理說過,每次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我都知道哪條路是正確的,但我從不走,因為太艱難了。你看,人家說不定也被這樣的貨折騰過呢。

說完,我和小王一起哈哈大笑。

城市新名片

曾經的西安,行人在過馬路的時候一定深諳游擊戰的要義——“敵進我退,敵退我追”,否則在滾滾車流中,想找到願意緩行讓你先通過的有愛司機,難度不亞於在革命公園相親角找到心儀的姑娘。

西安車讓人 不是車讓爺

在這種背景下,去年的5月12日,為了規範行人、非機動車安全通過斑馬線、路口, “車讓人”的改革出現在了西安市民的視野當中,可以說,西安車讓人推行至今,前期在管罰結合的手段促進下,車讓人的概念已經慢慢滲透到了各個車主的習慣當中,當下已經成為了一種約定俗成的行為準則,也成了西安對外的新名片之一。

同時,在車讓人推行近一年時,市統計局於開展了文明出行調查,對居住在西安半年以上、年齡為16到70週歲的803位城市居民進行了電話訪問。

調查結果顯示,知道‘車讓人’行動的受訪市民佔到93.6%,其中31-45歲年齡段的受訪者知曉率最高,達97.2%,說明“ “車讓人”行動成效顯著。

調查中,83.0%的受訪市民認為“車讓人”行動以來我市的交通秩序有好轉,其中:31.9%的受訪者認為“有明顯好轉”, 51.1%的受訪者認為“有所好轉”。

似乎,一切都在變好。

西安車讓人 不是車讓爺

我守規我吃虧

在文明交通出行越來越深入人心的時候,一則新聞讓推行車讓人獲贊無數的西安,又站在了全國人民的視線當中。

西安車讓人 不是車讓爺

對這種現象,也有人總結為新一代的中國式過馬路:急啥急,不知道讓著我?

《芳華》裡面有句臺詞,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別善良。而過過苦日子的人,最懂得應該和誰分享。

曾經被指責毫無公德、自私利己不讓人的車主,已經跟著城市向前的腳步煥然一新,成為所有外地遊客來到西安後,感知西安城市形象的第一道關口。

而那些曾經指責他們的人,作為這種改變的觀察者和受益者,反倒是像被寵壞了的孩子,在旁人的照料下,變的是非不分、無理取鬧。

尤其是在車讓人實行之後,行人的走路速度像是突然被放緩了好幾倍,高峰期導致車輛在路口堵了3、4個燈時都過不去的事情,想必大多數車主都深有體會。

西安車讓人 不是車讓爺

由此,網上也有了許多關於車讓人的段子:普及一下知識大家注意了!經過斑馬線時,千萬讓行人先走,他不先走,你就喊他先走,如果他就是不走,你下車把他背過去再走!如果背不動建議以後車上備帶輪椅,用輪椅推他過去你再走!

講完這個段子,我和小王又是會心一笑,但段子終究是段子,沒有誰希望它發生在生活之中,對於小王們來說,只希望他能通過現在的笑聲去品嚐那些生活的不如意,說不定能嚐出甜味呢?

當然,也一定要對那些曾經指責車不讓人,而今享受便利卻同樣不顧他人的個別人說一句話:終於,你變成了曾經你最討厭的樣子。

要知道,查理也對弗蘭克說過,有些事你就是不能做。

西安車讓人 不是車讓爺

芹菜新媒體出品

合作 @ 13299133750

法律顧問:陝西智暉律師事務所笪祖明律師

西安車讓人 不是車讓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