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中施耐庵最青睞之人,一生坦蕩結局喜人,金聖歎稱他上上人物

提到《水滸傳》,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清朝的大才子金聖嘆。金聖嘆雖然一生並未著書,但是他所註解的幾部書卻被後世奉為經典,而最出名的莫過於金聖嘆評《水滸》了。

在金聖嘆所評的水滸傳裡,他一反常態地拆穿了宋江虛偽的面孔,屢次三番直言不諱地指出宋江的種種欺騙老天爺的惡行,宋江也因此被他打入了下下人物的行列。而提到上上人物時,他則首先就提到了武松和魯智深這二人。

水滸中施耐庵最青睞之人,一生坦蕩結局喜人,金聖嘆稱他上上人物

有人也許會認為,武松肯定就是那個施耐庵最青睞之人了。確實,施耐庵對於武松還是極為偏愛的,在相對來說不是很充裕的篇章裡,卻連篇累牘地對他進行了深入的描寫,也就有了景陽岡打虎、怒殺潘金蓮西門慶、大鬧飛雲浦、拳打蔣門神這些令人耳熟能詳的情節。相對而言,施耐庵待他實屬不薄,畢竟梁山一百零八將,有些人物只是給予了隻言片語的介紹而已。

可是,在筆者看來,他依然不是最受施耐庵青睞之人,因為很明顯,施耐庵對於魯智深之喜愛,更勝於他。

為何說魯智深才更受他青睞呢?

水滸中施耐庵最青睞之人,一生坦蕩結局喜人,金聖嘆稱他上上人物

原因之一,武松相較於魯智深,戾氣重了些。

魯智深的主要“惡行”,也許就是那次不分青紅皂白三拳打死鄭關西之舉,但畢竟殺人對於水滸中的好漢來說如同家常便飯,這也不算什麼,但是武松就不一樣了,他的行為怎麼看都過於血腥。

當時在得知了自己的哥哥是被潘金蓮和西門慶害死之後,武松在求助官府無果的情況下,冷靜地自設鴻門宴,邀請王婆和左鄰右舍前來。在眾人都到齊後,武松先是收集齊了證據,然後“撕開她胸脯衣裳,把尖刀在兇前一剜,摳出心肝五臟,供養在靈前……”,此後,又割下潘金蓮的頭去找西門慶。雖說報仇之心可以理解,但是如此兇殘之行為,還是讓他的英雄形象打了一些折扣。

水滸中施耐庵最青睞之人,一生坦蕩結局喜人,金聖嘆稱他上上人物

原因之二,魯智深相較於武松,粗中有細。

魯智深雖一直嚷嚷著自己是一個粗人,其實他做人做事中處處都顯得十分的精明。在幫助金翠蓮一事中,他把一切都算計的井井有條;在幫助林沖一事中,他也是一直在暗中,到了關鍵時刻才出手。而反觀武松,卻慢慢地淪為了一個打手一樣的存在。

施恩給了他一些恩惠,他就去幫著施恩黑吃黑去打蔣門神,之後更是爛醉如泥如落水狗一般倒在小溪中,和魯智深間的差距也就越來越遠了。

水滸中施耐庵最青睞之人,一生坦蕩結局喜人,金聖嘆稱他上上人物

原因之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施耐庵給了魯智深最好的結局。

魯智深的特殊之處在於,施耐庵給了他兩樣最好的東西,一是將擒獲方臘的大功給了他,二是讓他於談笑間圓寂而成佛。他還有一點比較特殊,那就是隻有他一人有屬於自己的命運偈語,“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可以說,魯智深的一生基本上是坦蕩無悔的一生,他從提轄到和尚,再到上山為盜,始終都保留著自己灑脫不羈的性格。正所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也許正是因此讓他只能居於“天孤星”之位,這也從側面烘托出了他的地位之高,也可以看出施耐庵對他格外青睞之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