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汕头“北部大提升”:金平、龙湖、澄海三区如何“协同联手”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

汕头北部地区,包括金平区、龙湖区两个中心城区和澄海区一个非中心城区。这是一片“多元化”的地区——既有老城区,也有新城区,还有农村地区,虽然具有一定的建设发展基础,但仍面临着城市能级较低、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如此一片多元化的区域该如何获得新飞跃?汕头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开出良策:作为“汕头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金平区要在留住城市记忆的同时,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质;作为经济特区发祥地,龙湖区要依托辖内平台优势,先行先试,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产业优势明显的澄海区,则要更加主动对接、积极融入中心城区,与金平区和龙湖区协同联手,实现北部大提升。

以功能区引领区域发展,依据基础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确定各区县的功能定位,正是汕头促进汕头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城市布局之举。而对于汕头北部来说,“一区一策”所要提升的,正是产业布局融合、城市能级品质和城乡统筹发展。而三区的“协同联手”,也将在汕头北部构建起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协调发展新格局。

金平:加快打造小公园城市精品文化组团

围绕汕头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金平区该如何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质?金平区提出金平区提出要加快打造小公园城市精品文化组团,其中“保育活化小公园开埠区”是当前金平区在“北部大提升”中的重要抓手。

金平区表示,通过进一步充分挖掘、整理和利用片区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做好片区功能定位和业态布局,引导扶持传统特色产业,发展现代文化产业,迸发老城区新的活力,使之成为新时代汕头振兴发展的城市名片与标志。

深度|汕头“北部大提升”:金平、龙湖、澄海三区如何“协同联手”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

小公园修复改造二期工程启动

近年来,在省、市各级的高度重视下,金平区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全力推进小公园开埠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备受关注的小公园保育活化工作在停滞长达20年之后,取得实质性进展。

根据今年初出台的《汕头经济特区小公园开埠区业态指引》和《小公园开埠区“三环三线”经营业态“三清单”》,小公园开埠区定位为历史文化街区,其业态总体定位是“以发展旅游业为主导,以开埠文化、海洋文化、潮汕文化为核心,集聚形成文化体验、商业休闲、文博创意、旅游服务等功能业态”。

2016年8月,小公园开埠区启动首期保育活化工程。经过两年的修复,小公园开埠区修复改造首期工程现已基本完成外立面修缮、管网布设、慢行区道路改造以及灯光亮化工程等,工作重心转为房屋内部结构加固和首层店面修缮,计划今年底完工。

记者从金平区旧城办获悉,现在小公园修复改造二期工程也已经正式启动。目前完成了二期工程范围内房屋的产权摸查,以及骑楼外立面的3D测绘扫描工作。二期工程预计将在明年底完成房屋修缮加固工作。

此外,为探索业态规划的有效实施,目前金平区已积极谋划,着手在修复改造完成的国平路及小公园核心区,按业态规划打造潮汕非遗文化一条街,引进潮汕代表性非遗文化项目进驻经营;并适当配套植入创客咖啡、潮汕手信、文创产品等辅助业态,鼓励具有时代特性的潮汕文化创意产业进驻该路段,初步形成以潮汕非遗文化为主业态的经营格局。

深度|汕头“北部大提升”:金平、龙湖、澄海三区如何“协同联手”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

挖掘利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

近年来,市、区文化部门深度挖掘小公园片区历史建筑、历史遗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将其功能再造,推动文化传承和活化,开辟形成更多样性、多层次性的各类文化阵地。

例如,小公园开埠区留存有大量的历史建筑和重点文物,见证了汕头城市发展的历程。如何挖掘利用历史资源?金平区的做法是深挖红色基因,加强对市红色革命遗址、纪念设施的保护和利用,发挥红色资源优势。

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海平路“红色交通站”为例,这是汕头十分珍贵的“红色资源”。据介绍,秘密交通站设立于1931年,一直持续到1934年红军长征前夕,以“华富电料行”作为掩护,战斗在白色恐怖之中,成为长达数千里的水陆地下交通线的关键枢纽站。

目前,这一旧址已基本完成修缮,开辟为新展馆,计划今年国庆对外开放。另外,藏身于镇邦街7号的红色交通站旧址也正在编制设计方案,下来也将修缮恢复原貌。同时记者了解到,汕头埠曾经的标志性建筑物胡文虎、胡文豹两栋“胡氏兄弟楼”也列入修缮保护计划。

金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蔡英姿表示,下来将继续在保护传承红色文化上做文章,利用重要时点,继续组织筹办各类主题活动,规划和指导做好红色革命、美食、老埠情怀等各类主题旅游线路,进一步丰富片区文化氛围,激活旅游活力,提升金平城区的文化发展能级。

可以预见,随着小公园开埠区各种历史文化建筑等相继修缮完成对外开放,一股“开埠文化游”热潮将会在金平区兴起。

龙湖:先行先试打好“四大战役”

8月2日,龙湖区化学化工实验室、龙湖区新材料研发实验室揭牌,并举行科技合作协议签约。

揭牌仪式上,龙湖区政府与广东省广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龙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签订《共建龙湖区化学化工实验室协议》。

这意味着,在助推汕头省实验室建设上,龙湖区紧抓机遇,主动先行先试,率先成立由政府、高校、研究院和企业组成的龙湖区化学化工实验室。

主动深化产学研多领域合作,是龙湖区把创新作为引领龙湖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强引领要素集聚,促进高校科研成果与本地产业结合的生动体现,也是该区为实现“北部大提升”贡献的一份“龙湖力量”。

汕头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强调,龙湖区要依托辖区内的华侨试验区、国家高新区等平台优势,发挥政策效应,在国际贸易、高新技术引进、人才引进、文化交流、商业模式、港口通关、营商环境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快推进港口通航、大通关体制机制改革等。在助推汕头北部大提升上,龙湖区将聚焦四个重点领域,着力打好创新经济“突破战”、园区升级“阵地战”、交通枢纽“攻坚战”、人居环境“提升战”。

深度|汕头“北部大提升”:金平、龙湖、澄海三区如何“协同联手”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

发展创新经济 推动园区升级

据悉,龙湖化学化工实验室首期位于珠津工业区南侧,占地约10亩,实验室9层大楼已封顶,面积23000平方米,11月将完成设备安装和研发团队进驻。实验室引进包括动态生物高分子材料、超临界液流体研究、先进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微生物基因工程、蛋白组学应用研究等8个科技研究项目。

除了建设龙湖区化学化工实验室,龙湖区还引进综合型线上线下服务独角兽企业——猪八戒网络平台服务机构,目前已注册落地龙湖科创中心,用地面积2300平方米,2019年元旦前进驻启动运营。此外,引进全经联(北京)产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导入创新要素推动创新产业加速发展,并建设华侨创新中心,以免租金的方式扶持潮籍华侨青年创业团队项目入驻。这些举措,将助推创新经济的“大突破”。

随着近年来发展建设加快,可利用土地已远远满足不了龙湖区发展需求,“寸土寸金”状况日益明显。对此,该区着眼园区整合升级,近期计划将园区周边村居尚未征用建设的集体土地877.1亩进行征收,协调盘活周边国有存量土地1000.77亩,组织整合现有国有存量土地分批进行招拍挂引进新兴项目,连同粤东物流产业园、汕头火车北站渔洲片区一并纳入打造“大万吉”工业园区,以此推动万吉工业区扩园升级。

在园区升级上,该区还将高规格创建省级高新区,以省级高新区建设带动全区产业园区升级改造,同时加快粤东物流新城一期北片区启动区建设。与南方报业集团的合作,也将推动1.6平方公里老龙湖工业区规划改造的加快,建设龙湖新经济产业园。

深度|汕头“北部大提升”:金平、龙湖、澄海三区如何“协同联手”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

构筑交通路网 提升人居环境

当前,汕头正着力打造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围绕这一定位,龙湖区大力推动全区路网协调平衡发展,逐步实现以凤东路、中山东路、324国道、金鸿公路四条交通主干道为主动脉的“东拓西联”路网。

目前,汕北大道(凤东路)龙湖段建设已率先启动,项目总投资额32.56亿元,已在组织进行施工建设。在该区推动下,潮汕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省交通运输厅评审并出具初审意见,争取近期完成项目立项。21条市属市政道路改造加铺沥青罩面工程也在加快中,目前已完成累计工程量60%。

人居环境同样是“提升”之重。对于新津河“一河两岸”景观工程建设,龙湖将一方面加紧编制景观工程规划,挖掘特区元素、华侨元素、文化元素等特色,提升新津河河堤景观;一方面加快全线堤路贯通联片,同步推动堤路美化提升,配套路灯等市政设施。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上,在第一批投资4.5亿元创建12个示范村(社区)的基础上,计划投资3.4亿元推进第二批34个“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计划8月上旬动工建设。

澄海:扬产业优势之长 补城市建设之短

汕头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澄海区产业优势明显,但现辖镇(街道)组织架构、人员设置、管理模式基本上还是农村化,与大城市城区的要求不相适应。澄海要牢固树立“以城市化标准建设澄海”的思想,大气魄谋划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成与中心城区的交通一体化和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化,更加主动对接、积极融入中心城区,与金平区和龙湖区协同联手,实现北部大提升。

对此,澄海区在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上全面谋划,抓紧落实,加快城市化进程,主动融入汕头中心城区。同时,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以产业集群提升核心竞争力。

深度|汕头“北部大提升”:金平、龙湖、澄海三区如何“协同联手”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

加快城市化进程融入中心城区

对于澄海来说,主动对接、积极融入中心城区,交通一体化是重中之重。

6月28日上午,澄海区7项道路建设工程集中开工,总投资约50亿元,其中包括凤东路建设、文冠路优化等。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道路工程项目的建成投入使用,将对完善全区道路交通布局,缓解交通拥堵,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通行质量,加快澄海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具有重大意义。

这是澄海区全力推进城市化步伐,加快补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的关键一招。今年以来,该区共启动总投资近100亿元的近40个道路基础设施项目,包括一批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市政道路、县道、乡道。

道路建设如火如荼,投资1亿元的澄海奥飞市民广场也正加紧施工建设。据介绍,市民广场将打造成“澄海文化之心”城市新地标,近期澄海区还邀请了国内文化和雕塑专家集思广益,进一步优化市民广场的文化品位,将其打造成具有特色的精品广场。与此同时,该区还加快推动塔岗围片区、莱芜片区规划建设,谋划建设沿江带状公园、沿江绿道和亲水平台,推进集镇规划修编。

在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方面,澄中白沙分校、澄海实验高中兴华小区和澄海实验高中下窖校区三所学校至7月底主体工程已封顶,预计今年秋季招生。此外,一批城乡医院也将新建、改扩建,54个城乡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正加速推进。

以创新驱动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补短”的同时,澄海不忘“扬长”。

澄海区委书记刘永铭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以产业集群提升北部核心竞争力,这为澄海最具特色的玩具礼品产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澄海的新定位、新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以产业集群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引领澄海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作为全国闻名的玩具礼品之都,澄海区在37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聚集着约2万多家玩具产业全链条相关的企业。这些企业,涵盖造型设计、原料供应、模具加工、零件制造、装配成型、包装装潢、动漫产品、展览贸易和销售运输等专业分工协作、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产业群落,产业聚集优势非常明显。

“创新驱动”是澄海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法宝。近年来,澄海区每年投入2000万的创新驱动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骨干企业技术研究和开发投入,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近三年来,该区有54家企业获得省补助资金7174万元。2017年,该区培育新增规上工业和限上企业数量分别同比增长300%、146%。

澄海区还意识到,加快玩具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向高质量发展迈进,需要以更优质的制度供给、服务供给、要素供给和完备的市场体系,增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澄海区区长杨焕新表示,要加大生产要素供给力度,通过土地、人才、金融等各类要素有效供给扶持产业发展、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土地要素的供给。

目前,该区已经制定土地管理相关规定,下来将加大力度,通过对土地的统一规划、统一收储、统一出让,建立共赢共享的征地供地机制,解决实体经济、产业发展一个关键的要素供给,为高端产业和优质产业落地提供支撑。

【全媒体记者】杨可、余丹

【通讯员】蔡冬宏

深度|汕头“北部大提升”:金平、龙湖、澄海三区如何“协同联手”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

【作者】 杨可 余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