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汕头:开放再扩大 让和美侨乡更优

汕头:开放再扩大 让和美侨乡更优

汕头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有“百载商埠”之称,对外商贸历史悠久,经济外向度高。汕头还是全国著名侨乡,与海外交往密切,有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35万人。

特区因侨而立,具有对外开放的先天优势和巨大潜力。改革开放以来,汕头发展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广大侨胞的心血和奉献,离不开海内外乡亲的关爱和支持。

新时代,如何进一步扩大开放层次,叠加特区优势、区位优势、侨乡优势,是汕头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一道重要发展命题。

对此,汕头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大力推动开放再扩大,把建好用好开放平台载体作为重要突破口。要进一步统筹资源,创新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保税区、高新区、华侨试验区等平台做实做强,更好引领新一轮高水平开放。

汕头:开放再扩大 让和美侨乡更优

保税区▷▷

向综合保税区加快转型

“保税区的仓储物流功能,让我们的产品可以在区内完成转口报关,大大提升出货效率,也节省了物流成本。”超声覆铜板厂总经理李少川说,从1998年到保税区设厂至今,经过5次扩产,如今已经成长为年销售突破10亿元的企业。

作为粤东地区唯一享有“入中心退税”的海关特殊监管场所,汕头保税物流中心自2018年5月封关运营以来,大力发展出口复进口、一般贸易、保税仓储等业务,今年1月至7月实现一线申报进出口额5.79亿元,二线申报进出口额2.45亿元,有效发挥“境内货物进入中心即可享受退税”的政策功能。

汕头:开放再扩大 让和美侨乡更优

今年,保税区实施精准招商引资,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引进了一批符合保税功能定位的优质项目。该区共组织外出招商引资4批次,采取项目招商、平台招商、以商引商等多种方式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引进项目13个,涉及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精细化工、销售服务等方面,协议投资总额44.6亿元。

目前,保税区6个省市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其中,康泽药业粤东总部基地项目完成封顶,将于年底建成运营;宝能国际供应链物流中心建设正在加快推进;领域跨境电商产业园已于8月全面开始施工建设;海德森保税流通加工中心完成项目围挡及填土工程,预计10月全面开工建设;宏辉果蔬仓储加工配送基地也在加紧办理建设手续,预计11月全面开工建设;超声环保型高性能覆铜板优化升级技术改造项目已于6月底建成试产。

新时期,保税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积极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功能优势,以加快推动向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为主抓手,进一步突出保税功能,做大保税主业,实施精准招商引资,加快港城融合、区港联动,努力打造全市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当前,保税区正在扎实推进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通过紧紧抓住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有利契机,拟整合原有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

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整合设立汕头综合保税区的请示已上报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收文后转海关总署商有关部委研究办理。目前,该区正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联系沟通,积极争取支持,力争汕头综合保税区早日获批,为汕头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打下基础。

高新区▷▷

打造区域创新策源地

汕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于1992年4月筹办,1993年7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区,分东、西两个片区,面积3平方公里。2017年2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升级为国家高新区。2018年9月,汕头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拓展高新区建设管理范围,总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

高新区实施功能区和行政区叠加的新型体制机制,围绕打造区域创新策源地的目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改革,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努力建设集科研、教育、高新技术产业孵化集聚、创新创业、特色小镇为一体的粤东科学城,成为推动汕头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自扩区以来,高新区全力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推进化学和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等重点项目建设,配套建设中试、孵化基地、产业园区,加快推进与香港大学、北京化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以及中科院化学所等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创新合作,建设区域创新高地。

其中,省实验室作为汕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头号工程,是汕头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打造高质量产业的重要抓手。今年6月,省实验室与厦门大学签订首批团队入驻合约;8月,省实验室成立企业联盟,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机制;省实验室申报的两个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得到省科技厅支持。姚建年院士组织自主项目的评审工作,来自境内外12个科研单位共18个项目初步入选。省实验室的加快建设,将有助于为汕头引进更多人才,实现更多科技项目落地。

“我们将积极发挥区域创新策源地功能,以省实验室、汕头大学和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等科研教育和人才资源为依托,聚集建设政府、大学、企业多方协同、‘产学研用融’为一体的科技孵化平台,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高新技术孵化新业态形成。”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说。

记者获悉,高新区推动与高水平高校院所、龙头企业、投资机构等建立产学研联系,高新区科创孵化基地投入使用,瑞祥增材制造研究院、广油美联新材料研究院、天悦食品研究院等产业研究院成功入驻,中国联通粤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孵化器、华为汕头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等一批创新创业中心启动建设,产学研协同发展步伐加快。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高新区还出台了加快创新驱动促进高质量发展的16条措施,以“真金白银”招才引智,鼓励创新。例如,支持院士(团队)、高校、科研机构、世界500强企业、中央企业等围绕高新区重点发展产业,在高新区设立研发机构或技术转移(创新)中心,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含)以上的,给予不超过1000万元的补贴。

业内人士指出,这16条措施政策覆盖面广,奖励幅度大,政策内容丰富实用,可谓是送给企业和科技机构的“大礼包”。可以预知,这将有助于高新区加快集聚创新资源,打造区域创新策源地。

华侨试验区▷▷

为扩大对外开放探索新路

2014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赋予其“积极开展先行先试,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探索新路”的历史使命。

5年来,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兼具“侨”和“文化”内涵的国家级发展平台,华侨试验区在营商环境、通关制度、社会管理、土地管理和投融资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取得新突破。

创建以来,华侨试验区致力提高行政效率、构筑一流营商环境。试验区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开展电子营业执照试点工作,优质高效承接和行使市政府下放的行政管理事项。创造了“特区+”速度效率,如仅用3个小时便完成华润基金的注册工作,潮商中心大厦项目从接手、申报到挂牌工作在12天内全部完成,赢得了投资商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如今,试验区起步区和核心区从一片荒滩变成高楼林立的新城。全长16公里、双向8车道、总投资44亿元的高等级滨海景观大道——东海岸大道于去年建成通车,将东海岸新城三大片区串联起来。按四星级酒店标准配套的人才大厦正式投入运营,省市共建人才驿站同时在此启动,为华侨试验区创建省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提供硬件支撑。特别是围绕构筑具有现代竞争力产业体系的目标,引进了泰盛科创园、明园科创金融城、潮商中心大厦、雅士利、太安堂、联泰、超声、金东海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科创、金融等产业项目,打下了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

汕头:开放再扩大 让和美侨乡更优

今年3月,第三届亚青会落户汕头主场馆就坐落在华侨试验区辖区内,为试验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近期,试验区全力以赴推进亚青会场馆项目前期规划建设有关工作,仅用5个月,完成一般需要一年半完成的前期工作。7月底,备受关注的汕头大学东校区暨亚青会场馆项目正式启动建设,届时,这座约14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体育场馆将在汕头东海岸新城崛起,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和新名片。

记者了解到,目前华侨试验区正聚力于推动金融创新,力争在高端产业集聚上实现新突破。“‘侨’特色金融产业是试验区的重要特色产业,我们要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华侨试验区特色金融产业发展的指示精神,继续加大力度发展金融产业特别是跨境金融,推进金融创新聚集发展。”华侨试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将借鉴前海、南沙、横琴等地的经验做法,加快出台金融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为落户试验区的金融机构提供用地保障、牌照申请、人才配套等支持,吸引广大潮商到试验区投资兴业。

纵深

汕头:

全方位推进投资

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在推动开放再扩大的进程中,汕头市委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用好用足“外资十条”等政策,开展通关便利化试点工作,建设进口产品分销中心。

事实上,一年多来,汕头各级各部门不断深入贯彻落实《汕头市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推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提升全方位对外开放水平,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大幅压缩进出口通关时间

今年1月至6月,汕头市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9.89小时,同比压缩81.29%;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为0.95小时,同比压缩97%。今年6月,汕头市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位列全省第二名

这是汕头市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升跨境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成效体现。去年以来,汕头市在优化通关流程、简化单证手续、降低口岸收费、完善管理机制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有力举措,在全省率先开展并圆满完成国家口岸办18项口岸业务改革,率先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五个100%全覆盖,“单一窗口”国家标准版建设领先全省。

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和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汕头口岸已实现通关全流程无纸化,大幅压缩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和合规成本,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继续保持全国、全省前列。

此外,推进降费减税专项活动。在全省率先公示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全面清理减免口岸收费。据初步统计,目前汕头口岸通关成本低于北京、上海、天津等口岸,远低于世界银行公布的我国平均数据。

推动外经贸高质量发展

记者获悉,为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汕头市在全省率先出台“稳外贸十二条”,从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支持市场采购和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稳外贸的决策部署,积极组织企业申报中央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外贸发展资金2000万元。

同时,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加快开拓“一带一路”市场,组织近千户次企业参加多场次境内外市场开拓活动,重点开拓东盟、俄罗斯、巴基斯坦等新兴市场,在原有6个“一带一路”境外展销中心基础上,今年新增设汕头商品(印度)展销中心。

大力培育发展外贸新业态。支持企业发展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外贸新业态,加快宝奥城跨境电商分拣清关中心建设,积极申报跨境电商综试区和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着力培育外贸新增长点。

做大进口贸易堆头。加快建设保税区进口商品展示展销中心,成功引进泰国水果进口大户在汕头注册。根据汕头发展特点,将重点围绕汽车整车进口、进境肉用活牛、高档水海产品及塑料原材料进口开展工作。

此外,推动出台“稳外资十条”,从资金、用地保障、创新研发、金融服务、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加大对外资项目的奖励扶持力度,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全媒体记者】黄嘉锋 余丹

【摄影】杨立轩

【作者】 黄嘉锋;余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