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不能吃麵條?掌握5個訣竅,糖友們吃麵條後血糖更平穩

只要患上了糖尿病,需要長期和嚴格的堅定飲食控制,有一種食物,從古至今都是中國人飯桌上的主角,它就是麵條,這種食物製作起來簡單,用料也簡單,烹飪方式更簡單,使用方便,口感符合大多數人的習慣,任何年紀的人都適合吃。不過就是這種食物,被糖友們認為食用後會影響病情,不利於血糖的控制。今天這篇文章就是要告訴大家,其實如果使用方法得當,患者照樣可以享受麵條的美味。糖友們在吃麵條時,掌握以下幾個訣竅就可以讓吃麵條後血糖更平穩。

糖尿病人不能吃麵條?掌握5個訣竅,糖友們吃麵條後血糖更平穩

看營養表

現在市場上的麵條種類越來越多,而且還添加有很多其他物質,比如雞蛋麵、玉米麵、胡蘿蔔面、淮山面等等,對於這種以食物名字命名的麵條,其實只是不同的口感而已,大家不要認為以食物名字命名,用的材料就變了,它還是用麵粉來做的,只不過在其中添加了一些香精而已。像蕎麥麵不是真正用蕎麥來做的麵條,只是這種麵條吃起來是蕎麥口味的,而且上面標註著碳水的量為70克,這個含量對糖尿病患者的飲食非常不利,所以大家在購買麵條的時候一定要看營養成分,往碳水低的麵條挑就對了。

糖尿病人不能吃麵條?掌握5個訣竅,糖友們吃麵條後血糖更平穩

面涼後再吃

熱乎乎的麵條都是粘乎乎的,如果稍微放的溫度涼一些,麵條就會變得硬,而且多有嚼勁,這樣人吃進去之後消化就不會那麼快,特別是對患者來說,減緩消化速度就是降低對澱粉的吸收速度,就能達到平衡血糖的作用。但是也要注意放置時間不能過長,等麵條完全涼了之後就會變成糊狀,糊狀的麵條更容易消化,血糖就會上升了。

糖尿病人不能吃麵條?掌握5個訣竅,糖友們吃麵條後血糖更平穩

一碗麵分兩次煮

很多人難以掌握煮麵條的火候,一不小心就把面給煮爛了,健康的人吃糊了的面沒有什麼大礙,但糖尿病患者就不能這樣隨便了。既然掌握不了火候,那就需要用物理方法來把面進行韌化處理。步驟就是第一次先把面煮到半熟,然後關火撈出來過一遍冷水,等到面冷透之後再繼續下鍋煮,煮到熟之後撈出來,這時候的麵條不容易糊,而且很有嚼勁。

糖尿病人不能吃麵條?掌握5個訣竅,糖友們吃麵條後血糖更平穩

只吃面不喝湯

患者們可以購買幹撈的面,如果喜歡吃湯麵的話也儘量吃完麵後不喝湯。因為麵粉中含有大量的雙糖,經過高溫水煮後會有一部分溶解在湯裡,使湯的含糖量大增。而溶於水的糖更容易被吸收,所以患者喝太多的麵湯,會在不經意間大量的攝入糖分,餐後的血糖會快速升高。還有一邊吃麵邊舀湯來喝也不行,和液體混在一起的面很容易被消化,很快消化完了之後又會讓身體產生飢餓感,患者就開始找食物吃了。

糖尿病人不能吃麵條?掌握5個訣竅,糖友們吃麵條後血糖更平穩

挑選高筋麵條

讓血糖不穩的主要物質其實是碳水化合物,而麵條在加工的時候因工藝、原料的不同,會產出很多種類的麵條,品種不同,裡面所含的碳水當然就不一樣了。在這裡建議大家最好挑選高筋面做的麵條,這種麵粉做出來的食物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較低,很適合患者吃,對比其他麵條,患者在食用後血糖會上升的比較緩慢。

糖尿病人不能吃麵條?掌握5個訣竅,糖友們吃麵條後血糖更平穩

是不是很驚訝吃個麵條還有那麼多講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