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把哭闹当武器?父母这样应对耽误孩子未来

孩子把哭闹当武器?父母这样应对耽误孩子未来

孩子现在明白,哭的拉锯战就是看谁能够更持久,无非就是家长先妥协,或是孩子先放弃。

我的孩子是年初出生的女宝,满月之时已过年关,家人的团聚给予了这个新的生命无限的关注和宠爱,双喜临门,一切都是那么的喜气洋洋。彼时初为人母的我于十月怀胎的她产生了血浓于水的柔情,尽管年轻的时候把‘我讨厌小孩’这几个字说的如何斩钉截铁,但是现下决心对于这个孩子进行全力的呵护。

起初意识到问题是在一次家务中,我正在把洗衣机里的衣服晾到阳台上,躺在婴儿床里玩奶嘴的她突然爆发出一阵洪亮的哭声,我放下手中的衣服,去给她喂奶,递到嘴边也不衔进去就吐出来了,检查尿不湿也没有问题。我把她放回去,继续晒衣服。然而她又开始哭起来,把她抱起来又不哭了,看来只是想让我抱。安抚之后放下她,还是哭。我狠下心去阳台晒衣服,但孩子的哭声持续了很久,开始打哭嗝,我于心不忍,又将她抱了起来,很久都没有回去晾衣服。

意识到之后发现了更多类似情况,关电视,哭;不让她玩水,哭;给她穿袜子,哭。只要她不喜欢的行为,一并用哭来传达。我并没有特别骄纵她,但是为什么会这样,我进行了反思。思来想去,原来是过年的那段时间,家里亲戚对她几乎是无条件满足,招致她学会了这样的招数

对于这样的做法,开始我是选择满足她的,但是后来会为更小的事情哭闹,时间更久更汹涌。我也不是没有尝试过置之不理,但是她真的很清楚,只要她哭得够久,爸爸妈妈就一定会满足她

现在迫于长辈和精神的压力,只能暂缓用满足她的方式制止她哭,我现在就是盼着她快点长大,到能跟她讲道理的时候了。”

这是来自八个月的宝娃,萱萱妈妈的困惑。

这不是一个特别的现象,是在多数家庭里每天都会上演的日常场景。因为小的时候孩子一哭就马上满足ta,并没有觉得存在问题,等孩子长大了之后才发现不好,就立刻变为强硬严厉的否定态度,冷脸呵斥,甚至孩子哭的时候,有些家长会厉声训斥甚至打骂孩子,让一时无法适应家长态度转变的孩子哭得更加厉害。

难道面对孩子哭闹的对峙,家长真的只能成为首先败下阵来的一方吗?

见不得孩子哭的父母都抱着萱萱妈妈这样的心理,于心不忍,先妥协能最快的解决问题,等孩子大了再讲道理。溺爱孩子的父母,表面上是替孩子遮风挡雨,实则是不相信孩子,认为孩子弱小。父母这么认为孩子,孩子也会受到影响,被动接受自己是弱小的,离不开父母的潜意识就会扎根。

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就越成功。

很多事情难就难在迈出去的第一步,意识到需要收敛过于溺爱孩子的心情之后,如何解决就显得容易多了。

当孩子试图利用哭闹诉求自己的需要时:

1、首先,家长可以继续处理自己的事情,装作没有看见。

很多孩子哭并不是因为真的伤心,而是因为ta在日常的积累中明白,“只要我这么做,爸爸妈妈就会来满足我的需求啦”。孩子对于事物的反射能力十分强,当ta意识到哭闹无法向父母发出信号,或者无法构成父母来满足的条件,ta就会放弃这种做法。

2、其次,千万不要和孩子针锋相对。

一味的责骂会让年幼的孩子对于父母这样的转变无法适应,从而哭得更加伤心,而且对于问题的解决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只会助长不良情绪的蔓延。日积月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就会慢慢出现隔阂。很多家长感叹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和父母沟通,原因就在这里。

3、如果孩子的理解能力允许,告诉TA应该怎么做。

要明确的表达给宝宝,哭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耍小脾气也不行,更不能以打人的方式,因为ta不说,没人知道ta想要的是什么。要告知孩子沟通的重要性,并且在ta告诉你之后加以满足,帮ta实现,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但是,过度的要求可以拒绝,并以商量的口吻告诉孩子原因,得到ta的理解。

4、不要不假思索的拒绝满足孩子所有的需求。

家长应该明白,满足孩子的需求,这件事情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对于需求的程度,和寻求满足的方式需要加以引导。也就是说,即不要孩子一哭就满足,也不要拒绝满足或延迟满足。饿了想吃,渴了想喝是本能,不满足就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酌情拒绝,对宝宝所有要求都不叫思索地“延迟满足”,或干脆置之不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欲望真会变成魔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