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中:共同締造美麗宜居鄉村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貫徹落實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落實“五共機制”,探索符合青海實際的脫貧攻堅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以及社會治理水平提升“共同締造”的新路徑新模式,為全國、全省農村“共同締造”和鄉村全面振興打造示範樣板,湟中縣黑城村成為青海省開展脫貧攻堅與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共同締造示範點之一。自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湟中縣委縣政府創新工作思路,經過8個月的努力,“五共機制”不僅沒有水土不服,還在湟中縣落地生根。

創新工作思路,打造可複製示範村

示範村建設不是單純的投資與建設問題,要能可複製、可推廣,湟中縣委縣政府從管理的全過程創新工作思路,加強黨的領導,成立了以縣、鄉、村三級黨委為核心的領導小組,以統籌城鄉發展為核心,按照“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機制,以村民為主體,建立了“1會、1組、2委、3部”議事組織,按照6規章要求,開展村莊共同締造的決策、實施和監督。創建“1+4”模式的村情民意調查機制,摸清了黑城村的發展優勢和不足。確定以問題為導向,先解決百姓的生活難題實現美麗宜居,後發展鄉村旅遊實現產業興旺,探索出“村民專家手拉手”共謀鄉村規劃的新模式,豐富了鄉村規劃的理論和實踐內容。

堅持村民主體,合力推進示範工作

湟中縣委縣政府和中國建築設計院共同努力,找準百姓關注的難點為切入點,從村莊燃氣、給水、汙水和廁所改造入手,徹底解決百姓急需的困難。組織村民代表外出考察學習,轉變村民思想,建立長遠發展觀念,激發村民內生動力。加大對村民的培訓和指導,提高項目建設的村民參與度和管理能力,達到村民“共謀、共建、共管、共評”的初衷目標。據瞭解,村書記免費提供了自己庭院為村史館,村民思想觀念從“要我幹”變為“我要幹”,從“消極應付”變為“積極主動”,治理模式由“政府主導”變為“共商共謀”,共同締造思想共識基本形成。

整合資源,凝聚多方建設動力

要實現黑城村脫貧攻堅和美麗鄉村建設,單靠百姓的力量,時間週期長、見效慢,湟中縣委縣政府整合多方資源,協助村民實施共同締造項目。以高原美麗鄉村為專項,傳統村落保護項目為輔,整合交通、扶貧、住建、水務等相關部門資金704萬元。同時,村民也正在謀劃集資方案,近期將組織村民集資大會,動員群眾出資出勞。加強項目質量管理和規範資金使用,出臺相關政策促進項目建設,目前已經完成《黑城村工程建設管理辦法》《黑城村建設資金管理辦法》和《關於規範完善村規民約的通知》。在全縣範圍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結合黑城村的進展情況,出臺了《湟中縣致富扶助(民政兜底)行動方案》《基層治理提質行動方案》等文件。率先實施以獎代補機制,以黑城為試點改變政府大包大攬的鄉村建設模式,經驗成熟後,在全縣推廣。

完善管理機制,實現村莊長效治理

為保證示範村的經驗在全縣,乃至全省可複製、可推廣,湟中縣委縣政府將在以下領域開展工作。一是建立高原美麗鄉村分類創建機制,本著“彰顯特色,傳承記憶”的原則,計劃創建鄉村旅遊村、特色產業村、綠色田園村、文化魅力村和民族特色村5類別。二是建立運行維護共管長效機制,總結黑城示範村鄉村治理經驗,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協商共治”的治理體系,通過村規民約,建立村民參與村公共設施運行維護共管機制。三是健全督察考核機制,對各項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定期回訪督察,將效果共評工作持續推進,對考核不合格的項目和做法進行整改,確保每項工作經得起時間檢驗。

接下來,湟中縣委縣政府將進一步健全完善黑城村“五共”機制,統籌全村生產、生態、生活一體佈局,把黑城村建設成為全體村民安居樂業的家園、休閒遊憩的公園、留住鄉愁的田園,為全國、全省農村“共同締造”和鄉村全面振興打造好示範樣板。(西寧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