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晋国不分裂,那秦国还能一统天下吗?

到了春秋后期,中原大地上最初分封的几十个诸侯国,逐步都被别的国家吞并或者易主。其中韩、赵、魏三家在摆平共同的敌人—晋国最大的家族智伯后,三家分晋。

晋国,这个在春秋时期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超级诸侯国就这么遗憾的谢幕退场了。

而取代晋国而继续在历史舞台上活跃的是韩国、赵国、魏国这三个新兴国家。

虽说是新晋的诸侯国,但实力不俗,远比那些早在西周时期就存在的老牌诸侯国的实力要强的多,三家都轻松入围七雄,在战国时期均占有一席之地。

假设韩康子、赵襄子、魏桓子在干掉智伯后,同心协力,一心一意共同辅佐好晋静公,而不是在私下为了自己那点小算盘,执意分晋的话,那么后来一统中国,建立中国第一个封建制国家的未必会是秦国。

作者认为晋国之所以会走上分裂,原因有很多,但是晋国在最后危及时刻,没有人去力挽狂澜,没有人再去顾忌那个已经罹患重症,濒临死亡的诸侯国。

晋国在春秋末期,始终缺少的是一个像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辅政大臣是导致其最终走向灭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如果三家不分晋,那么晋国依然会是秦国东进道路上最大的障碍。而且晋国在春秋时期已经得到充分的发展,尤其是在晋文公重耳时期,更是在城濮之战退避三舍,一举击败了北窥中原的楚国,挽救了中原列国,成为当时当之无愧的中原盟主。所以说晋国经过百年发展,底子厚,国力强,远非秦国一朝一夕可以超越的。

如果晋国不分裂,那秦国还能一统天下吗?

▲秦统一六国形势图

借用电影《天下无贼》里黎叔说过的一句话,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最重要。

不论是21世纪还是那个距离我们两千年之前的遥远年代,人才永远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直接动力。

让我们看看如果不分晋,那么晋国都有哪些人才:

首先文有大名鼎鼎的卫鞅也就是后来的商鞅,是当时那个时代不可或缺的改革性人才,如果晋国能留下他,秦国以后只能呵呵了;

当然也有范雎那样能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家;

还有像韩非子那样的能给秦国提出治国思想和理念的法家代表性人物;

武有庞涓、廉颇、李牧这样的战神级的人物。

那样韩国的地理位置就不再是劣势,而是优势了,占据着战略要地,恐怕拿下秦国也不是难事,历史也将重新改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