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世界第一的盛唐時期,我們卻輸給了阿拉伯人

早在十字軍東征的三百年前,我大唐王朝就已經跟阿拉伯的穆斯林世界打過一架,這就是歷史上“無足輕重”但又被後人晶晶樂道的怛羅斯之戰。我們稍後再說為何它“無足輕重”,先來講講為何被人晶晶樂道——因為我們輸了,輸給了被我們稱之為大食的阿拉伯帝國。歷史上空前強大的李唐王朝居然打仗輸了?難道阿拉伯帝國比我們更強大?不管我們之前有沒有聽說過這場戰鬥,都會問這個問題。

是的,的確是輸了,勝敗乃兵家常事。

先來看看當時是什麼情況

首先,不論從國力還是軍事實力,唐帝國確實是當時世界第一,這在當時是毫無疑問的。

現在我們經常說,天朝自古以來愛好和平,從不欺負周邊小國……雖然這話從思想根源上沒錯,但是,唐朝時候也是三天兩頭對外用兵——沒辦法,國力太強,免不了收了許多藩屬國小弟,小弟也免不了和別人掐架,這時候身為大哥,也只好幫幫忙了(因此,其實作為中國人應該很能理解為啥今天的美國要滿世界派兵吧)。

其次,怛羅斯之戰發生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寶十年(公元751年),此時正值盛唐,國力處於前所未有的頂峰時期,當時唐帝國如果說自己不是全球第一帝國,恐怕全世界人民都不答應。

同時期伊斯蘭世界的阿拉伯帝國已經迅速崛起,國土橫跨亞非歐,在對槓西邊的拜占庭帝國同時,也在朝著大唐西域那些蕃國甚至是唐帝國蠢蠢欲動。那些蕃國原本大多信奉佛教、祆教等或自己的傳統宗教,對伊斯蘭文化的東進感到不安,於是不少國家向唐朝求援。

號稱世界第一的盛唐時期,我們卻輸給了阿拉伯人

當時的亞洲格局

怎麼打起來的?

剛才說了,大哥不能不管小弟,小弟被欺負了,大哥必須出面,否則丟了面子,但是當小弟背叛了大哥,大哥就要做規矩了。

當時西域有個藩國叫石國(昭武九國之一。石國位於中亞,現在的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首都塔什干市)就被伊斯蘭化了,停止了對大唐的朝貢。李隆基便派出安西節度使高仙芝,準備去教訓他們一頓。話說這高仙芝是高句麗人,大唐的名將,打起仗來生猛無比,這位將軍帶著大軍(其實也就一萬唐軍),氣勢洶洶的跑到石國家門口……結果石國當場就慫了,跪地求饒,高仙芝雖然答應了求和的請求——但是沒過多久,老高變卦了,他攻佔並血洗了石國都城,還把其國王帶到玄宗面前,斬首顯戰功。

霸氣是挺霸氣,流氓也挺流氓,不過高仙芝漏了石國的王子,結果被這廝跑到阿拉伯人那邊求援去了。老高得知之後,二話不說,帶上安西兩萬唐軍精銳,加上沿途藩國抽調的部隊,共計三萬餘人,長驅直入,準備先發制人——是不是覺得唐帝國有點反應過激了?人家只是跑去求援,你還不知道阿拉伯會不會出兵幫他,就跑去跟人開仗了?

號稱世界第一的盛唐時期,我們卻輸給了阿拉伯人

唐朝軍隊整齊劃一,浩浩蕩蕩

其實,阿拉伯人在怛羅斯附近集結了重兵(約20萬部隊)正準備等高仙芝送入虎口之後,進攻唐帝國的安西四鎮。

所以這場仗並不是高仙芝要刷軍功,而是必然要打的仗。

後來怎麼輸了?

剛才說了,唐軍與阿拉伯軍隊的人數比相差懸殊,另外,人家是守,咱們是攻,而且是行軍三個月,跑了七百多里路去攻,優勢劣勢一看便知。

不過即便如此,阿拉伯人在怛羅斯也沒佔到什麼便宜,還差點輸了。

為什麼?我們先來看看唐軍在當時是怎麼個情況。

首先,唐朝是募兵制,因此正規軍都是職業軍人,驍勇善戰。其次,因為唐朝國力強盛,在靠武力說話的冷兵器時代,和那些穿著粗麻布衣+短刀就叫正規軍的阿拉伯人不同,唐軍基本都是全副武裝+多種武器,相當於歐洲中世紀武裝到牙齒的重裝騎兵(當然,阿拉伯也有重甲騎兵,但數量上就沒那麼多了)。再者,對付騎兵為主的敵人,咱們可是駕輕就熟啊——什麼吐蕃、突厥之類的,基本每年都要打打打,都打出精了。唐軍有一種武器叫做“陌刀”,就是專門對付騎兵的,既能砍人又能斬馬,加上還有大型的弩炮和手弩,對面的騎兵還沒衝到跟前就基本損耗一半了。

另外,再通過實例看看戰鬥力有多變態。

天寶初年的時候,吐蕃以武力迫使小勃律(今克什米爾的吉爾吉特)娶吐蕃公主。由於小勃律國地處吐蕃通往安西四鎮的要道,於是西北二十餘國皆臣服於吐蕃,中斷了對唐朝的朝貢。唐玄宗當時就不爽了,立馬要求高仙芝率領一萬步騎兵(行軍時騎馬,戰鬥時下馬的步兵)跑去揍他們一頓。高仙芝從安西出發,僅用百餘日便到達連雲堡(小勃律西北部今阿富汗東北的薩爾哈德)。然後,就開始碾壓了……唐軍在半日之內攻下了地勢險要且有近萬吐蕃兵防守的連雲堡,隨後連夜過河,突擊十萬吐蕃重兵把守的娑勒城——聽上去似乎很不要命是吧,但是……對面十萬吐蕃兵被唐軍打的潰不成軍,逃跑的時候有九成摔死或溺死。最後,高仙芝還活捉了小勃律國王和吐蕃公主。

號稱世界第一的盛唐時期,我們卻輸給了阿拉伯人

敦煌壁畫中的吐蕃人

或許我們會覺得吐蕃軍隊也太弱雞了,然而,並不是。吐蕃軍隊屬於西域非常強悍的部隊,周邊小國都懼怕其軍事實力,但是在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且實戰經驗豐富的唐軍面前,就跟雜牌軍一樣。

號稱世界第一的盛唐時期,我們卻輸給了阿拉伯人

唐軍基本都裝備鎧甲,布衣上戰場的那叫“死士”

所以,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後來的阿拉伯人為什麼在對抗唐軍的時候要準備數倍的部隊,反過來也可以明白為何高仙芝覺得帶個兩萬正規軍已經很給面子了。

或許是以少打多打慣了,高仙芝跑到怛羅斯看到數倍於自己的阿拉伯軍隊時,並沒有什麼大感覺。開戰初期,唐軍以極其專業的戰鬥素質跟對方死磕,打的阿拉伯騎兵差點軍心潰散——中國的弩一向很厲害,阿拉伯人沒辦法,只能靠人多優勢愣衝,想著衝到唐軍步兵跟前就有優勢了,誰知好不容易活著衝到了短兵相接的距離,唐軍立馬又掏出了兩米多長的陌刀……

號稱世界第一的盛唐時期,我們卻輸給了阿拉伯人

陌刀特別鋒利,是一種雙刃長刀,大約50斤

就這樣,在消滅對面幾萬部隊時,唐軍基本沒什麼大損失,直到自家後院起火。

葛邏祿(Qarluq)番兵突然反叛,從背後包圍唐步兵,並且斷絕了他們與騎兵的聯繫。阿拔斯王朝聯軍乘唐軍發生混亂的機會,出動重騎兵主力突擊唐步兵。高仙芝受到阿拉伯與葛邏祿部兩面夾擊,無力支撐,終敗退。

為何說無足輕重

為什麼說這一場無足輕重的戰役?因為阿拉伯人的歷史都對這場戰役一筆帶過,而唐帝國這邊也沒啥影響,打完拉倒,絲毫沒有改變歷史進程,也沒有給兩個文明之後的發展起到什麼關鍵性的影響。

不過我覺得,影響總歸是有點的。與其說是阿拉伯人慘勝,不如說是咱們交友不慎。客觀的講,小弟太多了,難免有幾個白眼兒狼。

現在總有人說大唐的軍隊其實實力不怎麼樣,你看怛羅斯之戰就是個很好的證明……拜託,當年都是要靠武力說話的,軍事實力不行,唐帝國怎麼可能有如此遼闊的疆土,難不成是騙來的?

也有人說怛羅斯之後大唐失去西域勢力,從此衰敗了,意思就是被阿拉伯帝國打殘了……其實,安西四鎮在戰後就很快補充了兵力,更何況兩萬唐軍只佔了當時唐帝國總兵力的二十分之一都不到,怛羅斯之戰後,許多蕃國又重新回到了唐帝國的懷抱。為什麼?阿拉伯雖然贏了這場戰鬥,但實在是打怕了,伊斯蘭世界從此放棄了東進的念頭(其實阿拉伯人打完回老家時,就發生了叛亂,而且往南打總比往東打容易,所以權衡之下放棄了對唐帝國的騷擾)。

說中國人向來不欺負周邊小國,這我不太相信,若說中國人很會打仗,那是必須的。看看曾經牛逼哄哄的羅馬帝國,被北方日耳曼人騷擾騷擾就不行了,再看看我們,北方邊境是萬年騷擾啊,除了幾乎滅了全世界的蒙古人,中原王朝什麼時候被打趴下過?(其實阿拉伯帝國也是在十三世紀的時候,被南下的蒙古人順便給滅了……注意,是順便)

真實的歷史是這樣的,唐帝國因為後來的安史之亂才逐漸失去對西域的控制,而且,從中原王朝習慣思路來說,帝王們基本只關心中原地區誰是老大,西域麼……就醬紫吧。

| 擴展閱讀

1/ 安西四鎮節度使,治龜茲,職責為保護西域、中亞各國。統四鎮,全軍24000人、2100馬。主要由突厥人和南疆土著小國兵力組成,唐朝與突騎施交惡後,唐朝開始招募漢軍入主安西,安西兵力變為蕃漢參半。

2/ 唐軍的主力部隊多是步騎混成的,其一個標準的軍團應該包括步兵12500人,騎兵5000—6000,輜重兵1000—2000,一支這樣的部隊合計約兩萬人馬。其中,12500名步兵中,甲兵7500名,主要使用明光甲。在7500甲兵中有2500名陌刀兵,這些陌刀兵每人在兩腰分別掛有弓一把、箭30,背後交叉插有長柄陌刀一柄,長槍一條。此外5000甲兵也同有弓一把、箭30,槍一條,斷柄重刀一把。

5000輕步兵中,2500人配弓一把、箭30,斷柄重刀一把,長槍一條,方型牛皮盾一面。另外2500輕兵配弓一把、箭30。背後揹著一個更大的箭婁,裝箭100,配弩一把,長槍一條。

唐軍弓弩配備率得到120%,每名士兵都配有三件以上的武器。

號稱世界第一的盛唐時期,我們卻輸給了阿拉伯人

唐軍一般有漢族部隊加上藩國軍隊合編而成

3/ 對面的將領叫艾布·穆斯林(Abu Muslim,718~755),是中世紀波斯呼羅珊農民起義領袖,阿拔斯王朝開國功臣。751年指揮阿拉伯軍隊於怛羅斯大勝唐軍之後,不久就因功高震主而被謀殺。

如果說當年唐玄宗想跟阿拉伯人槓,多派點部隊去打這場仗,歷史是否會改寫呢?是不是阿拉伯帝國從此一蹶不振?是不是之後就沒有了十字軍東征?估計這種問題會引來很多噴子……意淫一下就好了。話說回來,我們中華民族只要萬眾一心,自己不內訌,也少收一些傻裡吧唧的小弟,那完完全全是強大到爆的,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