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之所以能稱之爲「盛唐」,我們今天還應該借鑑

我們歷來說唐朝,都會想到“盛唐”兩個字,為什麼沒有“盛漢”或者“盛宋”?因為唐朝有其他朝代所不及的,那就是綜合國力的強大,這裡的“綜合國力”包含三層意思,一則是國民經濟富足,二則是文化繁榮,三則是外交國防強大。縱觀中國前後夏商周就不說了,因為那還是比較原始的時代,自封建帝王制以來先後有秦、漢、晉、隋、唐、宋(雖然不夠格也勉強算進去)、元、明、清幾個大一統王朝。秦、隋、元三朝是暴政王朝,自然不夠格;晉忙於八王之亂,戰爭連年;宋富足有餘而武備不足,明、清少了開闊恢弘的氣度,不能兼容幷蓄,閉關鎖國;但唯有唐朝在昌盛時期可以稱的上“盛世”二字。

唐朝之所以能稱之為“盛唐”,我們今天還應該借鑑

盛唐經濟——“公倉私廩俱豐實”

隋朝是典型的國富民窮

與之相比,隋朝雖然也很富足,據史書記載“隋帝大業初年,鞏縣的洛口倉周圍二十餘里,穿三千窖,每窖可容糧八千石(一石在唐朝約為200斤)”。這僅僅是一個糧倉,隋當時還有西京的太倉,東都的含嘉倉、華洲的永豐倉、陝西的太原倉等等。這些糧倉所儲存的米粟,多的達數千萬石,少的也有數百萬石,換句話說就是都有上億斤的糧食儲備。唐太宗說,隋文帝末年“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也就是說到隋文帝末年的糧食儲備可以給唐朝吃五六十年。隋朝滅亡以後二年,隋朝倉庫的糧食還沒吃完,貞觀一朝還吃的隋朝的糧食。而隋朝的廣大人民卻十分貧困。土地大部分集中在地主,廣大農民“地少而人眾”“衣食不給”。

宋朝是典型的官富民窮國窮

宋朝的富足是歷來被史學家稱道的。但是它富得並不存粹,大量的財富掌握在地主和官員當中,當時宰相光月俸祿就達300兩之多,這還不算其他,而普通百姓卻還是過著清苦的生活,就連皇帝也沒有其他朝代那麼“大手大腳”,我們看今天的宋陵就可以看出端倪了。說白了!整個宋朝土豪太多,政府和人民還是很窮的。

唐朝的經濟可以用“公倉私廩俱豐實”來概括

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長安洛陽米價最低的時,每鬥僅十三文,青州、齊州每鬥僅五文。古代一石為十鬥,一石大米價格為50文至130文,和唐朝年代不遠的宋朝,北宋時期米價為400文一石,災年漲到1500文。米價的低廉從一個側面證明糧食多,人民富裕,這是“富宋”所不能及的。長恨歌中這樣描述: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宮中聖人奏雲門,天下朋友皆膠漆。百餘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表現當時的繁榮和富足。

唐朝之所以能稱之為“盛唐”,我們今天還應該借鑑

文化包容——詩書禮樂動古今

在文化上唐朝更不亞於其他任一朝代,在學術上出現了《五經六義》的出現,在哲學上韓愈和李翱的作品突出體現唯心主義思想,而柳宗元和劉禹錫更是體現了唐代唯物主義思想。

各式各樣的唐詩,在宗教上佛教、道教、伊斯蘭教、景教多教並行。在美術上吳道子人物山水畫、閻立本的人物畫,張萱和周昉以畫侍女圖,當然還有戲劇、舞蹈、音樂和各類藝術品等等。

當然最令我們記憶深刻的就是唐詩了,從山水田園到邊塞風光,從浪漫豪放到現實感嘆,湧現出一首首膾炙人口的唐詩。唐朝的盛世在一首首唐詩中也得到很好的輝映。盧照鄰的《長安古意》“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騎似雲。南陌百堂連北里,五劇三條控三市。”四通八達的大道與密如蛛網的小巷相聯通,街上車水馬龍,珠光寶氣,長安作為當時世界大都市的非常形象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梁家畫棟中天起,漢帝金陵雲外直。”畫棟飛樑的宮殿建築,比街連綿的豪門宅第,充分展示了大唐的繁華。

唐朝之所以能稱之為“盛唐”,我們今天還應該借鑑

民族政策——以和為貴兵為輕

唐在外交上氣度恢弘,對各民族兼容幷包,採用各類友好的方式來促進民族融合和交流。首先,就是對周邊政權採用“嫁公主”政策。所謂“嫁公主”政策就是和親,通過政治聯姻來加深與少數民族的不斷融合,其次,就是通商。通過物品交換不但促進了經濟繁榮,更促進了民族融合和認同。當時既有遠達埃及、波斯羅馬的商隊,又有近郊的日、朝商人和學生。當時在唐朝還有許許多多世界各地的在朝官員,可謂“友好無類”。

當然也不是什麼時候都採取友好政策,對於野蠻民族,唐還是給予打擊的,但武力打擊過後,並沒有實施滅族計劃,而是伸去“橄欖枝”,准予其部族仍在當地生活,還是當地民族做首領,還對很多少數民族首領進行封官賜爵。

唐朝的民族政策還表現在對各民族的認同上。唐初名將李靖曾講:"天之生人,本無番、漢之別,然地遠荒漠,必以射獵為生,故常習戰鬥。若我恩信撫之,衣食周之,則皆漢人矣。"如唐太宗徵遼東,擄得高句麗百姓一萬四千口,本當分賞將士,"上愍其父子夫婦離散,命有司平其直,悉以錢布贖為民。歡呼之聲,三日不息。"唐朝對非漢族人才也大膽地予以重用,當時在唐朝任高官的少數民族就有史那大奈,突厥族;劉宏基,匈奴族;竇抗,匈奴族;宇文士及,匈奴族;黨仁弘,出身西羌;丘行恭,鮮卑人;劉政會,匈奴族;屈突通,奚人;高仙芝,高麗人……

唐朝之所以能稱之為“盛唐”,我們今天還應該借鑑

盛唐給我們更多的不是緬懷,而是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