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浮躁快餐化的當代社會,看那個超級浪漫的時代—盛唐

  •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盛唐人是自信的。這種自信不是盲目的自大,而是刻在骨子裡的天賦;唐代當時在那個時代,是世界的中心,經濟GDP排行第一,文化輸出更是了不得,以至於周邊的小國紛紛歸附,尋求庇護。高麗,東瀛紛紛學習大唐文化,並連年派遣留學生專門學習唐代的禮儀文化,全國至上而下以會背誦唐詩為榮。現在還習慣叫華人為唐人,國外華人聚集的地方美其名曰“唐人街”,這也足以證明唐代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影響力。用現在的話說,當時的唐朝真可謂是“國家有力量 民族有希望 人民有信仰”。
  •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盛唐人是安逸的。盛唐文化以詩為著,所謂唐詩宋詞。唐詩中王維和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又佔有很大的份量,一時風量無幾。而文化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所以說當時以農耕經濟為主的唐人的生活是很愜意的,生活節奏是很舒緩的。入睡很快,睡到自然醒,周圍能聽到各種鳥叫,聞到花香,真是天人合一,羨煞旁人啊!
在浮躁快餐化的當代社會,看那個超級浪漫的時代—盛唐


  •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渡陰山”,盛唐人是強大的。我想,這很有強漢“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味道。盛唐的軍事力量雄厚,外邦根本不敢來侵犯。不像後來的宋朝,被金的鐵蹄踏的四分五裂,皇帝也被擄了去,只能苟且於江南一隅,靠著“春風吹的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錯覺麻痺自己,繼續自己紙醉金迷的生活。
  •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盛唐人是富有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如果說唐詩是盛唐文化的代表,那在唐詩那一座座高山上,最高的那座,非李白莫屬吧。因為他那天馬行空、狂放不羈、極具想象力的風格!如果當時民眾的生活是壓抑枯燥的,怎麼能有像李白那樣千年不出的人才出現?寫出“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那樣大氣磅礴的詩來。
  •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盛唐人是思鄉的。正因為盛唐如此之好,在外的遊子總是想念家鄉的。除了《靜月思》這首享譽世界的唐詩外,還有很多思家思鄉的詩在盛唐出現,“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今夜月明人盡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
在浮躁快餐化的當代社會,看那個超級浪漫的時代—盛唐


  •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盛唐人是豁達的。連以往傷感的送別詩到了盛唐這裡也是如此振奮,鼓舞人心。盛唐人和自己的好朋友即將分別了,甚至終身不會再見了,一般人早就“里君煙水闊 揮手淚沾巾”了,哪有“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豪邁。所以從另一個角度看,盛唐人的友誼是超越地點與時間的。
  • 所以希望大家閒暇時讀讀唐詩,感受祖先所曾感受的,也可以緩解壓力,找到屬於自己的精神樂園。
在浮躁快餐化的當代社會,看那個超級浪漫的時代—盛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