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世界第一的盛唐时期,我们却输给了阿拉伯人

早在十字军东征的三百年前,我大唐王朝就已经跟阿拉伯的穆斯林世界打过一架,这就是历史上“无足轻重”但又被后人晶晶乐道的怛罗斯之战。我们稍后再说为何它“无足轻重”,先来讲讲为何被人晶晶乐道——因为我们输了,输给了被我们称之为大食的阿拉伯帝国。历史上空前强大的李唐王朝居然打仗输了?难道阿拉伯帝国比我们更强大?不管我们之前有没有听说过这场战斗,都会问这个问题。

是的,的确是输了,胜败乃兵家常事。

先来看看当时是什么情况

首先,不论从国力还是军事实力,唐帝国确实是当时世界第一,这在当时是毫无疑问的。

现在我们经常说,天朝自古以来爱好和平,从不欺负周边小国……虽然这话从思想根源上没错,但是,唐朝时候也是三天两头对外用兵——没办法,国力太强,免不了收了许多藩属国小弟,小弟也免不了和别人掐架,这时候身为大哥,也只好帮帮忙了(因此,其实作为中国人应该很能理解为啥今天的美国要满世界派兵吧)。

其次,怛罗斯之战发生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此时正值盛唐,国力处于前所未有的顶峰时期,当时唐帝国如果说自己不是全球第一帝国,恐怕全世界人民都不答应。

同时期伊斯兰世界的阿拉伯帝国已经迅速崛起,国土横跨亚非欧,在对杠西边的拜占庭帝国同时,也在朝着大唐西域那些蕃国甚至是唐帝国蠢蠢欲动。那些蕃国原本大多信奉佛教、祆教等或自己的传统宗教,对伊斯兰文化的东进感到不安,于是不少国家向唐朝求援。

号称世界第一的盛唐时期,我们却输给了阿拉伯人

当时的亚洲格局

怎么打起来的?

刚才说了,大哥不能不管小弟,小弟被欺负了,大哥必须出面,否则丢了面子,但是当小弟背叛了大哥,大哥就要做规矩了。

当时西域有个藩国叫石国(昭武九国之一。石国位于中亚,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首都塔什干市)就被伊斯兰化了,停止了对大唐的朝贡。李隆基便派出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准备去教训他们一顿。话说这高仙芝是高句丽人,大唐的名将,打起仗来生猛无比,这位将军带着大军(其实也就一万唐军),气势汹汹的跑到石国家门口……结果石国当场就怂了,跪地求饶,高仙芝虽然答应了求和的请求——但是没过多久,老高变卦了,他攻占并血洗了石国都城,还把其国王带到玄宗面前,斩首显战功。

霸气是挺霸气,流氓也挺流氓,不过高仙芝漏了石国的王子,结果被这厮跑到阿拉伯人那边求援去了。老高得知之后,二话不说,带上安西两万唐军精锐,加上沿途藩国抽调的部队,共计三万余人,长驱直入,准备先发制人——是不是觉得唐帝国有点反应过激了?人家只是跑去求援,你还不知道阿拉伯会不会出兵帮他,就跑去跟人开仗了?

号称世界第一的盛唐时期,我们却输给了阿拉伯人

唐朝军队整齐划一,浩浩荡荡

其实,阿拉伯人在怛罗斯附近集结了重兵(约20万部队)正准备等高仙芝送入虎口之后,进攻唐帝国的安西四镇。

所以这场仗并不是高仙芝要刷军功,而是必然要打的仗。

后来怎么输了?

刚才说了,唐军与阿拉伯军队的人数比相差悬殊,另外,人家是守,咱们是攻,而且是行军三个月,跑了七百多里路去攻,优势劣势一看便知。

不过即便如此,阿拉伯人在怛罗斯也没占到什么便宜,还差点输了。

为什么?我们先来看看唐军在当时是怎么个情况。

首先,唐朝是募兵制,因此正规军都是职业军人,骁勇善战。其次,因为唐朝国力强盛,在靠武力说话的冷兵器时代,和那些穿着粗麻布衣+短刀就叫正规军的阿拉伯人不同,唐军基本都是全副武装+多种武器,相当于欧洲中世纪武装到牙齿的重装骑兵(当然,阿拉伯也有重甲骑兵,但数量上就没那么多了)。再者,对付骑兵为主的敌人,咱们可是驾轻就熟啊——什么吐蕃、突厥之类的,基本每年都要打打打,都打出精了。唐军有一种武器叫做“陌刀”,就是专门对付骑兵的,既能砍人又能斩马,加上还有大型的弩炮和手弩,对面的骑兵还没冲到跟前就基本损耗一半了。

另外,再通过实例看看战斗力有多变态。

天宝初年的时候,吐蕃以武力迫使小勃律(今克什米尔的吉尔吉特)娶吐蕃公主。由于小勃律国地处吐蕃通往安西四镇的要道,于是西北二十余国皆臣服于吐蕃,中断了对唐朝的朝贡。唐玄宗当时就不爽了,立马要求高仙芝率领一万步骑兵(行军时骑马,战斗时下马的步兵)跑去揍他们一顿。高仙芝从安西出发,仅用百余日便到达连云堡(小勃律西北部今阿富汗东北的萨尔哈德)。然后,就开始碾压了……唐军在半日之内攻下了地势险要且有近万吐蕃兵防守的连云堡,随后连夜过河,突击十万吐蕃重兵把守的娑勒城——听上去似乎很不要命是吧,但是……对面十万吐蕃兵被唐军打的溃不成军,逃跑的时候有九成摔死或溺死。最后,高仙芝还活捉了小勃律国王和吐蕃公主。

号称世界第一的盛唐时期,我们却输给了阿拉伯人

敦煌壁画中的吐蕃人

或许我们会觉得吐蕃军队也太弱鸡了,然而,并不是。吐蕃军队属于西域非常强悍的部队,周边小国都惧怕其军事实力,但是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且实战经验丰富的唐军面前,就跟杂牌军一样。

号称世界第一的盛唐时期,我们却输给了阿拉伯人

唐军基本都装备铠甲,布衣上战场的那叫“死士”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后来的阿拉伯人为什么在对抗唐军的时候要准备数倍的部队,反过来也可以明白为何高仙芝觉得带个两万正规军已经很给面子了。

或许是以少打多打惯了,高仙芝跑到怛罗斯看到数倍于自己的阿拉伯军队时,并没有什么大感觉。开战初期,唐军以极其专业的战斗素质跟对方死磕,打的阿拉伯骑兵差点军心溃散——中国的弩一向很厉害,阿拉伯人没办法,只能靠人多优势愣冲,想着冲到唐军步兵跟前就有优势了,谁知好不容易活着冲到了短兵相接的距离,唐军立马又掏出了两米多长的陌刀……

号称世界第一的盛唐时期,我们却输给了阿拉伯人

陌刀特别锋利,是一种双刃长刀,大约50斤

就这样,在消灭对面几万部队时,唐军基本没什么大损失,直到自家后院起火。

葛逻禄(Qarluq)番兵突然反叛,从背后包围唐步兵,并且断绝了他们与骑兵的联系。阿拔斯王朝联军乘唐军发生混乱的机会,出动重骑兵主力突击唐步兵。高仙芝受到阿拉伯与葛逻禄部两面夹击,无力支撑,终败退。

为何说无足轻重

为什么说这一场无足轻重的战役?因为阿拉伯人的历史都对这场战役一笔带过,而唐帝国这边也没啥影响,打完拉倒,丝毫没有改变历史进程,也没有给两个文明之后的发展起到什么关键性的影响。

不过我觉得,影响总归是有点的。与其说是阿拉伯人惨胜,不如说是咱们交友不慎。客观的讲,小弟太多了,难免有几个白眼儿狼。

现在总有人说大唐的军队其实实力不怎么样,你看怛罗斯之战就是个很好的证明……拜托,当年都是要靠武力说话的,军事实力不行,唐帝国怎么可能有如此辽阔的疆土,难不成是骗来的?

也有人说怛罗斯之后大唐失去西域势力,从此衰败了,意思就是被阿拉伯帝国打残了……其实,安西四镇在战后就很快补充了兵力,更何况两万唐军只占了当时唐帝国总兵力的二十分之一都不到,怛罗斯之战后,许多蕃国又重新回到了唐帝国的怀抱。为什么?阿拉伯虽然赢了这场战斗,但实在是打怕了,伊斯兰世界从此放弃了东进的念头(其实阿拉伯人打完回老家时,就发生了叛乱,而且往南打总比往东打容易,所以权衡之下放弃了对唐帝国的骚扰)。

说中国人向来不欺负周边小国,这我不太相信,若说中国人很会打仗,那是必须的。看看曾经牛逼哄哄的罗马帝国,被北方日耳曼人骚扰骚扰就不行了,再看看我们,北方边境是万年骚扰啊,除了几乎灭了全世界的蒙古人,中原王朝什么时候被打趴下过?(其实阿拉伯帝国也是在十三世纪的时候,被南下的蒙古人顺便给灭了……注意,是顺便)

真实的历史是这样的,唐帝国因为后来的安史之乱才逐渐失去对西域的控制,而且,从中原王朝习惯思路来说,帝王们基本只关心中原地区谁是老大,西域么……就酱紫吧。

| 扩展阅读

1/ 安西四镇节度使,治龟兹,职责为保护西域、中亚各国。统四镇,全军24000人、2100马。主要由突厥人和南疆土著小国兵力组成,唐朝与突骑施交恶后,唐朝开始招募汉军入主安西,安西兵力变为蕃汉参半。

2/ 唐军的主力部队多是步骑混成的,其一个标准的军团应该包括步兵12500人,骑兵5000—6000,辎重兵1000—2000,一支这样的部队合计约两万人马。其中,12500名步兵中,甲兵7500名,主要使用明光甲。在7500甲兵中有2500名陌刀兵,这些陌刀兵每人在两腰分别挂有弓一把、箭30,背后交叉插有长柄陌刀一柄,长枪一条。此外5000甲兵也同有弓一把、箭30,枪一条,断柄重刀一把。

5000轻步兵中,2500人配弓一把、箭30,断柄重刀一把,长枪一条,方型牛皮盾一面。另外2500轻兵配弓一把、箭30。背后背着一个更大的箭娄,装箭100,配弩一把,长枪一条。

唐军弓弩配备率得到120%,每名士兵都配有三件以上的武器。

号称世界第一的盛唐时期,我们却输给了阿拉伯人

唐军一般有汉族部队加上藩国军队合编而成

3/ 对面的将领叫艾布·穆斯林(Abu Muslim,718~755),是中世纪波斯呼罗珊农民起义领袖,阿拔斯王朝开国功臣。751年指挥阿拉伯军队于怛罗斯大胜唐军之后,不久就因功高震主而被谋杀。

如果说当年唐玄宗想跟阿拉伯人杠,多派点部队去打这场仗,历史是否会改写呢?是不是阿拉伯帝国从此一蹶不振?是不是之后就没有了十字军东征?估计这种问题会引来很多喷子……意淫一下就好了。话说回来,我们中华民族只要万众一心,自己不内讧,也少收一些傻里吧唧的小弟,那完完全全是强大到爆的,不是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