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员工太难招?很可能是你自己不靠谱!

“金三银四”是个华丽丽的美梦,求职者期待升职加薪、管理者盼望找到得力干将。而每年五月,都会有人问

“为何今年金三银四靠谱求职者这么少?”

简单说:靠谱的求职者本就属于少数,但管理者也许可以从自身找到一点办法。

01

我有一个朋友是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的CEO,整个公司大概20多个人。

这家伙最近整天在朋友圈唉声叹气,长吁短叹,感慨越来越不好招人了。

靠谱员工太难招?很可能是你自己不靠谱!

“又不是造火箭的高精尖人才,互联网现在有这么缺人吗?”

“你不知道,”他叹了一口气,“应聘的人倒是挺多的,但是靠谱的人太少了。”

“上个月好不容易招到一个感觉合适的设计师,让他做一个520的活动页,到了5月19号才搞定,结果和策划的设想差的太多,几个人差点吵起来。”

02

其实这件事,他说对了一点,但也说错了一点:

靠谱的员工确实很难招!

但不是现在才开始难招,而是从来就没有好招过。

很多老板在招人时,心理活动往往是这样的:

我花钱给你发薪水,你必须把安排给你的事情做好。

但是员工内心OS往往是:

你给我多少钱心里没点数吗?要求这么多!

靠谱员工太难招?很可能是你自己不靠谱!

当然,也许有的老板会说,我愿意拿多少多少钱,但还是找不到靠谱的人。

但是这句话本身就有一个很大的漏洞:

靠谱是一个太模糊的字眼,是分很多等级的。

你到底愿意为哪个程度的靠谱多花钱?

打个比方,6K工资只能招到靠谱等级1的员工,8K工资可以招到靠谱等级3的人,但是想要6k就找到靠谱等级5的人,显然不太可能。

管理者在招聘时招不到靠谱的员工,很大的原因是根本没有想明白自己究竟需要什么程度的“靠谱”:反正只要我交给你的东西你能完成就行了,如果能超额完成就更好了。

这样的要求,无形中已经全面拔高了员工的能力和素质。

本着先定义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们先研究一下“靠谱”

03

除了基本的工作能力外,“靠谱”往往还意味着,员工要有自我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资源管理能力以及沟通协作能力

靠谱员工太难招?很可能是你自己不靠谱!

自我管理

靠谱的员工不是单纯的执行机器人,而是能够对工作主动思考,并时刻和公司目标保持一致。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下,自己的工作是否创造了价值,是否真的推动了公司的发展。总的来说是以目标为导向,为结果负责的。

就拿上面的设计师举例,设计一个520活动页面并不是他任务的本质,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这个页面提高公司网站的曝光度和浏览量。提前一天交图这件事,说明他对这项工作的意义,以及在整个项目中的影响完全没有思考。

时间管理

靠谱的员工能够将自己的工作内容流程化,通过设定各种时间节点来保证工作进度的稳定推进。

如果眼里只有最终deadline,工作节奏和进程很容易失去控制

很多“不靠谱”员工的一大特征,就是既无法掌控工作进程,又无法保证工作结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对时间的规划和管理。

设计师在最后关头才交出设计稿,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缺乏时间管理。(不好意思又拿他出来举例子。)

靠谱员工太难招?很可能是你自己不靠谱!

资源管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员工在进行工作时,肯定需要调动和利用公司内外的各种资源。

这种资源管理,类似于一种无责任领导。这些资源并不属于具体使用者,但是我们要对他进行调用。

这就要求员工熟悉资源的排期、价值、使用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状况等。在整个进展推进中,考虑这些因素。

假如公司需要策划一次营销活动,负责人要明白公司能够提供大概多少资金支持,需要多少人手,可以协调多大的场地,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实现最终效果。如果对资源的管理能力不到位,那现场必定状况频发,漏洞百出。

沟通协调

这属于比较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公司是一个人与人构成的组织,员工不可能完全和其他人隔绝起来,日常工作中往往需要和其他部门相互合作。员工之间能不能顺畅的协调沟通,往往决定了公司是否能够正常运转。

如果每个部门都只顾着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却很少沟通,后果恐怕就不是吵起来这么简单了。

靠谱员工太难招?很可能是你自己不靠谱!

04

做到这些,员工就可以算靠谱吗?

简直太靠谱了!

用这样的标准要求员工靠谱吗?

不靠谱!

身为管理者的职责,就是在员工无法做到这些的时候,帮他们进行管理。

1 在项目(任何工作都可以抽象为项目)开展之前,管理者需要对项目流程进行拆分、分配工作任务,并设置关键节点,然后才能分配给员工具体执行。

例如:策划一个520的活动,管理者必须要确定项目的流程和活动最终效果,明确每一个部门和岗位做到哪些内容。

2 在项目进行的阶段,管理者需要对阶段性的结果和关键点进行监督和验收。

例如:当需要设计师设计网页时,要明确好什么时候搞定初稿,什么时候要完成一次修改,以及什么时候确定最终方案。

3 在确定好时间节点和任务阶段后,管理者还要对每个阶段进行持续跟踪,不断收集任务的反馈。

4 在项目的进展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一些无法预期的结果,管理者是否能够快速了解情况,并给予指导,也关乎了项目进度。

例如:初稿没有按时完成,就要搞明白是什么原因拖延了进度。

5 而且一个项目的策划和执行常常需要多个部员相互配合。管理者要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需求,保证每一部门的进度能够节奏一致、相互支撑。

6 在项目最终落地之前,管理者还需要帮助员工协调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保证员工各部分的工作能够顺利展开。

一个管理者的职责,并不是是把任务目标交代给员工,然后就静静等待员工产出结果。

如果一个管理者经常感慨员工越来越“不靠谱”,很可能说明他并不太清楚要怎样管理员工。

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员工在管理者的领导下慢慢学会自己进行管理,让“不靠谱”的员工变得越来越“靠谱”。

如果做不到这些,公司就必须为员工的“靠谱”付费。

但是,在现实中,很多公司对靠谱员工的要求是这样:

靠谱员工太难招?很可能是你自己不靠谱!

结果开出的条件却是这样:

靠谱员工太难招?很可能是你自己不靠谱!

靠谱不靠谱,您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