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史上著名的海南三郑,老大是军统巨头,老三是抗日悍将

民国史上著名的海南三郑,老大是军统巨头,老三是抗日悍将

在民国史上,海南省出过三位赫赫有名的高官,人称“海南三郑”或“文昌三兄弟”,他们分别是郑介民、郑庭笈和郑挺锋。这三位,都是国民政府中的高官,军队将领,身居要职。

他们三人都生于海南文昌县,家庭贫苦。三人都是通过报考黄埔军校的途径投身军界,然后一步步爬上高位。

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他们的故事。

老大:郑介民

郑介民是三人中最年长的,他是军统三巨头之一,曾任军统局长,陆军上将。

因为家庭贫困,郑介民幼年便去了南洋谋生。1924年,他听到广州成立陆军军官学校的消息,便前来投考。结果第一期没有考上。他不甘心,又去报考了第二期,总算被录取了。

在官场上,郑介民走的是上层路线,他眼光很好,在1928年蒋介石由日本回国后,他便千方百计托人走蒋介石的门路。蒋很欣赏他,将他留在身边当侍从副官。从此,他心甘情愿替蒋介石做特务工作,成了蒋的心腹,深得重用。由此便扶摇直上,飞黄腾达。

民国史上著名的海南三郑,老大是军统巨头,老三是抗日悍将

1946年3月17日,戴笠因飞机失事身亡,郑介民接任军统局局长,10月,军统局改为国防部保密局,他仍任局长,并兼任国防部第二厅厅长。1950年初郑介民去了台湾。在台湾,他曾主持派遣特务偷渡至大陆进行暗杀爆破、策动暴动与刺探情报等各种颠覆活动,深得蒋氏父子的信任。1959年12月因心脏病复发在台北家中去世,终年62岁。

老二、郑挺锋

郑挺锋生于1904年,他是郑介民的亲弟弟,又名庭烽,号耀台。17岁考入文昌县立中学,毕业受家兄影响投笔从戎,习武报国。 1924年考进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毕业后,被派到第九师蒋鼎文部见习,参加北伐后升连长至营长。 1941年,郑挺锋升任54军198师师长兼边防司令,驻在边陲老街。1943年任贵州安兴师管区司令,1945年7月,调任54军中将副军长,1947年任94军军长,1948年9月,升任第四兵团副司令兼94军军长。1950年,郑挺锋从秀英港乘轮船逃往台湾,任国民党50军军长。

民国史上著名的海南三郑,老大是军统巨头,老三是抗日悍将

老三、郑庭笈

郑庭笈生于1905年,他是郑介民的堂弟。黄埔军校第五期步科毕业,从此进入军界。

和郑介民走上层路线不同,郑庭笈在军队里摸爬滚打,一步一步凭借战功走到将军位置。在战场上,他也从事特务谍报工作的大哥不同,他是著名的抗日悍将。1939年参加了昆仑关战役,并发挥了重要作用。1942年初,中国组建了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戴安澜奉命率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扬威国外,藉伸正义”,郑庭笈任副师长。戴安澜将军不幸牺牲后,郑庭笈带领部队冲出重围,回到国内。(对郑庭笈将军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翻看我前几天的文章,有关于他的专门介绍。)

1948年10月,郑庭笈在辽沈战役中被俘虏,此后一直留在大陆,直到1996年去世,享年91岁。

在此特别提一下,郑庭笈的三位亲兄弟也都很有出息,他哥哥郑庭筠是少将,弟弟郑庭筊也是少将,还有一个弟弟郑庭铭毕业于清华大学,是著名工程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