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老师成科研达人!也把孩子培养成这样的人吧!

90后的职业技术学院老师杨棵瑞是个“科研达人”,手握7个国家专利,还常常带着学生一起动手动脑“搞事情”。

在有的老师认为“技术学院就要研究钢筋”时,他却说:“希望能把我学生培养成有想法又有能力的人。”“实验就有失败,也允许你失败。”“我们学校是职业学校,我就把我现在做的课题和前沿科技、国家需要解决的问题、社会效益、社会服务联系在一起教。”

不论你的孩子兴趣何在、成绩如何、在哪类学校读书,相信小杨老师的教育观念会与很多家长、老师相近吧!

小杨老师是怎么成为“科研达人”的?你希望孩子遇见一位这样的老师吗?或者说,是不是我们也能培养出一个爱动脑、爱动手的孩子呢?

90后老师成“科研达人”

获7项国家专利!

在他眼里,生活处处可见发明灵感

杨棵瑞老师是个90后,巴中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他现在手里可有着7项国家专利。

2017年杨棵瑞和同事们前往阿坝州金川县扶贫,亲眼见到当地养蜂人去取蜜过程中大量接触蜜蜂,且轻易被蛰到,因此杨棵瑞萌发了为蜂箱做些改变的想法。于是他花了整整五个月,从制作出模型到发明出自动取蜜综合蜂箱,最后成功获得国家专利。

最近,小杨老师刚拿到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的“智能垃圾桶”,这是他拿到的第7项专利了!

90后老师成科研达人!也把孩子培养成这样的人吧!

“我希望能把我学生培养成有想法又有能力的人。”

小杨老师不光自己喜欢钻研,还会在教学中带动学生一起动脑、动手。

他说:“我们学校是职业学校,我就把我现在做的课题和前沿科技、国家需要解决的问题、社会效益、社会服务联系在一起教。”

“我们工科跟文科不一样,实验就有失败,也允许你失败。

90后老师成科研达人!也把孩子培养成这样的人吧!

平时,为了和社会需求相结合,杨棵瑞经常会自己买一些实验材料来让学生研究,“有的老师会觉得我比较奇葩,觉得技术学院就要研究钢筋,但我觉得这样的话,他们就只能做一个工人、普工,而我希望能把我学生培养成有想法又有能力的人。”

这种方法也受到了学生的好评,学生杨春凤说:“杨老师立志把他的学生都培养成‘提笔能写、张口能讲、遇事能干’的人,我们也是这样学习的。”

发明,在宽容的家庭环境里“越做越有激情”

谈起自己发明创造的经历,杨棵瑞总是忘不了小时候跑得最多的废品场。“小时候我们没有耍的,就只好在废品场鼓捣些废旧玩具,最后玩成一只“‘花脸猫’才肯回家吃饭。

后来杨棵瑞便开始思考,如何把一件东西改装成另一件东西。“用废品当原材料,又不需要成本,所以我就慢慢自己‘造’耍的了,比如用废弃的木材和方向盘等自己做小汽车等。”

那些年,杨棵瑞家中的电视机、影碟级,甚至是唯一的一辆二八杠自行车,都在他一次次地动手实践中“毁灭”或“新生”。“拆影碟机是我常干的事,但是我父母对我鼓捣这些还是比较支持。”在父母的默许下,杨棵瑞愈发善于思考,也开始动手做越来越多的东西。

90后老师成科研达人!也把孩子培养成这样的人吧!

初中的杨棵瑞更不得了,发明了自动钓鱼器,杨棵瑞“是越做越有激情”,动手能力不断加强。

父母不仅鼓励他各类天马行空的想象,而且给了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发明创造。

别只期盼遇见这样的老师,

也把孩子培养成这样的人吧

“我希望能把我学生培养成有想法又有能力的人。”“提笔能写、张口能讲、遇事能干。”——这或许是很多家长培养孩子的目标之一吧!其实,小杨老师能够在思考、动手、实验中感受到“越做越有激情”,与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不无关系。

看到小杨老师小时候的故事,相信很多老师、家长都看到了一个宽容的、能容忍孩子天马行空地想象、鼓捣、实验的家庭。

事实上,岂止是小杨老师,在很多伟大人物的身上,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家庭印记——

我国著名思想家梁启超,他的一生堪称传奇,虽然常年和家人异地分居,但他从不曾放下对子女的教育和关心,他培养出来的九个子女个个都有所作为,都堪称青年才俊。

其实,梁启超教育的法宝很简单:尊重孩子,培养孩子发展个人兴趣爱好。

梁启超的九个子女能在不同领域上都有所建树,这归功于他对子女的趣味教育。梁启超用趣味主义的人生观约束自己,同时也影响和教育子女。

他会给子女提建议,但不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们,他让子女自己做决定,让子女有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去思考去实践。对于梁启超而言,子女所学是不是“热门专业”不重要,但只要是孩子真心喜欢的,对社会有益处的,他必定全力支持。

例如,梁启超的次子梁思永立志于投身考古,当时,考古是一门不被人看好的冷门专业,但梁启超不这么认为,他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亲自联系当时著名的考古学家李济,自掏腰包,让梁思永有机会参加实地考古工作。最后梁思永能在考古这一行中实现自己的抱负,促进中国考古事业进步,这些都离不开梁启超的“放养式”教育。

90后老师成科研达人!也把孩子培养成这样的人吧!

袁隆平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他出生于1930年,属马,被家里人亲切地称为“调皮的小马驹”。

少年时期的袁隆平经常闯祸被罚,做事又显得笨手笨脚,可父母却坚持训练和调动他的积极性,让他帮助拿碗,碗却摔破了;让他拿杯,杯又掉到地上。

但父母从来不因为他摔坏东西就停止差使他,相反更频繁地让他参与家中琐事,并一直教导孩子:“哪怕闯祸惹事,感兴趣的事情也一定要亲自体验!”

正如袁父袁母所鼓励的那样,袁隆平爱动脑子,充满好奇心。

比如袁隆平第一次看到荞麦粉,他想弄点尝尝,结果把自己弄成了一个白粉人;看到木匠钉钉子时嘴衔铁钉,他也有样学样,拿一个铁钉衔在嘴里,结果翻了一个跟斗,铁钉掉进肚子,送到医院才给取了出来。

从小亲力亲为的袁隆平不仅养成了遇事就动手去做的好习惯,也激发了他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好奇心精神,有什么问题必定要刨根究底,父母往往也不厌其烦地给予解答。袁隆平少年时期养成的这些品质,也为他今后在杂交水稻方面研究成功奠定了基础,一旦认定目标,一旦明确方向,就要百折不挠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90后老师成科研达人!也把孩子培养成这样的人吧!

宽松的家庭教育方式是指,对孩子的教育,应该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家庭养护、圈养,让孩子回归大自然,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造去感受去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

当然,宽松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放养式”教育,并不代表着家长们就可以放任不管,而是需要适当的进行正确引导,这是值得所有家长们思考和学习的。

我们未必能把孩子带向“成功”,但可以把他们引向“兴趣”

苏轼和苏辙两兄弟从小就不爱看书,父亲苏洵多次对他们进行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却不见什么成效。之后,他就从孩子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入手积极引导。

当孩子们玩耍时,苏洵就故意躲在角落里读书。苏轼和苏辙看父亲总躲藏在隐蔽的地方,十分好奇父亲在干什么,便跑去查看。他们看到父亲在看书,可是苏洵一看到他们,就连忙将书“藏”了起来。

两个孩子以为父亲瞒着他们在看什么好书,便趁父亲不在家时,把书偷出来,细细阅读。一来两往,苏轼和苏辙渐渐对读书着了迷,把看书当成一种乐趣,从而开始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生活。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父母的言行举止甚至可能直接影响孩子一生。家长应该耐心教育,促进孩子兴趣养成,孩子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培养的。家长同样应该注重孩子多方面的能力培养,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征和爱好,让他参加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只要家长注重培养。

警惕!“海绵”里的“水”,或许是你亲手挤干的!

经济学上的“海绵理论”认为,如果把学习比作是一块海绵,水比作是内在动力,水可以代表兴趣、自尊、自强、感恩或者是希望。外部一旦对“海绵”施以太多太大的压力,就会导致海绵内部的水流失。

同样的道理,望子成龙是天下所有父母的愿望,但子女能否成龙,其实完全取决于子女是否有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如果家长给予孩子压力太多太大,孩子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进而有可能导致学习变得困乏。

90后老师成科研达人!也把孩子培养成这样的人吧!

别掉以轻心,再小的孩子也有属于他们的“实践”方式

有的家长要问:怎样才能刺激孩子的大脑,引导他积极思维呢?其实途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放开孩子的手脚,让他大胆的实践。

儿童的实践分两种:一种是直接实践,这种实践主要是指孩子直接参与其它孩子的游戏活动,各种文体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各种知识。有的家长过分注意孩子学习成绩,给孩子买了许多质量不高,重复性的作业,孩子在双休日也得不到休息。玩不仅是放飞自我,玩能让孩子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如交际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

第二种实践是指间接实践,这种实践主要是指孩子通过学习他人已有成果的活动,如听课、读书、看电视等等。对孩子来讲,两种实践活动互相补充,缺一不可。通过实践,孩子可以获取知识,同时通过实践发现“疑问”,促使他积极思考。

培养思维方式,“现成的标准答案”是最不值钱的

让孩子发现问题,除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外,还必须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方式,实践能力和思维方式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良好的思维方式包括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等多个方面。

观察是启迪孩子思维的最基本途径。观察也是创造的基础,瓦特就是在观察热水汽顶起壶盖的现象,创造发明了蒸汽机。当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时,家长不要急于告诉他答案,而要引导他独立思考,启发他思索。或者是引导孩子查阅工具书或资料寻找答案,激发孩子在学习上的探究心理,培养了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教给了孩子学习方法,使他终身受益。

同样,为了锻炼孩子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头脑灵活程度,家长还应该培养孩子在解决问题时多角度思考的习惯,以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例如,大家都知道的一道题:“树上有五只小鸟,如果开枪打死一只,树上还有几只小鸟?”答案没有唯一,可以是一只,也可以是两只,三只,四只,五只或一只也没有等等。家长可以多和孩子交流这样的问题,有益于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别嫌俗,最持久的动力是“梦想”!

说了这么多实际操作的问题,很多家长还是有这样的问题:孩子干什么没动力没干劲,学习没长进,学起来疲疲沓沓。

其实,这表明孩子实践学习没找到理由、没有目标!不管是学习还是实践这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所以要想让孩子有持久的动力,家长不仅帮助孩子找到一个学习理由,还要帮助孩子获得一个能让他坚持不懈、持久努力的理由。

这个理由是什么呢?

是梦想!

让梦想成为孩子实践或学习的目标,孩子才能常有干劲!“梦想”本身就是一个让人心潮澎湃、充满激情的词。只要一个人心里有梦想,他的路就能越走越长。有句话说:“梦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因为舞台变大的过程,也就是人在梦想的激励下不断地克服困难的过程。

梦想能给孩子注入持久动力!

素材来源于网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网络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