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贤后:她是将门之女,助丈夫登上皇位,写书教授女子德行

明朝有大脚马皇后,作为朱元璋的妻子,她可以称得上是一代贤后。也许是受了她的影响,她的儿媳也继承了她的优点,一心一意辅佐丈夫,她就是仁孝皇后徐仪华,也就是朱棣的妻子。朱棣能成功上位当上皇帝,和她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徐仪华的家庭就和皇室有密切的关系,她的父亲就是帮助朱元璋打天下的大将徐达,本来两家关系就比较亲近,再加上徐仪华自小聪慧,性格也是贤淑类型的,而且她还喜欢读书,众多优点加起来,让皇室和徐家结成了亲家,把她许配给了朱棣。

中国古代贤后:她是将门之女,助丈夫登上皇位,写书教授女子德行

朱元璋有众多的儿子,他最喜欢的就是太子朱标,而朱棣排行老四,他有不亚于太子的能力,这也是朝臣都有目共睹的,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偏偏朱元璋就是不喜欢他,在朱标死后,满朝文武都认为朱棣是太子的不二人选,但是朱元璋偏偏选了孙子朱允炆继位。

这就导致了朱棣和朱元璋的关系越来越僵化,甚至为了解决孙子的威胁,朱元璋一度打算杀掉自己的这个儿子,但是最后却始终没有下手。可能有人会疑问,这和徐皇后有什么关系?

中国古代贤后:她是将门之女,助丈夫登上皇位,写书教授女子德行

史书上有所记载,徐仪华嫁给朱棣之后,待人处事非常谨慎,为人也比较随和,对朱棣和长辈都很体贴。这些也都被朱元璋和马皇后看在了眼里,虽然是儿媳妇,但是他们对这位女子都宠爱有加,和对朱棣的态度完全不同。

这一点就非常关键了,朱棣不被喜爱,而他的妻子却深受恩宠,这样一来等于是一味调和剂,徐仪华作为中间人,帮助朱棣拉近了和朱元璋的关系,在两人闹僵的时候,又能以这层身份调解,这对当时的朱棣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然他很有可能被朱元璋直接处决了。

中国古代贤后:她是将门之女,助丈夫登上皇位,写书教授女子德行

后来朱棣被封为燕王,她也跟随朱棣一起去了藩地,马皇后过世,虽然她不在宫中,但却主动按照礼制,每日素食淡饭,马皇后临终前的交代,也是能一一背诵下来。远在藩地的她,能做到如此程度,可见此女子的仁孝之心。

在靖难之变爆发之后,朱棣率军直奔北平,大将李景隆趁此机会,率兵到了朱棣的主城。当时城中已经没剩多少兵力了,面对李景隆的大军,是徐仪华站出来布置了防御工事,然后还鼓励了士兵,百姓,连他们的妻子,也都一起穿上了铠甲守城。

中国古代贤后:她是将门之女,助丈夫登上皇位,写书教授女子德行

后方的安定,让朱棣没有忧虑,故而可以率军所向披靡,很快就攻下了帝都。这一次事变虽然争议颇多,但却实打实地让朱棣登上了皇位,成了皇帝的他也没忘记徐仪华,把她册封为皇后。当上皇后的她,常常会劝导朱棣,两人的关系也很像明太祖和马皇后。

朱棣当上皇帝,首先想到的就是封赏外戚,他们都立下了很多功劳,徐皇后的弟弟徐增寿,因为给朱棣密送情报,被朱允炆发现之后下令处死。朱棣打算追封,但是她却劝说朱棣不能给予外戚太多的权力。面对自家人能做到如此公正,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中国古代贤后:她是将门之女,助丈夫登上皇位,写书教授女子德行

古代皇后母仪天下,我认为只有徐皇后真正做到了,她写出了劝善书在天下颁布,规劝众人要一心向善。之后又以妻子的身份,编写了内训,以此来教导宫中的女子和大臣们的妻妾。她认为皇帝和官员的好坏,跟内人有很大的关系。

可惜的是这么一位好皇后,仅仅做了四年的皇后就病逝了,当时的她才46岁。失去妻子的朱棣十分悲痛,在葬礼上命群臣祭拜,又追封谥号为仁孝皇后,她也成了第一个葬入明十三陵的人,可见朱棣对她的感情有多深。

中国古代贤后:她是将门之女,助丈夫登上皇位,写书教授女子德行

纵观她的一生,虽然没经历持久的战乱,但是和马皇后的性格十分地相似。她们都是皇帝的贤内助,而且朱元璋和朱棣脾气都不好,唯独这两位皇后的话他们能听进去。这么看来徐皇后能被朱元璋和马皇后喜爱,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她临终之前,都没考虑自己,而是想到了当初一起和她守城的女子们,遗憾自己没能再次回到当初的地方,对她们一一慰劳。作为名将之后,她不会不知道朱棣当初发动兵变意味着什么,但是她还能坚定地支持自己的丈夫,这种气度在女子身上也是十分少见的。

中国古代贤后:她是将门之女,助丈夫登上皇位,写书教授女子德行

虽然朱棣的皇位是夺来的,但这并不能否定徐皇后不是一位贤后,说篡位只不过是站在朱允炆的角度罢了,更何况历朝历代,皇室里的互相争斗难道还少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