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用更大力度驅動好投資與消費兩個輪子

中新經緯客戶端8月17日電 題:《胡敏:用更大力度驅動好投資與消費兩個輪子》

作者 胡敏(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中新經緯特約專家)

從國家統計局公佈1-7月份宏觀經濟數據可以看到,數據在顯示宏觀經濟總體上繼續維持平穩走勢的同時,也反映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依舊在加大,最突出的表現是國內投資和消費還在減速。

數據顯示,1-7月投資增速為5.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5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3個百分點;1-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1個百分點,同比增速為2004年以來的最低值,消費增速也是連續4個月低於10%。在目前中美貿易摩擦日益升級、外部需求面臨巨大不確定性的態勢下,要實現穩增長還得依靠國內投資和消費這兩個驅動力。

從政策層面看,今年以來高層不斷強調積極擴大消費和促進有效投資,要充分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和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這應當是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有力舉措。從歷史經驗看,不論是1998年應對亞洲金融風暴,還是2008年應對國際經濟金融危機,我們都充分發揮了投資和消費這兩個驅動力,一方面抵禦了金融風暴的衝擊,另一方面避免了經濟的硬著陸,而且換來了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應該說,在非常之時,依靠有效政策繼續驅動有效投資和有力消費,確保經濟平穩增長,抵禦住外部經濟衝擊,仍是重要的經濟方略。

發揮投資的關鍵性作用既要著眼於穩增長又要重視長遠效益

必須看到,今天我們強調的投資與二十年前、十年前中國經濟面對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著眼點也有很大不同。1998年,我們還處於重化工業時期,產業鏈條正在培植,全國基礎設施建設也還有許多空白;2008年,我們正在大踏步融入經濟全球化,產業佈局從國內逐步延伸到國外,以高鐵發展帶動的城市群經濟也提供了大量基礎設施投資機會。但在2018年的今天,在中國工業化進程基本完成、產業鏈條基本齊全、投資的空間佈局基本形成的情況下,我們面臨的問題在於:一是亟待大規模推進的基礎設施投資領域並不廣闊;二是投資的邊際效率正在逐步遞減,投資回報率越來越低;三是依靠政府主導型投資的負擔越來越重;四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面臨去槓桿、防風險和穩增長的“三難”困境。五是投資的外部成長空間受到調整戰略後的美國的強勢擠壓。

因此,我們今天強調有效投資併發揮其支撐經濟增長的關鍵性作用。首先,其關鍵性要體現在能托住經濟增長,作為一項有效的穩增長短期政策,還得充分發揮基礎設施投資的牽引作用,按照“十三五”規劃加快既定重點建設項目的建設,儘快推進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資金落地。

其次,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攻方向,以擴大有效投資促進有效供給,切實把穩投資與調結構、補短板緊密結合起來,將短期政策和長遠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投資的有效性既要強調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即戰略性、瓶頸性、新興產業是擴大有效投資的重中之重;同時,也要符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所必需,不搞“大水漫灌”“撒胡椒麵兒”,避免無效投資、低效投資、盲目投資、重複投資,而是基於對投資方向、投資主體、投資時間的精準把握精準發力,對有限的資源、財力,根據輕重緩急和優先序來安排,有所為有所不為,著力在社會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扶貧脫困等民生短板領域加快投資投放。

三是

要始終把握市場規律和消費需求的發展變化,創造適應消費需求升級的中高端優質增量供給,尤其是要加大高科技研發、知識儲備、人力資源建設、新經濟發育等領域投資力度,使投資對實現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發揮關鍵作用。

四是繼續創新有效投資方式,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拓寬投資渠道。當前要加快各類專項債券發行進度。各級財政部門應當會同專項債券對應項目主管部門,加大專項債券發行力度,項目準備成熟一批發行一批。在清理整頓PPP項目的同時,政府投融資主體要儘快轉變為市場化投融資主體,還要加大吸引民間投資參與的積極性,儘快落實鼓勵民間投資的政策舉措,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鼓勵民間資本採取混合所有制、設立基金、組建聯合體等多種方式,參與投資項目尤其在鐵路、民航、油氣、電信等領域推出更有吸引力的項目,讓民間資本能看得見回報,從而發揮民間投資在擴大有效投資方面的主力軍作用。

另外,在“逆全球化”勢力抬頭,貿易摩擦嚴峻的新形勢下,我們更要從戰略高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繼續擴大國際產能合作,拓展開放合作的新空間,在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上樹立新的開放形象。

增強消費的基礎性作用既要穩定消費預期更要著眼分配改革

近來關於消費抑制和消費降級的討論,顯然與化解“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相悖。事實上,目前有效需求不足恰恰是我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實寫照。

例如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的一份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中國家庭債務佔GDP的比重為48%,已經遠遠超過其他發展中國家。報告認為,家庭槓桿率每升高1個百分點,城鎮家庭人均實際消費支出就會下降0.11個百分點。與此同時,由於互聯網推動的小額信貸規模快速攀升,年輕一代透支消費已成習慣,這些都透支了年青一代消費者的消費能力。

同時,房價快速上漲對消費形成了擠出效應。過去房價過高只是一線城市特殊現象,但過去兩年,全國大部分城市房價都上漲了50%至100%,二三四線城市的工資水平因產業結構而難以上漲,這就造成了居民買房按揭壓力過大,從而對消費產生擠出效應。過高的房價既影響了住房銷售,比如,商品房銷售面積上半年同比增長3.3%,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2.8個百分點;同時,這也對家電、傢俱、裝潢等行業構成衝擊。房價大幅上漲還使得房租價格上漲,並逐步傳遞到城市服務業成本當中。在近幾個月的國家統計局公佈的CPI數據構成中,服務價格上升始終是非食品價格上行的主要因素。由此,近幾個月公佈的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回落就是一個必然結果。當前,服務業消費比重增速較快,根據統計數據,目前服務消費佔居民消費支出的比重已經超過40%,如果再加上價格不斷上漲,必然會影響商品零售。

另外,受各種因素影響,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6%,同比回落0.7個百分點。居民收入增長放緩對一部分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預期提升形成了制約。加上目前中美貿易摩擦逐步加深,國內匯市、股市下行態勢,也強化了國內消費者對經濟增長和經濟穩定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預期,進而對未來就業穩定和收入水平產生抑制性影響,制約了消費意願。

因此,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首要的基礎,還是在於穩定消費者市場預期。宏觀層面可採取積極有效政策,穩定基礎消費品包括服務品的市場價格,採取積極政策穩定股市、穩定匯市,密切關注市場的非理性波動。其次,要如“730”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的,遏制住房價上漲,採取果斷措施有序地將住房成本降下來。第三,還是要加快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以果敢的力度增強普通群眾的個人所得,能夠降低的稅負儘可能降低,切實改變失衡的分配格局,讓更多工薪階層的腰包能夠真正鼓起來,增強居民的長期穩定的消費能力。(中新經緯APP)

胡敏:用更大力度驅動好投資與消費兩個輪子

胡敏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