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鬚是禾本科植物玉米的花柱和花頭,成熟於每年的夏秋之際。玉米原產美洲,明代始傳入中國,入藥始載於《滇南本草圖說》。現在,玉米已成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因此,玉米鬚在全國各地均有分佈,其藥用部位為玉米鬚的花柱,一般在收穫玉米時採收,曬乾或烘乾,生用。玉米鬚價格能被大眾接受,且養生功效十分顯著。在多部醫學經典著作中都有對玉米鬚功效的介紹。由於作用廣泛且無毒性,因此被廣泛用於臨床上很多疾病的輔助治療中。
玉米鬚具有利尿消腫、清肝利膽的作用,是消腫的良藥。臨床上,常將玉米鬚用於輔助治療水腫、小便不利、小便短赤等症。玉米鬚還有降血糖、抗癌、抑菌、增強免疫功能、降血壓等作用。中醫典籍《嶺南採藥錄》中也記載:玉米鬚與豬肉煎湯,能輔助治療糖尿病,煎湯燉服還能輔助治療小便淋漓。此外,玉米鬚也可用於輔助治療因肝膽溼熱引起的肝炎黃疸、膽囊炎、膽結石等。
玉米鬚補養的人群:水腫、小便不利或小便短赤者。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肝膽溼熱引起的肝炎黃疸、膽囊炎、膽結石患者。
食用方法與注意事項:
玉米鬚以內服居多,可將其煎煮成湯汁服用,藥量不宜過高,常用量約15~30克。外用時,一般燒存,研末,燒煙吸入。玉米有季節性,過了就沒有玉米鬚,因此,可以在玉米鬚成熟的季節多貯存一些以備後用。具體方法是:將玉米鬚從玉米棒上取下,放在乾燥通風處曬乾封存。
閱讀更多 沃萊說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