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養殖「三文魚」,誰比誰高貴?

最近,某行業協會發布了一個《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可是不得了了!一堆人跳出來反對,誓死要把“虹鱒”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超生。貓叔就奇怪了,你們連“鮭魚”都沒吃過,憑什麼維護“三文魚”的利益?這對魚們公平嗎?

都是養殖“三文魚”,誰比誰高貴?

本篇的目的就是要“公平、公平、還TMD是公平”,不站在任何一方利益集團,單純就想理清楚“該如何正確對待三文魚?”的思路。

  • 三文魚、鮭魚、虹鱒是什麼三角關係?(有理)中外吃貨關於“三文魚”的論戰,為啥大不同?(有趣)三文魚,該怎麼吃就怎麼吃!(有態度)

搞清楚以上問題,就能成為有理、有趣、就態度的吃貨!

都是養殖“三文魚”,誰比誰高貴?

吃貨們認識的“三文魚”

三文魚、鮭魚、虹鱒是什麼關係?

從30年前第一條“三文魚”進口到中國,沒有哪種魚能像它這般,擁有如此之高的人氣,幾乎成為“生魚片”的代名詞。

那盤中,一片片誘人橙色夾雜白色紋理的三文魚刺身,蘸著醬油、芥辣(大部分餐廳不是山葵醬),入口即化的美妙口感,讓無數吃貨為之傾倒。這就是食客們認知中的“三文魚”,至於它是什麼魚類,管我們鳥事?!

但是,在餐桌背後的另一端,為了佔領吃貨們的“三文魚”市場,各路商家可是你爭我奪,打得不亦樂乎。那麼,該如何定義三文魚,取得話語權,就是個重要的問題了。

鮭魚(英語:salmon),又名三文魚,是數種鮭科魚的通稱。它們大部分為洄游性輻鰭魚,是常見的可食用魚類之一。共有300多個屬種的鮭科魚類生活在大西洋及太平洋,在非原生地如巴塔哥尼亞及五大湖亦可找到。鮭魚在世界各地皆有養殖。 鮭魚在淡水環境下出生,之後移到海水生長,又會洄游到淡水繁殖。鮭魚會利用太陽和地球磁場的引導,游回它自己的出生地裡進行繁殖。太平洋品種的鮭魚,一般在繁殖後數週便會死亡。

(定義來自:維基百科)

看出來了吧,「三文魚」的說法不過是salmon的讀音,跟「鮭魚」這個名詞在學術上是一個概念,就是指鮭科的魚類們。三文魚,最初的翻譯來自香港。


那三文魚刺身吃的是什麼鮭?

我們餐桌上常見的,帶有明顯白色條紋的橘黃肉色的三文魚統統(注意是統統)都是來自海水養殖的品種,俗稱大西洋鮭。

大西洋鮭(學名Salmo salar)又名安大略鮭,鱒屬。是主要分佈在北大西洋海域及周邊河流的一種鮭魚。

(定義來自:維基百科)

都是養殖“三文魚”,誰比誰高貴?

大西洋鮭

大西洋鮭魚養殖業,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興起(野生供不上吃了),到今天形成了“戰國六雄”的局面——挪威、智利、蘇格蘭、加拿大、法羅群島、澳大利亞,目前全球市場的養殖三文魚基本都由以上六個國家和地區供應。

都是養殖“三文魚”,誰比誰高貴?

挪威的海水鮭魚養殖場


虹鱒又是什麼來頭呢?

虹鱒(學名:Oncorhynchus mykiss),又作虹鮭、麥奇鉤吻鮭,是麻哈魚屬的一種魚。本魚原產於北美洲北部和太平洋西岸,主要生活在低溫淡水中虹鱒是一種食用魚。被移入多個國家,但在一些地區成為了入侵物種。

(定義來自:維基百科)

都是養殖“三文魚”,誰比誰高貴?

虹鱒

虹鱒,是近幾年在國內興起的養殖魚類,青海等地養殖三倍體虹鱒在市場內也有較好反響,目前三倍體虹鱒主要集中在我國青海、甘肅等地的大型水庫、高原湖泊以及庫灣,年產量約20000噸,其全人工育苗技術主要依賴丹麥、英格蘭、加拿大等國進口發眼卵進行培育。

都是養殖“三文魚”,誰比誰高貴?

虹鱒刺身

貓叔是吃過虹鱒魚生的,在北京平谷區有個西峪水庫,在這周邊聚集了很多農家飯館,產自水庫的虹鱒魚是重要的特色之一。依稀記得魚肉細膩、口感略有韌性,因油脂不是太豐富,所以都是薄切。


看了以上的幾個概念,不知你捋清楚思路沒?還沒搞清楚的,貓叔再給你畫張圖,還不清楚的就是智商問題了。

都是養殖“三文魚”,誰比誰高貴?

所以,叫虹鱒、大西洋鮭...為三文魚都沒錯。只是,絕大多數國內的食客認知中的三文魚,是進口自歐洲養殖的大西洋鮭。而並非我國周邊、日本週邊等的太平洋鮭。

這裡還要澄清一點,我們所認為的三文魚並不是日料的稀罕物,因為日本週邊產的鮭魚是太平洋鮭,俗稱秋鮭。常見的日料做法是鹽烤或是醃漬。下次有人問你愛吃啥,別上來就說日料三文魚,聽著有點外行。


輿論上最近爭論的“虹鱒不是三文魚”的事件,貓叔看來,本質上其實是市場之爭。中國每年巨大的三文魚需求,而且每年遞增,這大筆的錢都讓老外掙了哪行啊!因此,我們本土養殖業肯定不能坐以待斃。

我國的三文魚養殖,基本是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引進了來自歐洲的大西洋鮭在海水裡養殖;另一方面,同樣是引進了在淡水裡養殖的虹鱒,利用各地水庫養殖。

貓叔,作為一枚食客,當然是樂見其成。我國強大的漁業養殖能力,可以平衡進口三文魚的高價格,能讓我們更便宜的享用食物,豈不是好事情。

至於,有些人非說淡水魚有寄生蟲,海水魚沒有,那就是扯淡了。在此就不跟你們辯論了,自己找科普去。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都有。要安全,只能靠人工殺蟲。


中外吃貨關於“三文魚”的論戰,為啥大不同?

在查詢資料的時候,貓叔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國外的網站上,老外們關於“三文魚”的論戰也非常的多,但不是虹鱒與三文魚的分別,而是野生與養殖的辯論。

都是養殖“三文魚”,誰比誰高貴?

主流觀點是認為:野生三文魚比養殖三文魚健康

我相信大部分吃三文魚刺身的人,根本也沒吃過野生的鮭魚,肯定也不知道那誘人的橘色魚肉和美麗的白色紋理,只有養殖的三文魚才如此,野生的可沒有。

都是養殖“三文魚”,誰比誰高貴?

養殖VS野生 三文魚肉

為什麼養殖三文魚肉會是橘黃色?明顯的白色紋理又是啥?

要知道野生三文魚,也就是大西洋鮭,肉質的顏色來自它們的食物。

大西洋鮭魚的鼻祖來自數百萬年的西班牙北部,阿斯杜里亞和坎塔布里亞之間的蔥蘢山谷中,當它們在格陵蘭外海找到寒冷且高含氧的海水和豐富的食物 — 磷蝦、鯡魚和毛鱗魚,就在那片區域停留,與來自北美州東北部、斯堪迪納維亞的種群會合。

(資料來自:中國漁業網)

而養殖的大西洋鮭,雖然是在海中,但都被圈養在圓形水族箱裡。活動空間有限,造成它們肌肉間的脂肪含量很高,形成了明顯的條紋。再有,磷蝦、鯡魚、毛鱗魚,這些天然飼料的成本是想到高的,養殖戶們可不捨得下如此血本。因此,在飼料中添加胡蘿蔔素等染色成分,才使得三文魚肉呈現如今的橘色。

如果不添加染色成分的話,魚肉會呈現原本的灰白色。這樣的魚肉擺在超市貨架上,競爭力是可想而知的。

都是養殖“三文魚”,誰比誰高貴?

未添加染色成分飼料的三文魚肉

因此,老外吃貨們吐槽的問題點主要集中在:養殖三文魚油脂成分過高、養殖三文魚飼料中染色成分的危害、養殖三文魚生長環境的汙染...

那麼,他們為啥愛爭論這些呢?其實,無非是養殖戶與捕撈戶的利益之爭而已啊!

所以,最終也逃不開咱們那句古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三文魚,該怎麼吃就怎麼吃!

該爭就讓他們去爭吧,資本家們不掙倒黴的肯定是老百姓!所以,貓叔才不像有些糊塗蛋跟著站隊呢。什麼魚來了我都照吃不誤,為什麼不呢!

都是養殖“三文魚”,誰比誰高貴?

魚生,肯定是養殖的大西洋鮭好吃啊!是什麼讓刺身入口即化?當然是豐富的油脂了。被很多美食家推崇的金槍魚大腹(O-Toro)、中腹(Chu-Toro),都是同樣的道理,那一咬一嘴油,能不即化嗎!

當然,我們也不能否定脂肪帶來的濃郁風味,烤羊肉串上的肥肉、肥牛火鍋、豬五花肉,哪個不是因為肥肉的存在,讓我們口水橫流。

都是養殖“三文魚”,誰比誰高貴?

這塊野生鮭魚肉或烤、或醃,味道一定錯不了

醃三文魚,這個用野生的大馬哈魚(秋桂、虹鱒...)做就比較適合,經過醃漬後,不僅能讓魚肉有鹹鮮的美味,還能讓韌性十足的魚肉變得軟糯,吃起來口感更好。

鹽烤烤三文魚,這種方式那種鮭魚都沒問題,特別是自己買回家來做,加熱也不怕渠道不合格帶來的寄生蟲風險。做法也超簡單,撒鹽烤就好了。沒有烤箱用微波爐也行。

做吃貨,就做好吃貨該考慮的問題,至於其他問題交給商家、交給市場、交給政府去考慮就好了。能力不大,就別瞎操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