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养殖“三文鱼”,谁比谁高贵?

最近,某行业协会发布了一个《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可是不得了了!一堆人跳出来反对,誓死要把“虹鳟”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猫叔就奇怪了,你们连“鲑鱼”都没吃过,凭什么维护“三文鱼”的利益?这对鱼们公平吗?

都是养殖“三文鱼”,谁比谁高贵?

本篇的目的就是要“公平、公平、还TMD是公平”,不站在任何一方利益集团,单纯就想理清楚“该如何正确对待三文鱼?”的思路。

  • 三文鱼、鲑鱼、虹鳟是什么三角关系?(有理)中外吃货关于“三文鱼”的论战,为啥大不同?(有趣)三文鱼,该怎么吃就怎么吃!(有态度)

搞清楚以上问题,就能成为有理、有趣、就态度的吃货!

都是养殖“三文鱼”,谁比谁高贵?

吃货们认识的“三文鱼”

三文鱼、鲑鱼、虹鳟是什么关系?

从30年前第一条“三文鱼”进口到中国,没有哪种鱼能像它这般,拥有如此之高的人气,几乎成为“生鱼片”的代名词。

那盘中,一片片诱人橙色夹杂白色纹理的三文鱼刺身,蘸着酱油、芥辣(大部分餐厅不是山葵酱),入口即化的美妙口感,让无数吃货为之倾倒。这就是食客们认知中的“三文鱼”,至于它是什么鱼类,管我们鸟事?!

但是,在餐桌背后的另一端,为了占领吃货们的“三文鱼”市场,各路商家可是你争我夺,打得不亦乐乎。那么,该如何定义三文鱼,取得话语权,就是个重要的问题了。

鲑鱼(英语:salmon),又名三文鱼,是数种鲑科鱼的通称。它们大部分为洄游性辐鳍鱼,是常见的可食用鱼类之一。共有300多个属种的鲑科鱼类生活在大西洋及太平洋,在非原生地如巴塔哥尼亚及五大湖亦可找到。鲑鱼在世界各地皆有养殖。 鲑鱼在淡水环境下出生,之后移到海水生长,又会洄游到淡水繁殖。鲑鱼会利用太阳和地球磁场的引导,游回它自己的出生地里进行繁殖。太平洋品种的鲑鱼,一般在繁殖后数周便会死亡。

(定义来自:维基百科)

看出来了吧,「三文鱼」的说法不过是salmon的读音,跟「鲑鱼」这个名词在学术上是一个概念,就是指鲑科的鱼类们。三文鱼,最初的翻译来自香港。


那三文鱼刺身吃的是什么鲑?

我们餐桌上常见的,带有明显白色条纹的橘黄肉色的三文鱼统统(注意是统统)都是来自海水养殖的品种,俗称大西洋鲑。

大西洋鲑(学名Salmo salar)又名安大略鲑,鳟属。是主要分布在北大西洋海域及周边河流的一种鲑鱼。

(定义来自:维基百科)

都是养殖“三文鱼”,谁比谁高贵?

大西洋鲑

大西洋鲑鱼养殖业,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兴起(野生供不上吃了),到今天形成了“战国六雄”的局面——挪威、智利、苏格兰、加拿大、法罗群岛、澳大利亚,目前全球市场的养殖三文鱼基本都由以上六个国家和地区供应。

都是养殖“三文鱼”,谁比谁高贵?

挪威的海水鲑鱼养殖场


虹鳟又是什么来头呢?

虹鳟(学名:Oncorhynchus mykiss),又作虹鲑、麦奇钩吻鲑,是麻哈鱼属的一种鱼。本鱼原产于北美洲北部和太平洋西岸,主要生活在低温淡水中虹鳟是一种食用鱼。被移入多个国家,但在一些地区成为了入侵物种。

(定义来自:维基百科)

都是养殖“三文鱼”,谁比谁高贵?

虹鳟

虹鳟,是近几年在国内兴起的养殖鱼类,青海等地养殖三倍体虹鳟在市场内也有较好反响,目前三倍体虹鳟主要集中在我国青海、甘肃等地的大型水库、高原湖泊以及库湾,年产量约20000吨,其全人工育苗技术主要依赖丹麦、英格兰、加拿大等国进口发眼卵进行培育。

都是养殖“三文鱼”,谁比谁高贵?

虹鳟刺身

猫叔是吃过虹鳟鱼生的,在北京平谷区有个西峪水库,在这周边聚集了很多农家饭馆,产自水库的虹鳟鱼是重要的特色之一。依稀记得鱼肉细腻、口感略有韧性,因油脂不是太丰富,所以都是薄切。


看了以上的几个概念,不知你捋清楚思路没?还没搞清楚的,猫叔再给你画张图,还不清楚的就是智商问题了。

都是养殖“三文鱼”,谁比谁高贵?

所以,叫虹鳟、大西洋鲑...为三文鱼都没错。只是,绝大多数国内的食客认知中的三文鱼,是进口自欧洲养殖的大西洋鲑。而并非我国周边、日本周边等的太平洋鲑。

这里还要澄清一点,我们所认为的三文鱼并不是日料的稀罕物,因为日本周边产的鲑鱼是太平洋鲑,俗称秋鲑。常见的日料做法是盐烤或是腌渍。下次有人问你爱吃啥,别上来就说日料三文鱼,听着有点外行。


舆论上最近争论的“虹鳟不是三文鱼”的事件,猫叔看来,本质上其实是市场之争。中国每年巨大的三文鱼需求,而且每年递增,这大笔的钱都让老外挣了哪行啊!因此,我们本土养殖业肯定不能坐以待毙。

我国的三文鱼养殖,基本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引进了来自欧洲的大西洋鲑在海水里养殖;另一方面,同样是引进了在淡水里养殖的虹鳟,利用各地水库养殖。

猫叔,作为一枚食客,当然是乐见其成。我国强大的渔业养殖能力,可以平衡进口三文鱼的高价格,能让我们更便宜的享用食物,岂不是好事情。

至于,有些人非说淡水鱼有寄生虫,海水鱼没有,那就是扯淡了。在此就不跟你们辩论了,自己找科普去。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都有。要安全,只能靠人工杀虫。


中外吃货关于“三文鱼”的论战,为啥大不同?

在查询资料的时候,猫叔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国外的网站上,老外们关于“三文鱼”的论战也非常的多,但不是虹鳟与三文鱼的分别,而是野生与养殖的辩论。

都是养殖“三文鱼”,谁比谁高贵?

主流观点是认为:野生三文鱼比养殖三文鱼健康

我相信大部分吃三文鱼刺身的人,根本也没吃过野生的鲑鱼,肯定也不知道那诱人的橘色鱼肉和美丽的白色纹理,只有养殖的三文鱼才如此,野生的可没有。

都是养殖“三文鱼”,谁比谁高贵?

养殖VS野生 三文鱼肉

为什么养殖三文鱼肉会是橘黄色?明显的白色纹理又是啥?

要知道野生三文鱼,也就是大西洋鲑,肉质的颜色来自它们的食物。

大西洋鲑鱼的鼻祖来自数百万年的西班牙北部,阿斯杜里亚和坎塔布里亚之间的葱茏山谷中,当它们在格陵兰外海找到寒冷且高含氧的海水和丰富的食物 — 磷虾、鲱鱼和毛鳞鱼,就在那片区域停留,与来自北美州东北部、斯堪迪纳维亚的种群会合。

(资料来自:中国渔业网)

而养殖的大西洋鲑,虽然是在海中,但都被圈养在圆形水族箱里。活动空间有限,造成它们肌肉间的脂肪含量很高,形成了明显的条纹。再有,磷虾、鲱鱼、毛鳞鱼,这些天然饲料的成本是想到高的,养殖户们可不舍得下如此血本。因此,在饲料中添加胡萝卜素等染色成分,才使得三文鱼肉呈现如今的橘色。

如果不添加染色成分的话,鱼肉会呈现原本的灰白色。这样的鱼肉摆在超市货架上,竞争力是可想而知的。

都是养殖“三文鱼”,谁比谁高贵?

未添加染色成分饲料的三文鱼肉

因此,老外吃货们吐槽的问题点主要集中在:养殖三文鱼油脂成分过高、养殖三文鱼饲料中染色成分的危害、养殖三文鱼生长环境的污染...

那么,他们为啥爱争论这些呢?其实,无非是养殖户与捕捞户的利益之争而已啊!

所以,最终也逃不开咱们那句古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三文鱼,该怎么吃就怎么吃!

该争就让他们去争吧,资本家们不挣倒霉的肯定是老百姓!所以,猫叔才不像有些糊涂蛋跟着站队呢。什么鱼来了我都照吃不误,为什么不呢!

都是养殖“三文鱼”,谁比谁高贵?

鱼生,肯定是养殖的大西洋鲑好吃啊!是什么让刺身入口即化?当然是丰富的油脂了。被很多美食家推崇的金枪鱼大腹(O-Toro)、中腹(Chu-Toro),都是同样的道理,那一咬一嘴油,能不即化吗!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定脂肪带来的浓郁风味,烤羊肉串上的肥肉、肥牛火锅、猪五花肉,哪个不是因为肥肉的存在,让我们口水横流。

都是养殖“三文鱼”,谁比谁高贵?

这块野生鲑鱼肉或烤、或腌,味道一定错不了

腌三文鱼,这个用野生的大马哈鱼(秋桂、虹鳟...)做就比较适合,经过腌渍后,不仅能让鱼肉有咸鲜的美味,还能让韧性十足的鱼肉变得软糯,吃起来口感更好。

盐烤烤三文鱼,这种方式那种鲑鱼都没问题,特别是自己买回家来做,加热也不怕渠道不合格带来的寄生虫风险。做法也超简单,撒盐烤就好了。没有烤箱用微波炉也行。

做吃货,就做好吃货该考虑的问题,至于其他问题交给商家、交给市场、交给政府去考虑就好了。能力不大,就别瞎操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