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這名駐村幹部,帶著父親去扶貧

在貴州六盤水市,有這麼一位幹部,他一邊照料年邁多病的父親 ,一邊奔跑在村裡,想方設法讓百姓早日脫貧致富。

貴州這名駐村幹部,帶著父親去扶貧

帶著父親去扶貧

他叫李獻藥,保田鎮鎮長助理,盤州市生態文明建設局派駐打碓窩村的脫貧攻堅隊隊長,在大家眼裡,李獻藥是個孝順的人。

貴州這名駐村幹部,帶著父親去扶貧

李獻藥很小時母親就去世了,父親一個人把他和弟弟拉扯大。兒時,父親是李獻藥的肩膀,如今自己長大,他就是年老多病的父親的靠山。父親一個人生活老家平關,弟弟又常年在外跑車。今年 4月,李獻藥64歲的父親意外摔了一跤,去醫院檢查才發現,還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須長期服藥調理,行走也要靠雙柺支撐。頓時,父親的照料成了個問題。

貴州這名駐村幹部,帶著父親去扶貧

為了照顧父親,李獻藥從老家把父親接到了保田,在鎮上租了間房子和父親一起居住。每天他要把父親洗漱好、喂完藥、安頓好,才能放心去上班。李獻藥說:

“誰都有父母,都說百善孝為先,我們在脫貧工作中,還專門要教群眾贍養老人。自己作為一個國家幹部,首先自己都不能率先做好這個事情,你怎麼去教育群眾?”

貴州這名駐村幹部,帶著父親去扶貧

幫助困難群眾他這樣做

父親接到身邊後,李獻藥可以安心地工作,在打碓窩村的脫貧工作中,李獻藥身邊的同事這樣評價他:

“他父親身患重病,但是他並沒有因此丟下工作, 也沒有向組織提什麼要求,他把對父親的愛,轉化成對群眾的愛。”

貴州這名駐村幹部,帶著父親去扶貧

“做群眾工作,不光要講究溝通方法、策略,更重要的是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用心用情對待他們,終將得到認可和接納,終將收穫感情。”李獻藥常這樣對村支兩委說道。

貴州這名駐村幹部,帶著父親去扶貧

建檔立卡貧困戶張目忠,住房面積不足,張目中的妻子唐佔翠聽力差,次子還在讀9年級,2位年事已的父母住在旁邊矮小的瓦房裡,全家的收入完全是靠種植烤煙和生薑維持,李獻藥走訪知道情況後,與保田鎮對接,落實了3.5萬元危房改造政策,找國土所落實宅基地問題,按照低保政策有關規定,將張目忠戶納入低保保障範疇,今年4月,在即將喬遷新房之際,李獻藥應邀去喝了張目忠長女出嫁的喜酒,張目忠激動地拉著李獻藥的手說:

“現在政策太好了,要用我這10多畝土地,種好小黃姜,種好烤煙,要靠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的生活。”

貴州這名駐村幹部,帶著父親去扶貧

貴州這名駐村幹部,帶著父親去扶貧

脫貧攻堅他這麼幹

“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李隊長的思路是清晰的,遇到難題,他總能想出辦法。”村支書蘇鄒說,遇到困難的時候,李獻藥始終堅信,方法總比困難多。

貴州這名駐村幹部,帶著父親去扶貧

2017年9月來到打碓窩村後,李獻藥首先調整了村合作社的職責和分工,在合作社的引導下,村裡的軟籽石榴等脫貧主導產業正不斷優化。一度被擱置的人飲工程,在他的協調下也動了工,3個月時間已經建好了7 個蓄水池,鋪設了2 . 8 萬米的入戶水管。

貴州這名駐村幹部,帶著父親去扶貧

在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中,李獻藥採用“1+3+1”指揮運作體系,也就是以李獻藥為工程指揮長,由駐村工作組組長、支書、主任分別擔任3個片區指揮長,村級合作社統一供應建築材料,用工優先考慮貧困戶,採用“合作社+施工隊+農戶”模式對全村8個網格471戶實施整治。完成串戶路28805㎡、庭院硬化2010㎡。

貴州這名駐村幹部,帶著父親去扶貧

2017年底,打堆窩村只有4戶14人自願搬遷,李獻藥採取網格長牽頭,幫扶責任人配合,分輪次逐戶宣傳,交心談心,以崗定搬,以產定搬,算清就業賬、收入賬、生活賬、子孫賬等政策解讀,目前,28戶100人自願申請納入易地扶貧搬遷。

貴州這名駐村幹部,帶著父親去扶貧

目前,打堆窩村種有軟籽石榴3063畝、刺梨805畝、生薑3000餘畝,烤煙600餘畝、小米、蔬菜等作物2500畝,產業覆蓋所有貧困戶。如今,打碓窩村的11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正在努力實現脫貧摘帽。

來源:六盤水廣播電視臺 盤州發佈 涼都組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