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文化|關公聖跡

關公,這位生活在東漢末年戰亂時期的英雄,以他輝煌的人生和崇高的品格,成為萬世楷模。關公一生的足跡:

解縣(關公的出生地):就是現在的山西省運城市永濟縣,位於晉東南。據《三國志》記載,關公姓關名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郡解縣人。由於史家的疏漏,關公生辰不詳。直到明朝萬曆年間,才由嘉靖皇帝欽定五月十三為關公誕辰,全國祭祀。後世所修的《關氏族譜》在清朝發現的碑文上,記有關公誕辰:東漢延熹三年(160年)六月二十四。

涿郡(關公投軍的地方):今河北省涿州市。關公長大後,因避戰亂逃到涿郡。劉備在涿郡招兵買馬,關公投軍與張飛一起擔任劉備的護衛。

平原(關公正式任職的地方):今山東省平原縣。劉備擔任平原相以後,任命關公為別部司馬,統領自己所轄的軍隊。關公與劉備、張飛一起,關係密切,連睡覺都在一張床上,像親兄弟一樣。

許都(關公第一次在曹營的地方):今河南省許昌市。建安三年(198年),關公跟隨劉備,在曹操親自率領軍隊攻打呂布的戰鬥中,衝鋒陷陣,立下戰功,被曹操拜為中郎將。戰鬥結束後,隨劉備、曹操一起返回許都。

下邳(故地在今江蘇省睢寧縣北):建安四年(199年)關公隨劉備脫離曹操,突襲了曹操所置的徐州刺史車胄,派關公鎮守下邳城,代行太守職務。

許都(關公第二次在曹營的地方):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東征佔據徐州的劉備,關公被圍困,落入曹營,被曹操拜為偏將軍。曹操對關公以禮相待,賞賜優厚。

白馬(關公斬殺大將顏良的地方):今河南省滑縣故城東。這一年,袁紹大軍攻打曹操,派大將顏良進攻在白馬的東郡太守劉延。關公來到陣前,遠遠看見顏良的車蓋、帥旗,立即策馬飛奔過去,在萬馬軍中直取顏良的首級,沒有一個人敢出馬阻攔。於是,白馬之圍解除。曹操上表,封關公為漢壽亭侯。曹操十分欽佩關公,派張遼勸關公留下。關公說:“曹公待我厚,但我受劉將軍的恩也厚,發誓生死在一起。我會立下大功報答曹公的恩情,才會離去。”斬顏良後,關公把所有賞賜封存,留下書信辭去,投奔劉備。曹操被關公的義舉感動,沒有派兵追趕。

新野(關公到荊州的第一個地方):今河南省新野市。建安六年(201年),關公隨劉備投荊州劉表,被派駐新野。關公領兵防禦曹軍,經過一段時間準備,奉命設伏,大敗曹將夏侯淳、于禁,致使曹軍不敢進犯。

隆中(今湖北省襄陽):建安十二年(207年),關公隨劉備、張飛去隆中尋訪諸葛亮,三次才訪得,世稱三顧茅廬。

夏口(今湖北省武漢市):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攻荊州。兵未至,劉表病亡,其次子劉琮舉州降曹。劉備從樊城南撤,派關公率戰船數百艘,舟兵萬餘人,在漢津(今湖北省鍾祥市)接應劉備,同去夏口,與劉表長子劉琦會合。

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這年冬天,劉備與孫權聯合,在赤壁大敗曹軍。關公率舟師主力,追擊曹軍至南郡城外,乘勝收復荊州的江南四郡,即長沙郡、桂陽郡、武陵郡、零陵郡。

公安(今湖北省公安縣):赤壁大戰之後,形成三分荊州的格局。曹操,孫權各佔一個半郡,劉備獨佔四個郡,被推舉為荊州牧,駐公安油江口(今湖北省公安縣南),派關公駐軍江北,任命關公為蕩寇將軍,襄陽太守。孫權對戰後的結局十分不滿,從此埋下搶奪劉備地盤的禍根。孫權所佔的南郡,只有一半,而另一半為曹操佔領,兩軍對敵,孫權東西兩線應付,兵力不足。為此,他把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備,讓劉備替他抵擋西線的曹軍。撤出南郡的孫權,於是放出謊言,說劉備向他借的荊州。這一年,是建安十五年(210年)。

從此關公移兵南郡(今荊州市),在這塊土地上大展身手。

荊州城: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的大將、南郡太守周瑜病死,劉備以孫權妹夫的身份,取得南郡的管轄權。關公移兵南郡,與接替周瑜的魯肅友好相處。211年,劉備入川,留關公鎮守荊州,董督荊州事。

為加強防禦,關公在楚國官船地、楚王行宮渚宮故地修建城垣,這就是現在的荊州城。關公把大本營遷到新城內,在城東建行轅,城南建帥府,城外建舟師基地,八嶺山建演兵場。兩千年滄桑,荊州城幾度拆毀,幾度重建。當年關公所修的第一座城,如今已深埋在三米以下,但城內仍然保留著許多關公的遺蹟。比如關公修城留下的張飛一擔土,關公松甲、卸甲、擲甲的三處高地,關公訓練軍隊的拍馬山、點將臺,關公的水軍營寨偃月城等等地方。

益陽(關公單刀赴會的地方,今湖南省益陽市):建安十九年(214年),孫權派兵搶佔關公所管轄的長沙、桂陽、零陵三個郡。次年,關公赴益陽,佩單刀去吳營,義正辭嚴指責吳將魯肅的背信行為。劉備為顧全大局,與孫權劃湘水而治。

襄陽(今湖北省襄樊市):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稱漢中王,拜關公為前將軍,假節鉞。關公不失時機地發動襄陽戰役,利用天時地利,巧妙指揮作戰,取得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的偉大勝利。曹操為避其鋒芒,打算遷都,並同敵對的孫權勾結,許以封王割地。孫權表面支持關公北伐,卻背信棄義,用化裝成商人的軍隊,偷襲關公的後方。關公回兵來救,得知荊州城已被吳軍佔領。為保全百姓及城池,關公不願同盟友開戰,於是遣散軍隊,只帶少數人退守麥城(今湖北省當陽市內)。

臨沮(關公殉國的地方):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220年元月),關公從麥城去西川,途中又中吳軍的埋伏。關公同自己的大兒子關平,一起被不守信義的盟友孫權殺害於臨沮西北(今湖北省遠安縣境內)。

從關公的聖蹟中,我們不難看出,關公是個誠實守信的人。他為了復興漢室,為了兌現對劉備的承諾,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關公來荊州20年,取得了他人生中最輝煌的業績。關公身上體現的忠義仁勇和誠信精神,成為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從這個意義上講,荊州成就了關公,荊州是關公文化的發祥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