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的唐副师座?

ChicagoTypewriter


唐基是民国官僚的最完美形态,电视剧里面看不出来因为没有拍完,小说里面是写得非常具体的。

虞啸卿在书里面就是一个养成型人物,前期的他就是国难期的热血男儿,冷酷高傲一心报国。这个时候的他如果坚持自己的信仰走下去,他会变成龙文章那样的妖人,一个不存在于现实中的战神。

但他最后选择了当唐基,一个仕途风光顺畅,甚至穿越到新中国也是一个有身份的返乡台胞。记得树堡下来之后,龙文章看到虞啸卿之后对烦啦说:这娃娃,越来越像唐基了。

唐基和龙文章是团剧里的两个极端,一个是战场上的神,一个是官场上的神。而他们彼此是绝对排斥的,书中交待炮灰团渡江回到禅达以后,那个目空一切甚至敢愚弄虞啸卿的死啦死啦害怕了,他害怕唐基,这个对谁都客客气气的老狐狸,龙文章受审的时候,唐基轻描淡写的给他挖了足以至他死地的坑,龙文章只能问东答西的诡辩,但最后还是虞啸卿爱慕他的天才,保住了他。

但唐基永远都占着上风,战场下所有事态发展,都没有逃出唐基的布局。他摧毁虞啸卿的那一段,真正诠释了什么叫杀人诛心。轻轻松松夺走兵权不说,还提前把虞啸卿最亲近的张立宪,何书光送入死地,虞啸卿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发现自己身边只剩了李冰,虞啸卿对他说:你和张立宪何书光余治经常混一起,但你张哥总说你和他们不是一条心,我今天才知道,你是唐副师座的人。李冰冷冷一笑,回应了虞啸卿。

这个角色兰晓龙是按照诸葛亮的智力水平来设定的,炮灰团也好,龙文章也好,都是棋子,是用来服务另一颗棋子虞啸卿的。最后虞啸卿变成他,唐基几乎就没有出场了。


咸鱼茶馆


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副师长唐基并不是一个显露出真性情的人。然而,在这场局部战争中,这位嘻嘻诺诺的副师座却将战事的最后阶段完全掌控住。这也是我为什么愿意对唐基评论一番的原因。 一把年纪,却跟着自己的世侄混饭吃。可是,却让虞啸卿这个半个愤青式的军人一路平步青云。识人、用人之功底可见一斑!如何引导虞啸卿走仕途,如何帮助他走好走对,这是难上加难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唐基知道自己的份量,知道凭自己的力量无法达到那个高度。



于是,资源优化组合是唐基首选,他知道打仗还是要虞啸卿这样的人去,自己上不了战场。在识人另一个例子就是启用阿译这样的书生式的人物,像唐基这样圆滑的人,不会一下就给人封官,阿译是个例外。在军事法庭的听证会上,阿译的似假却真的表现将龙文章的好处说全了;在医治豆饼的过程中,阿译外表的软弱和一套悲天悯人的说辞,让唐基不得不亲自送豆饼上医院。于是,唐基当场给了阿译副团长兼督导的职位。此后,阿译所表现的与外表完全成反比。唐基的眼睛有其独到的地方。 在《我的团长我的团》的最后阶段,唐基显露出自己的真本事,仅仅几个小时,就将虞啸卿的军队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而且也迅速转变了虞啸卿的作战思想,姜还是老的辣啊。牺牲了炮灰团,让更多的人免于丧失,最后用最小的伤亡,轻易取得战场的胜利。



从军事上看,唐基是正确的。但是从道义上呢,唐基却逃脱不了责任。这也是这个从伍一辈子老将的道行。 在战事转折点上的力量,是唐基力量的体现。试问,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又有什么人能有这样的力量呢。看似对战事什么也不懂,逢事都做和事佬的唐基,在关键时刻却显示出威力。 仅从剧中看是这样,但其中也有唐基自私的一面,虞师是他的老本了,他不能坐视看着自己的本钱丧失殆尽,如果真的那样,他也就什么都不是了。所以,他才一再搅乱虞啸卿进攻的节奏。运气也是这个老头的一个方面。如果不是炮灰团的表现,最后能不能渡江还真不好说。



唐基是纯粹的反面吗?我认为不是。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唐基代表着当时各路军阀为了保存一点家当在抗日战争中的综合表演。他们曾经是既得利益者,委员长为了制服他们大费周章,但是日本人打进来了,这些既得利益者突然什么都没有了,他们也要抗日,但是他们一定也要为将来计算着算计着。就象虞父让唐基转达给虞啸卿的话,中国的政治是枪杆子的天下,一个师长儿子在我看来就是孙子!弄成军、集团军才够保护自己这个集团的利益! 《我的团长我的团》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很多人嫌太拖沓,相反我却觉得还可以长一点,因为很多东西没有被表述清楚。


李三万的三万里


《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唐基是一个典型的老狐狸,不像一个处于国家危难,民族存亡时军人的样子。


首先,在虞师唐基是副师座,除虞啸卿之外最高管理者,甚至在某些方面其实是唐基在代表虞师,比如在上峰的眼中唐基肯定要比虞啸卿更有存在感,而上峰也肯定更喜欢唐基这样的人,唐基是一个一心一意都为虞家军的人,不放过任何一个壮大虞家军的机会,同时对虞师的人马都是一视同仁,像炮灰团都逃不开唐基的“洗脑”收服,不管背地里怎么想明面上唐基做的很到位!

只要能壮大虞家军不管是什么方法或者付出什么代价都可以,从始至终唐基都在做着这一件事,无论是时不时“虞师一家人”的演讲还是最后尽力阻止虞啸卿的总攻,都是为了虞师更受关注重视。在禅达这样一个小地方驻守想要获得盟军大量资源倾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虞师中有这个本事的只有唐基。



让我印象很深的是唐基和兽医交谈两个人都痛哭的一段,当时感觉唐基太作后来仔细一想才明白确实是真情流露,他不像虞啸卿一样整天喊口号,剧中的唐基是一个非常真实也非常现实的人。


可以说如果没有唐基,虞师只能是一个普通的战斗部队不能成为王牌,而相对来说如果没有虞师,唐基的溜须拍马就无用武之地,也不可能靠审时度势成为高级军官。


柠檬王者


唐基就是虞家家奴,为了虞家,他会用尽一切办法。虞家因为有兵成为虞团座虞师座,虞啸卿少东家也明白唐基为虞师的汗马功劳,唐基更清楚没有了虞师他什么也不是,才会有攻打南天门关键时刻让虞啸卿无兵可用无计可施保存实力让炮灰团孤立无援主力隔岸观火,没有了军队就有了美援就没有了与上峰讨价的资本就没有了在派系林立的国军中立足的根基,所以唐基这个名字没取错,他就是虞家的总经理一商人一家奴,且是最忠心的,为了虞家,他会兵谏虞啸卿。可惜他格局太小了,立于国,他虽不足管仲诸葛,也堪比曹参蒋琬,但绝不是军人,羞论袍泽。


北风中的杨白劳


唐基实际就是国民党军队文化的一个代表,一个符号。

北伐胜利后,民国名义上统一,实际仍是各地方大小军阀割据状态,有枪便是草头王。各军阀为了抢地盘,争夺利益,混战不止。但也有一样,几乎不会死战到底,都会保存实力。四川军阀间就有“上午打仗,下午打牌”之说。

抗日统一战线成立之后,各地军阀虽息兵休战,但战斗方式和思维习惯仍保留着大量军阀作战时的思维,如张学良东北军热河之溃败,韩复榘山东之逃跑,无不是不死战,保存实力之思想。

而战役指挥官,为消耗异己,用杂牌军牺牲的指挥方式也是比比皆是,部队间为私人恩怨,派系不同而相互不救援,甚至拆台的现象十分常见,这也使国民党部队人数不少,但战力却一直很差,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抗日战争中除了少量战斗级别的局部胜利外,大局上就是不停的败退。辽沈战役、淮海战役这种战略意义的大决战,依然如此。

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下,唐基这样的“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他八面玲珑九面光。打胜仗时,能上报注水的战绩,打败仗时,能找到推御的理由,平时能要到补给装备,能收买散兵的人心,还能克制住虞啸卿的冲动。



从某种角度讲,唐基对于“虞师”是有大功的,没有他,“虞师”可能早就散了。这也是国民党部队的一种悲哀。


净月暖阳


不好评价唐基,因为他不是一个单纯的人。

少年激情的是红蚂蚁,激情有余但能力不足,想做事做不了。

孟烦了少年老成,智慧有余但激情不足,想做事却畏首畏尾。

龙文章是稳重成熟的中年人,有激情有智慧,所以做了阿译长官梦想中的人。

一无所成的老兽医,只有温暖病伤员的能力了。

雷厉风行的虞啸卿只是枚旗子,比烦了有余,比死啦不足。

成熟睿智热情真诚狡诈奸滑的唐基,无论大家是否喜欢他,可却是他的存在奠定了虞师的成功。

这样的人,已经超越了爱恨,为了最终的胜利已无所不用其极。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人不也挺好吗?


奰侘


我认为唐基就是另一个龙文章,他们都是做事的人,不过死啦死啦想的是不管什么事都该是它该有的样子,唐基是站在更高的地方,在他眼里,如果能壮大虞家军实力,什么兄弟情义,同袍之义都是可以利用的,不能说唐基有错,他做的也是他该做的事,虞啸卿曾经说过,禅达能守下来,他和死啦死啦,唐副师座,功劳各居三分之一。

这也确实是让人不喜欢的一个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