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不生產也不直接銷售的保健品公司爲什麼價值35億元?

這家不生產也不直接銷售的保健品公司為什麼價值35億元?

隨著中產階級崛起,以及隨之而來的保健意識的增強,保健品市場正迎來蓬勃的發展機遇。

前段時間,國內的保健品公司湯臣倍健宣佈準備以 35 億元收購澳洲的 LSG 公司。

不管哪個行業,這類國內公司收購國外知名品牌的案例時有發生,沒什麼奇怪的。

讓我覺得有意思的是這家被收購的公司LSG的商業模式。

這家不生產也不直接銷售的保健品公司為什麼價值35億元?

LSG的特別之處,是這家公司不生產產品,也不直接對終端消費者進行銷售。

LSG 的產品涵蓋益生菌、魚油、膳食補充劑、精油、嬰兒護理產品、化妝品等。

其中做的是好的是旗下的益生菌品牌 Life Space,是澳洲第二大的益生菌品牌,市場佔比 33.9%,僅落後排名第一的 Inner Health Plus 1.4%。

這家不生產也不直接銷售的保健品公司為什麼價值35億元?

LSG 在採購原材料後,會委託第三方生產商根據研發的配方進行製作。

在生產完成後,LSG也不直接銷售產品,而是由藥房及經銷商採購 LSG 的商品。

這個模式中,LSG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研發與產品宣傳,每 8 個月到 12 個月它就會更新配方。

同時它非常擅長宣傳,比如Life Space進入中國市場時,就聘請了影視明星劉濤作為品牌代言人。

這家公司只抓住產業鏈上最重要的兩個點。

一個是不斷投入進行產品研發,這是核心競爭力。

另一個是進行各種市場宣傳,這是提升產品銷量,讓藥房和經銷商們採購的推動力。

一方面不斷研發,產品有技術含量,另一方面不斷宣傳,消費者有購買慾望,這就使得藥房等渠道願意持續採購。

通過這個模式,這家公司以相對輕的投入獲得相對穩定的收入。

在 2016 年、2017 年,LSG 營收為 3.07 億元、4.74億元,淨利潤為 0.63 億元、0.63 億元。

2018 年一季度,營收為1.48 億元,淨利潤是0.28 億元。

LSG把上游需要生產,下游需要銷售的相對比較重的保健品行業,變成了只需要研發和宣傳的輕資產行業。

按這個思路,有一定資金和資源的創業者們也可以找到進入保健品行業的捷徑。

比如找科研院所合作,買一個小品類的產品配方,找工廠加工生產,找廣告公司進行宣傳,然後賣到各個渠道。

當然肯定也會遇到各種困難,但也的確是一條以相對輕的投入介入重資產行業的可行路徑。

這有點像星野集團通過模式輸出,把酒店行業從原來的重資產,變成了可以迅速拓展複製的輕資產。

未來LSG也有可能發展成像7-11那樣的產業路由器模式,打造一個平臺,為更多參與者連接和賦能。

這家不生產也不直接銷售的保健品公司為什麼價值35億元?

假設未來LSG成為一個平臺,平臺上有研發方,生產方,宣傳方和銷售方。

每個參與者都可以通過平臺的賦能,更好地和其他參與者連接。

比如一個有研發能力的院所,只要提供產品配方,就有生產方、宣傳方和銷售方來合作。

這就有了更大的想象力和發展空間,也給傳統行業的創業者們不少啟發。

打造一個貫穿上下游的全產業鏈當然是許多公司的終極夢想。

但這個難度之大,對許多人來說根本不可能,現實的做法就是在產業鏈上找到比較輕的切入點,以此為契機,不斷投入,形成自己的競爭力。

在這個過程中,培養自己連接資源的能力,並掌握住研發和宣傳等各種核心資源。

發展到一定程度,還可以平臺化,從只幫自己公司連接,變成幫所有平臺上的參與者連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