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不杀开国元勋的三个皇帝 不仅没被篡位 还开创更大功业

从古至今,共患难容易,享富贵却很难。就算皇帝也不能例外,历史上诛杀开国功臣的君主层出不穷、不计其数。在打下天下之前,君王们需要功臣们攻城略地,开疆辟土,可是一旦到承平盛世,这些能征善战的功臣们就失去了他们原有的作用,反而对国家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所以即便开国元勋们没有谋反的意图,但是为了家族王朝的繁荣昌盛,帝王们不把他们除掉难免会坐寝难安,惶恐而不得终日。

但是事情往往不是绝对性的,有类似朱元璋这种杀害臣子成狂的皇帝,可历史上也曾出现少数不愿意杀开国元勋的皇帝,就是因为他们的独特的远见,往往能让他们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历史上不杀开国元勋的三个皇帝 不仅没被篡位 还开创更大功业

东汉第一个皇帝刘秀,他为人不仅谨慎有气度,而且一个十分厚道的君主,甚至与臣子打成一片,之间像朋友般推心置腹交谈。他不但没有杀害追随他出生入死多年的臣子,而且将他们升官提俸,特别优待。

刘秀他是一个尊崇以温柔的方式治理天下的君王,为了让开国功臣们免于繁杂政务的困扰,他挑选了很多文官替他们减轻工作量。他心里十分清楚治理天下跟打天下并不能混为一谈,所以他这个做法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他们在政务上出错的机会,更不会引人诟病,实在是高明之举。

着实让后世人没想到的是,他不杀开国功臣的善举反而给东汉王朝带来了四海昇平。其实刘秀留着这些臣子的性命是别具用心。由于东汉建立初期,天下并没有完全安稳,地方豪强实力猖獗、蠢蠢欲动,这个时候东汉王朝迫切需要树立一些力量与之抗衡,而久经沙场的功臣们就是他最好的选择。

所以他积极促使皇族与功臣之间联姻,只有在紧密难舍的家族婚姻保障下,这些臣子们才能成为皇族最坚实的后盾支撑。一旦地方豪强起兵造反,毋庸置疑,功臣家族肯定义无反顾站在皇权一方,倘若没有这些功臣支撑,刘氏天下也很难如此安稳。

历史上不杀开国元勋的三个皇帝 不仅没被篡位 还开创更大功业

虽然唐太宗李世民杀兄弑弟,威逼他的父亲将王位传给他。但是他却是一个十分爱才的君王,即便功臣们犯错,他也会竭尽一切办法去帮助他们脱罪。

在他的优待宽容的政策之下,功臣们无不心存感动,所以在唐王朝对外战争中显得更为卖力。唐朝建立初期,国家内忧外患,在唐朝北方的东突厥不断骚扰边境,还一度逼迫李世民承应“渭水之盟”。

经过这件事后虽然双方偃旗息鼓,但是李世民久久不能咽下这口气。唐朝励兵图强,在消灭国内各种的割据势力之后,凭借着名将李靖、李道宗等人出色的军事能力,唐朝一举将东突厥灭掉,不但将疆土扩展至贝加尔湖以北,还俘获了突厥首领颉利可汗。

历史上不杀开国元勋的三个皇帝 不仅没被篡位 还开创更大功业

之后,唐朝并不满足,派兵出征西域灭掉高昌、吐谷浑、薛延陀等国,而在这些战役中,能征贯战的开国功勋发挥了必不可少的作用。直至后来李世民去世后,屡立奇功的功臣们还相继灭亡了顽强的西突厥和高句丽。

倘若没有这些功臣李世民恐怕不能完成“歼灭十胡,横扫胡庭”的旷世伟业,相反失去了兵神韩信的刘邦却只能承受强横匈奴人屈辱。

成吉思汗热衷于屠城杀俘虏,可他却跟刘秀和李世民一样,一代天骄铁木真也是一位不喜欢杀害功臣的君王。他在骁勇善战的悍将与运筹帷幄的臣子帮助下,一度攻破金国、西夏、花拉子模甚至是俄罗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蒙古大军踏遍了大半个亚欧大陆,他的铁骑一度横扫了当时的已知世界。

蒙古铁骑之所以如此强盛离不开铁木真对功臣们的丰厚待遇,所以心悦诚服的臣子们甘愿赴汤蹈火,奋不顾身,在他的英明领导下才能创下惊世伟业。

历史上不杀开国元勋的三个皇帝 不仅没被篡位 还开创更大功业

其实换个角度考虑,很多皇帝之所以要杀功臣,无非就是不让这些自持高功的臣子威胁江山社稷,也为了让自己的皇权千秋万世更好地传承下来。但是对于目光宏远的皇帝来说,一统天下,建立政权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野心,就写上面的那三位皇帝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蜗屈在中原之地,他们还要去征服世界,开拓更多的领土。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往往少不了足智多谋。能攻善守的臣子从旁相助了。所以你的眼界注定你的成就,自古以来成大业大都是心胸广阔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