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考生试卷调包案如果查实是考生说谎,考生与家长需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我是0O7


高考对于普通学子来说是今后人生上升的重要通道,如果说高考中存在舞弊行为,那么现行的高考体制必然会陷入一场严重的信任危机!

最近一桩河南考生试卷调包案突然引起了舆论高度的关注,就在昨天这起事件迎来了新的进展。涉事考生之一的信阳李某,昨天上午在河南招办见到了自己语文,数学,英语和理科综合四门的答题卡,其本人现场查看后最终确认答题卡中的笔迹系其本人所书写。由此,所谓调包之说的存在基础便不存在了。

从1977年恢复高考开始至今已经整整过去了四十一年,在这些年里高考制度得到了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并且形成了一套十分严密的机制,尤其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任何的舞弊行为都极有可能被公众知晓。

面对发生在河南的这桩公案公众已从当初的猎奇心理转变为冷静思考,随着越来越多信息的披露,多数人已经认定此案完全只是一场无中生有的闹剧。

如果该事件最终查实系考生故意说谎,那么其行为就是典型的诬告陷害,那么在引发了如此巨大的轩然风波,动用了庞大的公共资源的前提下,轻易收场显然是不可能的!

考生与家长需要承担何等的责任关键还在于他们自身的行为。从目前我认为有可能需要付出法律代价的是商丘考生余某、洛阳考生杨某,还有郑州考生苏某,因为他们在此前都已向当地的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则以涉嫌组织考试作弊罪进行了受案初查。如果事后证明他们都在说谎,那么他们所谓的“维权之举”也就成了谎报警情!

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以上三名涉事的考生无一例外地将被警方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对于他们的家长而言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还有待商榷,这主要是基于他们在该起事件是否在报案前就明知孩子存在说谎的行为。

如果事前明知,那么家长依然想要通过报案、举报等方式扰乱视听,为子女谋个出路,家长的行为就属于共同违法,同样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如果说事前不明知,家长只是被孩子蒙骗,那么其主观上不存在谎报警情的故意,因此不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还有一点,不管考生与家长将要面临什么样的法律惩罚,但至少他们的行为还要受到道义的谴责。因为他们所玩弄的不单是教育部门,更是所有的公众,而玩弄公众必定是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通城丹妹


目前,此事还在调查之中。据报道,已有学生承认没有被调包,还有学生坚持认为自己的答题卡被调包。究竟是否存在调包问题,调查组需要以公开公正的调查回应考生和社会公众。而如果查证不存在调包问题,是考生说谎,考生要不要承担法律责任?从法律角度看,不会承担法律责任,但是,从道德角度看,考生和家长都会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学生要承担说谎失信的后果。


有人质疑,考生和家长如果说谎举报省招办,这是抹黑省招办和我国高考,因此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其实,举报是考生和家长的权利,不能因举报不实,就追究举报者的责任。这其实也不构成抹黑,因为如果公开调查,查证不存在被调包的问题,当地招办和高考的信誉并不受到影响。另外,“调包”一事闹到目前这一地步,与之前省招办的回应方式可能也存在关系,如果省招办能针对家长的质疑,在纪检部门参与的前提下,公开考生的试卷给其本人,那调包的疑问就会消除。


事实上,从河南省教育厅声明针对“调包”举报启动调查时起,有很多人并不相信答题卡会被调包,只要接下来的调查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说明根本没有调包,那么,此事反过来是一次对社会进行高考安全管理知识的普及,让关注此事的社会公众,了解高考的安全管理体系是难以攻破的。


这不是说当事学生和家长就不会受到惩罚。对于学生来说,如果最终调查表明答题卡没有被调包,而是自己说谎,把家长也牵连进来的闹剧,那不但会遭遇社会舆论的批评,还会产生严重失信的后果,会影响其今后的人生发展。但社会舆论也不必对其兴师问罪,相信经过这次事件,会对学生本人和其他所有学生进行一次有关诚信和维权的深刻教育。


熊丙奇看教育


“答题卡掉包”,这些天吵的沸沸扬扬。倘若此事不是真的,定然是考生“撒了谎”,家长过于盲目的相信孩子了。



至于说要承担什么责任?倘若没有人造假,那么造成此事的原因只能是家长和孩子,而造成的原因有以下可能。

1、考生说谎。平时成绩说谎,考后预估成绩说谎,从而导致高考成绩和平时家长的期望值有相当大的反差。导致试卷环节被调包的的猜测。

2、考生发挥失常。现实中,的确极少的这样孩子,他们平常成绩较好,但是就怕考,越是大型考试越是发挥失常,最后见了大考就有心理阴影,失常会成为习惯。



3、孩子粗心,导致答题卡上的答案错了位,将某题的答案涂成了下一题的答案。导致发挥失常的状况发生。

具体来说,发生此事家长和学生没有必要承担责任。

1、家长只是心中有疑虑,将此事见诸媒体,没有明确说谁造假,没有对哪个特定个人或单位提出质疑,不存在影响他人名誉等问题。

2、此事的发生并不是空穴来风,毕竟有一些值得质疑的地方。

3、民众有权质疑,并没有特定说有人造假,对于孩子试卷的严重错谬也有查看的权利。



基于此,家长和学生并没有违法,不需要承担责任。

至于相关单位多做了一些工作,一时间造成舆论压力,那是正常。倘若的确查实无误,也正好还自己清白。大家说呢?

我是头条【文轩阁】专注教育,致力公平,欢迎关注!


文轩阁


河南省四名高考生“疑似试卷被调包”案,仅仅经过了几天,事情就算有了比较明确的结果,在我看来,一点都不感到惊讶,纯属意料之中。

先看看河南省招生办公室的《致全省招生考试战线同志们的一封信》:




明显,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在这封公开信里,已经对这四位高考生提出的疑问做出了明确的回答;并且,河南省招生办公室也把这四名考生的高中学业成绩予以公布。

再看看其中二位考生所作出的有关考卷笔迹说明:

而估分627分、实际考分335分的苏小妹,已经承认是自己太紧张的原因,导致压力过大,在第一门语文没有考好的情况下,认为自己考不上心仪的北京师范大学了,故而后三门考试等同于放弃而崩盘。

从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发出的公开信,到两名学生承认试卷笔迹属于自己,到苏小妹承认考试崩盘,大家应该知道这件让全国都闹得沸沸扬扬的事件的结果了吧?那就是:这纯粹就是四名高考考生因为高考未达自己设想的效果而自导自演的一出闹剧!

对于这种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高考成绩未达设想,进而捏造出“答题卡被调包”的荒唐做法,本人深表遗憾!

我虽然理解每一个参加高考的考生心理上所要承受的巨大压力,但以如此荒腔走板的做法,就为了向家长掩盖自己没有考好的原因,我实在无法认同!

因此,对于这四个高考生,必须给予一定的惩处,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必要的代价。

同时,这四个考生的家长,由于完全偏听偏信自己的孩子,造成社会在一定程度上的困扰,也必须对他们做出必要的惩处。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看法,欢迎大家评论。


感动时代


极大可能只是一个闹剧!

考生说谎可能性很大,考生与家长可能会承担一定得法律责任。事关高考体系的权威,造谣生事者一定会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的!



从媒体相关报道看来,这可能只是一个闹剧,考生答案纸没有被掉包,也就是真的考的只有那么多分,考生平时成绩可能也不是太好。只是考生和家长心里一直不甘心,一直觉得自己应该考的更好,一直在怀疑高考分数不对,最后心里一横就是想任性闹一下看看到底是多少分,看看是否能闹出个好结果。

高考全程在严密的监视和控制之下,没有人敢把自己的脑袋往高考违法上面去伸,掉包答题卡,这是一个非常愚蠢的行为,而且闹的人说实话现在都没有看到一个是平时成绩非常优秀的成绩。谁没事冒着天大的危险去帮忙掉包一个平时并不是特别优秀的孩子的答题卡,调换答题卡有什么用,简直是开玩笑!


高考压力之下,自己没考好,就埋怨是分核错了,答题卡掉包了,孩子肯定没有多少法律意识,家长也觉得关系到孩子的命运和前程,因此,估计可能在查分后又可能提出核对答题卡的事情,又实名举报到纪委。一般情况下,答题卡是不能给家长查阅的,这关系到工作量,也关系到查阅答题卡本身也存在着重大的不安全隐患。谁都能查的话,那么肯定乱套,不说工作量太大了,这里面的隐患有多大!大家可以想想!

几个孩子和家长在严密的监督和安排之下已经去了省招办查验现场,已经开始有结果出来了,后面的陆续也会出结果,从出来的结果看,都没有问题,都是自己的答题卡。就是自己考的分数不高,那能怨别人么?

8月8日,信阳考生李闻天和商丘考生小淇(均为化名)来到河南省招生办公室查看自己的答题卡,以检验答案是否为自己所写。下午6点30后,李闻天和母亲从招生办公室走出,李闻天自己看了高考语文,数学,英语和理科综合答题卡,并确认是自己的笔迹,没有调包。




根据考生叙述,河南省招办已按规定程序进行了反复核实,结果为:答题卡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与所贴条形码信息完全一致,四科答题卡字迹一致,确认系考生本人所答,成绩准确无误,核实结果已经及时书面回复了查阅的考生及家长。

从上面叙述可以看出,已经有两个孩子进行过了复核,并没有发现掉包的事情。从上面孩子的字体来看,字体不是很规整,因此平时成绩估计也达不到很高的分数。查分复核举报等事估计都是捕风捉影,应该只是一个闹剧而已。

河南高招办正在按照程序严密组织,已经查阅了两个孩子的,剩下来将逐步对每个孩子的考试答题纸进行严谨的复核,相信随着复核的出台,这个闹剧可能将很快收场。

高考是我国牵涉到考生前程的大考,应该说每年的组织保密级别非常高,而且每年高考流程组织也非常严密,从流程设计上来看答题卡基本上根本不可能被更换。

而且我国目前高考虽然是决定考生命运的大考,但是很多有钱有资源的已经让孩子出国或者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去了。真的违法换答题卡,真的可能没有人有这个胆子,而且现在有非常多的上大学的途径,肯定没有这个犯罪的必要了!

从现在来看整个事情只是一个闹剧!

如果这几家孩子和家长涉及到造谣诽谤等嫌疑的话,可能会被法律惩处的!

最新消息,河南省纪委已经出来了调查通报!经笔记鉴定,都为孩子自己的笔迹,根本不存在调换答题卡。也不存在其他举报的违规行为!


睿思天下


针对这次事件,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首先,每个考生都有权利查询自己的分数,有大的异议,应该可以查阅试卷答题卡。高考是目前大多数人实现梦想,改变人生的相对公平的途径。

为什么会有人质疑分数,因为几年前有报道高考替考、冒名顶替、高考作弊现象。现在很多企事业单位,面试入门槛就要看学历,就是看文凭,所以高考的公平公正,考生的权利应当受到保护。

近年来国家也是大力整治完善高考考试环境,严肃考风,确保高考公平性,保障广大考生的合法权利,动员社会力量服务考生。

二,“一个省几百万考生诶,如果都查不就乱套了。”不完全赞同这个观点。如果是你本人或者是家人参加高考,你有相差几百分如此大的异议,你觉得查阅不应该吗?应当考虑的是什么情况下查询合理,具体怎么实施。

公平是对所有人而言,假如一个人的公平无法保证,就谈不上公平。

三,个人觉得考试招生院协助考生查询是应该的,但是不管对方是谁的孩子,即使是农民工的孩子,也应该是受到一样对待。应该有偿查询,如果查询结果确实有误,应当退还相应费用,同时对贫困生给予减免。

诚信第一,考生家长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任何时候要保持理性,不应随便猜测发表不实言论。社会方面应该保持理性,给予理解,保护考生隐私,尽可能将对考生造成的心理压力负担等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四,考生的任课老师,班主任对他们平时的成绩应该都有一定了解,虽然高考有发挥时常,超常发挥等现象,但是他们的分析意见有一定参考意义。建议考生家长和老师先沟通,分析一下。








萌哥蛋蛋看世界


高考调包事件终于有了结果:河南省纪委官方通报宣布排除人为调包的可能。我们所有人包括媒体和孩子家长都被考生给欺骗了!

高考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改变人生的机会,并且在国内,再也找不到高考这种公平形势的竞争,从考试到试卷密封,到审阅卷,几乎都是全方位保密的,可以说答题卡被人调包这件事非常难以操作,最后也印证了这一点。

但是这件事,在家长坚定不移相信自己儿女的情绪里,以及媒体疯狂的推波助澜里,造成了巨大的反响,这其中家长为什么宁愿相信孩子的谎言,也不愿意相信自己心中的理性认知?媒体为什么唯恐天下不乱,坚持不断进行报道?其实都可以理解。

家长“当局者迷”,再加上孩子平时的表现都很好,他们宁愿相信是答题卡调包,却不相信自己孩子有问题,媒体需要的是新闻。

事件中的4名考生,其中两名考生的家长还是检查系统公职人员,因此他们的话有时候更容易让人们重视,然而他们在选择无条件相信自己孩子的时候,却没想到这其中的假想恰恰是他们孩子自己营造的。在这种对孩子的爱中,他们也许有瞬间心存疑虑,却不会选择用强硬手段逼迫孩子说出真相。

当然了,这都,没什么好说的,如果换了我,我想我也会和他们做出一样的选择,亲情永远都是没有道理的。

不过这件事中,考生家长为了给孩子维权,动用了颇多的人脉关系,比如考生苏某的父亲苏洪,不断向招生办申请复查的同时,又向纪检委举报还联系媒体曝光。

只不过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苏洪在目前的形势下,显然是对他最不利的。他的努力换来的是极大的失望,以及最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

接下来等待家长的只会是惩罚和内疚和失望,他们会成为世人笑柄的话题,以及受到舆论的谴责。不过法律责任多半是不需要承担的,因为并非出于本意,而他的能力必然受到单位质疑。

反观媒体,在公职身份家长的曝料下,他们自然会认为这样的消息可信度很高,于是进行一波“推波助澜”,也在情理之中。

4名考生为什么要撒出如此大的弥天大谎,对于他们来说,参加高考,恐怕也都成年,理应承担事件中的法律责任。如果有法可循,必然逃脱不了。

而选择坚定不移相信自己孩子们的家长,恐怕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问题了,为什么在如此强大的媒体舆论压力下,他们的孩子依然撒谎欺骗众人,为什么不能坦然接受现实,这恐怕与家长的教育脱不开干系。

媒体负责报道事件,却也并非有意制造舆论,如果爆料人不是公职人员,而是普通人,他们可能报道会更谨慎一些。


李阿冰


我们看待问题时,能不能不要一窝蜂呢?

当河南试卷调包案出现,大家一窝蜂支持,然后谴责。

当出现了一点‘反转’剧情,大家又一窝蜂去批评学生与家长,选择相信招办。

我们是不是太容易被引导了?

(1)这件事之所以引起强烈反响,原因在于高考对千家万户的重要性,以及无数人对高考制度本身的不满。

(2)四个孩子而不是一个孩子,都说从量变到质变,一个孩子撒谎,难道四个都撒谎吗?

(3)一共四个孩子,如果其中有一个孩子被证明撒谎,就代表所有孩子都是撒谎的?

这是什么逻辑!

这种问题出现了,事关所有人对高考的信任,难道不应当弄个水落石出,搞清楚所有四个孩子的原因吗?

记住是四个,不是一个!

现在拿其中一个孩子,代替全部四个孩子,这不是故意误导是什么?

最后如果孩子撒谎,该承担什么责任?

(1)高考如此重要,考生和家长想知道高考中的真实情况,没有错误!

(2)我可以认为,家长是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才选择举报。

因为,正常申请成绩复核,学生仅能得到一句公式化的回答问题而已。

不说别的,今年高考我家也申请复核了,但是一点用也没有,哪怕我们自己心里也清楚,复核是没用的。

(3)考生与家长,本应有知情权,他们没有罪。

最后作为家长我讲这样一句话——

假如让我坐牢,能让我亲眼看看我儿子的高考数学试卷,到底是怎么被扣分的,老子愿意坐牢!


99随便


众所周知,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中对于试卷的印制、运送与保管都有明确的规定:

第十二条 全国统考的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或有关省级考试机构提供清样,省级考试机构负责印制。

第十三条 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的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清样通过机要部门发往各省级考试机构。各省级考试机构由1名负责人亲自接收,签发回执,并负责本地区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的保密工作。在试卷的印制、运送与保管过程中,所有涉密事项,必须用加密方式进行联络。

第十四条 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的清样须存放于省级机要室或省级考试机构的保密室。

该事件中,作为学生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在事件未定论之前就以“滥用职权、组织考试作弊、内外勾结”等名义实名举报河南省高考招生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实在有失偏颇。

而且,近日河南省招办已按规定程序进行了反复核实,结果为:答题卡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与所贴条形码信息完全一致,四科答题卡字迹一致,确认系考生本人所答,成绩准确无误,核实结果及时书面回复了考生及家长。

国家的高考制度是防止阶层固化,选拔优秀人才的最佳渠道,作为学生家长而言,要求高考答题卡试卷对考生公开,做司法鉴定,实则是抱着对于教育部门和考生双方认真负责的态度和敢于担当的意识,这一点作为公众也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是捕风捉影的恶作剧,那么,这几家孩子和家长涉及到造谣诽谤等嫌疑,是要被法律惩处的!

 



东方今报


事情的确开始渐渐有了反转的迹象,如果的确四个考生最终答题卡都没有问题,(目前已经走考生承认笔迹是自己的,放弃了鉴定)那么考生会因为撒谎,进而得到法律的制裁吗?

从撒谎来说,并不会,而家长有举报和质疑的权利

因为本质上,类似争议最大的苏小妹,如果的确她是因为父亲会让她考上其他学校也走,但是她自己非上北师大不可,因而故意考砸。

但碍于压力和没办法解释,进而让相信自己的家长一直坚定的寻找真相。

本质上这样的行为并不是恶意摸黑招生办,也并不存在诋毁。

大家想到的诽谤罪,是需要故意捏造事实这个动机的,并且对象只能是“自然人”

稍微沾边的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更不可能

以造谣、诽谤或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这样的行为,不过是家长呢一种质疑,作为家长有没有权利质疑孩子的高考成绩,或者说作为学生有没有质疑自己卷子被掉包的权利呢?当然有。

我们当然有权利因为质疑,进而去查明事情,但是为了避免浪费社会资源,造成他人故意效仿,笔迹鉴定等相关产生的费用,应该是家长来承担。


唯一可追究的,其实是家长如何前拿到了考生答题卡截图,进而给记者爆料

考生信息的保密是非常重要的,非经过申请和法定程序,提前拿到家长展示给记者的答题卡截图,是肯定有问题的

也许相关负责人是认为碍于人情或者同情,提前透露给了家长看看,但是如果真是如此,这样的行为本身就不符合法律规定,相关人员应该被行政处分。

最终事情真相如何,我们就等待笔迹鉴定结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