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越勤奮,孩子越沒本事

父母越勤奮,孩子越沒本事


01.

新學期開學的第一天,有個新生家長和我們幾個老師說想要每天中午帶她的孩子回家一趟,理由是她怕孩子不會自己吃飯,想帶回家喂他吃了飯再回來上學。

我看了看她的孩子,在新生裡個頭算高的,已經六週歲了才來上幼兒園原本已經算“超齡”,還不會自己吃飯?

聽了她的要求,我和同事面面相覬,接著一起開口拒絕了她的要求,我們的理由是:“孩子來幼兒園就是來學自理能力的,不會吃飯就得學呀。不會吃飯學一學就會了。每天中午來接他回去太麻煩家長了,也不方便我們統一管理。”

家長聽了我們的話只能打消念頭,臨走時還特別不放心地拉著我們說道:“既然這樣那就麻煩老師們吃飯的時候多幫我注意我家小孩了。如果他不會吃,麻煩你們幫我喂他一下。”

因為家長已經跟我們打過招呼,所以吃飯的時候我特別關注了這個孩子。孩子原本是不願意動手吃飯的,但當他看到周圍的小朋友都拿著湯匙大快朵頤,而自己也餓了時,才不情願地拿湯匙舀起碗裡的粥。

剛開始他連湯匙都拿不穩,但掉了幾次之後他也很快掌握了拿穩湯匙的竅門,一碗粥很快就被他吃下去了。

也許這是孩子長這麼大自己吃的第一頓飯,還不太熟練,所以碗裡的東西也掉出來不少。但我還是表揚了他,還提醒他吃飯時注意不要把碗裡的東西灑出來,保持桌面乾淨。

相信有動手的機會,他很快就能靠自己吃好一頓飯了。

父母越勤奮,孩子越沒本事


說實話,我很佩服這個家長的“勤奮”,畢竟每天額外來回多接送孩子一趟是一件很麻煩的事,但她還是願意幹。

但孩子明明可以自己吃飯,甚至已經過了學習動手吃飯的時間,這個家長還不願意放手讓孩子自己動手。難道要喂他吃一輩子的飯?

在育兒這件事情上,過度的勤奮是會害了孩子的。

孩子明明自己能完成的事情,有些家長非要自己包攬起來,結果累了自己,也養了一個什麼都不會的廢人。

這是典型的中國式包辦育兒。

02.

電影《洋妞來我家》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文娟是個典型的中國式虎媽,主張對女兒要“富養”,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女兒是要當公主養的”。她在女兒的事情上包辦一切,讓孩子過上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導致皮皮性格驕縱蠻橫,而且是個生活白痴。

父母越勤奮,孩子越沒本事


但一切在澳大利亞互惠生娜塔莉到來之後發生了變化,娜塔莉不僅給皮皮帶來了純正的英語語言環境,還帶來了西方式的獨立教育,讓皮皮漸漸變得智慧、能幹。

電影裡有個情節讓人印象特別深刻:皮皮跟娜塔莉外出時自己吃魚被魚骨頭卡到,當文娟趕到醫院時不由分說就指責娜塔莉沒有照顧好皮皮,但娜塔莉對文娟的反駁引人深思:“別人家的孩子4歲能吐魚骨頭,而皮皮5歲不會吐魚骨頭,都是因為大人平時都幫她把魚骨去了,所以她才不會吐魚骨頭。”

父母越勤奮,孩子越沒本事


真可怕,“太勤奮”的家長是會害死孩子的!

雖然這是電影情節,但類似的事情卻在生活中屢見不鮮:

河南省羅山縣朱堂鄉一個小夥子因為父母從小驕縱,竟在父母雙雙去世後因為懶惰活活餓死。

上海一名男嬰被奶奶用咀嚼過的食物餵食,導致病毒感染死亡.......

03.

網絡作家清風說:“當愛變異成一種安樂的饋贈、一種包辦一切的呵護時,它就不再是愛,而是變成了一把能置人於死地的溫柔的刀子。”

當勤奮的父母事事幫孩子做了,風幫孩子擋了,雨幫孩子化了,給孩子一個舒適安逸的環境了,這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孩子會在這樣舒適安逸的環境中喪失生活的能力,喪失拼搏進取的上進心,變成一個什麼都不會,事事只會依賴父母的廢物。

如果把孩子關在溫室裡不讓他出去外面接受陽光雨露的洗禮,那就別指望他能長成參天大樹,不焉了就不錯了。

04.

說實話,在育兒這件事上越“懶”的家長,我越是欣賞。

比如每天早上在幼兒園上班接小孩,我更願意看到的是一個沒幫孩子拎書包,不抱著揹著孩子,輕輕鬆鬆送孩子上學的家長。因為這樣的家長旁邊的往往會是一個能自己背書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不嬌氣的寶寶。

而不是又是揹著孩子又是拎著書包的一臉疲憊為孩子“鞠躬盡瘁”的家長。可想而知這樣的家長背上的往往都是一個什麼都不會的嬌氣寶寶。

記得去年在網絡上看到一篇文章,題目叫《當2分家長,才能培養出98分的孩子》。

文章的作者說出了這樣的觀點:

家長和孩子其實是互補的,當家長做滿了90分,那麼孩子就只有10分的發展空間。反過來如果你是2分的家長,孩子就有98分的發展空間。

在這樣的觀點下作者很懂得對孩子適時放手,從女兒很小開始,她就總是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讓孩子嘗試自己動手吃飯、洗手、上廁所、洗澡.......

雖然在孩子自己動手的過程中要經常收拾“殘局”,但這樣做的結果是她培養出5歲就能生活自理,並且能夠幫助媽媽照顧妹妹的98分女兒。

孩子出門能自己背的東西不會要求大人幫忙,自己累了就躺下坐下歇息。有時候早上媽媽在睡覺,她起床了不會吵醒大人,而是自己先去喝水、畫畫,餓了就到麵包盒裡拿麵包安靜地吃。

孩子知道自己的媽媽是個懶鬼,所以她必須要獨立自主,再加上後來媽媽生了妹妹,她更明白自己要負起照顧媽媽和妹妹的責任。

父母越勤奮,孩子越沒本事


5歲的孩子有時候甚至會懂事到讓作者想要把自己的兩分也給她。

05.

還記得去年網絡上瘋傳的一段一歲寶寶自己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餐換衣服的視頻嗎?相信看到那個視頻的你和我一樣驚訝,但我想說孩子的潛力確實是我們難以想象的。

只是聰明的家長懂得適當放手,讓孩子儘早掌握生活技能。而愚蠢的家長卻是勤奮過了頭,讓孩子沒有了施展才能的空間。

一個同事和我說過她的情況,她是自己帶女兒,而她家婆帶她小叔子的女兒,但是因為家婆對孩子的事事事包辦,所以小叔子的女兒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較差。而她卻很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懂得多讓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

因為兩個人育兒方式的不同導致兩個同齡的寶寶差別很大,但家婆卻經常埋怨是因為小叔子的女兒不夠聰明,所以什麼都學不會,而同事的女兒就是天生聰明,一教就會。

但同事很清楚兩個孩子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差別並不是孩子聰不聰明的問題,而是大人有沒有多放手讓孩子去學的問題。

芭貝拉.羅斯說過:“父母必須讓孩子知道,在成長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成功往往是與艱難困苦、坎坷挫折相伴而來的。”

在育兒這件事情上,越早放手,孩子越早學會獨立,越能做一個有用的人。父母幫孩子做得越多,越是阻礙孩子的成長,讓孩子錯過學習獨立、學習克服困難的機會,這樣的情況下是培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的。

所以停止你的勤奮吧,是時候偷偷懶,給孩子多點機會做他自己的事情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