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兩百年未能征服蒙古,爲何清朝能讓蒙古人口銳減9成?很簡單

明朝兩百年未能征服蒙古,為何清朝能讓蒙古人口銳減9成?很簡單!清朝對蒙古統治實際上是組合拳,一方面劃分旗地,也就消滅了部落崛起擴張的可能性,同時基本隔絕了交流、另一方面,採取要點駐軍的手段,對事實上的經濟和交通中心進行掌握,從而保障統治的可觸達。至於其他的盟會、朝貢、甚至文化手段都是小計倆。

明朝兩百年未能征服蒙古,為何清朝能讓蒙古人口銳減9成?很簡單

很多人都把清朝降服蒙古族的功勞,歸咎於藏傳佛教的興盛。這確實是一個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不能將宗教的能力擴大化。要知道,蒙古族原始的薩滿教該宗藏傳佛教,可不是滿族人的意志,這是蒙古人自己的選擇。自從成吉思汗創建蒙古帝國後,彪悍的蒙古鐵騎就像狂風一般席捲了整個世界。但必須的承認,當時蒙古帝國除了能打仗,文化建設實在是不值一提。別說高等的文明特徵,就連文字都沒有,宗教也停留在殺生祭祀的原始階段。

明朝兩百年未能征服蒙古,為何清朝能讓蒙古人口銳減9成?很簡單

而在清朝真正人口銳減的蒙古部落,實際上是新疆的準葛爾蒙古,他們從聖武記記載的60多萬人口,大幅度降低了,其中40%因為疾病死亡,20%逃入俄羅斯,30%死於戰爭。但是當7萬厄魯特蒙古遷入以後,與殘餘的準葛爾蒙古一起到1785年恢復到了41萬人口。其實蒙古人口增長緩慢,主要是生活方式的問題。比如,四畝耕地就可以養活一個農民,五十畝耕地可以很好的養活一家農民,但是一戶蒙古遊牧人需要的土地面積則百倍於這個數字。

明朝兩百年未能征服蒙古,為何清朝能讓蒙古人口銳減9成?很簡單

而且蒙古人從明末開始狂熱信仰藏傳佛教,則布尊丹巴活佛和章嘉呼圖克圖活佛成為內外蒙古實際上的皇帝。在狂熱宗教下,蒙古男人大量成為喇嘛,並且以此為榮,每家至少一人。喇嘛雖然受各種優待,但不能結婚,不能生育,導致蒙古人口巨減。這樣的政策,表面上是為蒙古人謀福利,但實際上卻讓他們逐漸趨於溫順,為清朝的統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人口減少,使得蒙古越來越弱。區區一二百萬人的蒙古,已經無力和人口高達三四億的滿清對抗。

明朝兩百年未能征服蒙古,為何清朝能讓蒙古人口銳減9成?很簡單

且清朝將早期加入後金政策的蒙古人納入八旗建制,成立蒙古八旗,由蒙古都統管理,基本上無世襲貴族,少數世襲貴族也要遵從中央政府的管理,均定居於城市不再遊牧,文化石逐漸滿化和漢化,在大部分原蒙古部族中推行旗盟制度,將原來的蒙古部族形勢(部落)拆分和確認成札薩克旗,在數個扎薩克旗上設置盟,近似於蒙古化的郡縣制度,但是不設流官,依舊用蒙古世襲貴族行政,中央排辦事大臣,參贊大臣宏觀管理。

歡迎各位小夥伴在下方留言討論,想要了解某方面歷史也請留言,小七定會一一拜讀,想要了解更多內容請關注小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