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脂瘤中耳炎不可怕

醫學上根據中耳炎的不同特徵可分“單純型”和“膽脂瘤型”。前者一般為鼓膜緊張部穿孔,流的膿水像黏鼻涕一樣,不太臭,膿汁時流時止,病情時好時壞,長期不愈將導致聽力下降;後者為鼓膜鬆弛部穿孔,流的膿水像腐乳汁一樣,厚厚的並伴有惡臭味,可長期流淌不止,除了導致聽力下降,還會引起周圍骨質破壞,重要結構受損。

膽脂瘤這個名稱,很易使人聯想到腫瘤,其實它不是真正的腫瘤。它是因為耳膜鬆弛部分穿孔,外耳道的上皮細胞長入中耳腔裡,由於炎症纏綿不愈,這些上皮細胞活動力增強,層層脫落的皮屑逐漸堆積增大,擴張壓迫而侵犯周圍骨質,使骨質吸收破壞,如在乳突x線片下,就會顯示出一個“瘤”樣的陰影。但是膽脂瘤不是腫瘤,它是一個表皮囊腫。雖然不是腫瘤,但它會破壞周圍的骨質和器官,生物學行為類似於腫瘤,一定要引起重視。中耳周圍有內耳聽覺感覺器官、平衡器官、面神經、味覺神經、大血管,和大腦靠近,中耳膽脂瘤如果不及時清除,將導致上述器官的損害,產生嚴重的後果。

臨床中,通常把膽脂瘤比喻一顆埋在耳內的“定時炸彈”,隨著炎症的加重,常常會發生“爆炸”,造成嚴重後果。膽脂瘤逐漸增大,破壞周圍的骨質,往往合併感染,而且膿液不容易往外耳道排出,向四周縫隙擴散。如果中耳內的膿液穿過破壞的骨質,向顱底擴散,若積存在顱骨和硬腦膜之間,可形成硬膜外膿腫。患者常有一側頭痛、低熱、耳道有周期性大量膿液流出。如果炎症進一步侵入到顱內,或是細菌隨血液或淋巴液侵入腦組織,可引起化膿性腦膜炎或腦膿腫等,可出現持續性頭痛、噴射性嘔吐、嗜睡、失語甚至昏迷症狀;如果膽脂瘤向耳郭後邊發展,穿破乳突骨質,可在骨膜下形成膿腫,耳後會紅腫高起,把耳郭推向前方,擠得耳郭聳起來,或穿破皮膚,在耳後形成瘻孔,臭膿流個不停;如果向內侵犯面神經,可發生周圍性面癱,患者患耳側的眼皮閉不攏,嘴角歪向對側;若侵犯內耳,則出現聽力下降、天旋地轉的眩暈、噁心和嘔吐等症狀。

所以,慢性中耳炎患者,應及時求助於耳科醫師,看是否有膽脂瘤存在的可能。如有膽脂瘤存在,應及時手術清除,並重建中耳結構。面神經在耳朵裡經過,當病變嚴重時候,不易辨認神經和炎症肉芽,手術要注意防止面癱的可能。目前的顯微外科技術,對處理膽脂瘤中耳炎已經有成熟的經驗,國際間的交流讓國內優秀的耳科醫生具有國際一流的外科治療技術。手術不僅可輕鬆地清除膽脂瘤,在神經未受傷的情況下,多數可以重建聽力,治療耳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