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上汽“新四化”落地!从“追随者”到“领导者”有多远?

不做行业的追随者,而要做行业的领导者。

虽然这个事情是挑战,但是你首先要敢想,想都不敢想怎么做呢?

——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

4年前成为上汽集团的掌门人,陈虹面对媒体如是说。如今,四年过去了,从业绩上看,上汽集团不仅保持了国内领先,并已经走进全世界汽车工业的主流。

在刚刚发布的500强成绩单中:

上汽集团以1288.19亿美元的营业总收入第14次入选世界财富500强名单,今年的成绩相比2017年提升了5名,排行36位,再次刷新成绩后在全球汽车行业中排名第七,中国品牌汽车企业名列第一。

不过,在愉观车市看来,业绩并非主要的成就,上汽集团最引以为豪的,是陈虹提出的“新四化”的创新理念,已经深入到上汽集团的方方面面,在各个业务板块,都在不遗余力寻求突破和决心。

这需要能力和实力,更需要勇气。

人工实验室、C2B造车、互联网汽车已成领头羊

近年来,被新造车势力口中的“创新与颠覆”的舆论炮弹所频频洗脑,让很多人都忽略了传统车企在这一轮汽车产业升级变革中觉醒和突围的决心。

其实,传统车企在汽车产业创新路上所投入的精力和财力完全不亚于新造车势力,以上汽集团为例,已经把创新的触角伸展到方方面面。

6月29日,中国汽车行业首个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汽集团人工智能实验室成立。其实,这仅是上汽集团人工智能实验室的首次亮相,上汽人工智能实验室已默默建立了近七十人的队伍,汇集来自北大、清华、交大、复旦、BAT等各个高校和行业的人才。

在硅谷,上汽也成立了上汽加州创新中心、上汽加州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美公司三家公司,以寻找全球最前沿的技术。

上汽也在推动最新技术与产业的结合,上汽集团引领的职能汽车,迅速在行业内走红,一声“你好,斑马”之后,“你好,博越”、“你好,小虎”等等,也顺势而生。

更值得一提的是:上汽旗下的上汽大通在汽车行业首创了C2B大规模个性化智能定制模式,今年上半年,上汽大通C2B模式下的首款车型D90累计销量达到3917辆。

直击上汽“新四化”落地!从“追随者”到“领导者”有多远?

此外还有上汽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全产业链布局、在共享出行以及汽车电子商务和售后服务连锁上的布局,上汽集团正在践行其提出的“新四化”。

为何要给传统车企创新鼓掌?

创新需要实力更需要勇气,实力包括资金、人才等配置,这些大部分的车企都或多或少具备一些,但是,勇气却不是人人都有,特别对于国企而言,因为体制的关系,大部分的国企高管“宁愿错过,不愿过错。”但是,上汽集团却敢于领行业之先河去尝试。当然,想法也并非盲目的,而是在市场需求之上。

上汽斑马已经证实了这一点,而C2B制造,将成为上汽斑马之后另一个范本。

C2B(Consumer to Business),就是个性化定制,C2B模式能做的就是让消费者在产品被制造出来之前就参与其中,由用户来定义这个产品应该是怎样的。

这一模式在家具、电器、服装等行业早已经不是新鲜玩意儿,但在汽车领域却仍属于一个新的风口。

之所以称为风口,是因为传统的B2C模式由市场预测来搭配固定的配置,但随着新消费时代的到来,厂商与消费者关系面临重塑,特别是当90后、00后消费者群体的崛起,个性化的需求更加旺盛,这部分新兴消费群体认为汽车不再只是一辆交通工具,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的车都要能够体现个性、表达自我。

其实,此前不少车企都窥探到了C2B模式将成为行业风口这一趋势,其中很多厂家也做过尝试。比如哈弗H6也探索了个性化定制,其12款车型覆盖了4种配置级别、2种发动机、2种造型风格。

比如,奔驰的C级和E级,不仅提供了大标和立标两种截然不同的前脸风格,而且将AMG风格的运动套件作为所有大标车型的标准配置,将接近S级豪华质感的轿车风格套件作为所有立标车型的标准配置,就这一招的个性化,就打败了只有少数高配用户才能得到M风格套件的宝马3系。

但是,传统车企在C2B模式上的探索也就止步于此。为什么没有人敢再进一步?因为完全的C2B难度太大。

汽车定制复杂程度要远远超出制造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因此要实现从设计到销售的定制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而C2B在执行层面会受到交易成本、柔性生产成本、个性需求支付能力以及消费者成熟度等因素影响,最终的落地情况仍然存有很大不确定性。

要做C2B,就必须重塑C端,这里面的问题,现实而清晰。

大量的零件如何合理的放置,有些零件可能只有一个用户选择了,但是这个零件的库位如何解决?供应商到货能否准时,以保证不停线?如何解决需求量小的零件的成本?又如何在工位上完全一车一配置的精细化生产?这些其实都是问题。

面向消费者的B端呢?最大的困难,其实就是绝大多数消费者没有独立进行个性化定制的能力,他们看不懂那长达数十页的定制列表,也没有兴趣花时间去学习它。消费者看不懂定制列表,是因为中国的汽车文化才刚刚起步,实用和炫耀是人们购买汽车的主要动因,人们还没有来得及去认真学习汽车上各种配置的含义。而在今天这样互联网信息严重过载的时代,多数消费者可能也不再有机会静下心来去学习汽车上各种配置的含义。

就算这些关都闯过去了,定制汽车依然要面对购车成本增加和更长的等待时间以及售后服务等问题。

为什么上汽要知难而行?

不过,上汽大通却知难而行。

在涉猎乘用车领域之前,大通的业务主要聚焦于商用车、房车等领域。在其发展过程中,V80平台的个性化制造的订单达到了40%,并且,对于房车客户的要求更是100%的个性化。

由此,大通在很早之前就形成了小批量多品种业务模式和柔性化、个性化制造体系能力,为快速适应C2B的业务模式切换奠定了一定基础。所以,上汽大通可以在C2B的业务上很快作出成绩。

2017年8月8日,上汽大通推出了国内首款C2B智能定制化全尺寸SUV D90,也是全球第一款用户驱动业务、用户参与决策的汽车产品。不同于此前上述所所车企所做的个性化定制,D90拥有超过万种的配置组合。

直击上汽“新四化”落地!从“追随者”到“领导者”有多远?

“这仅仅是开始,现在我也不知道会精彩到什么程度。” 对于在C2B业务,上汽集团副总裁蓝青松从第一天开始就这样讲。

蓝青松希望C2B继福特的流水线生产和丰田精益化生产后,第三种汽车生产模式。更为重要的,C2B造车不仅仅只是生产方式的变革,影响的将是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

汽车行业格局正在重塑,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进入到汽车行业,而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在于与客户互动,客户黏性较高。作为传统车企如何才能增强与客户之间黏性?

“如果我们不懂得去玩‘用户创造和与用户之间的黏性’,那么我们未来很可能会沦为代工厂。”蓝青松表示。

上汽大通运用互联网平台,与300多万名“粉丝”实现直联与交互,让用户深度参与产品的定义、开发、定价、选配等6大环节,满足个性化汽车消费需求,实现了真正的“智能制造”。

以D90为例在上市前收集到了100多万份用户信息,上亿次的互动讨论,近173万条定价数据,10万多条产品建议,4千人次的实车验证,以及多达49大类、180多个选项的可定制内容……让消费者从汽车定义、开发、验证、选配、定价到最后的改进,全流程参与,自己决定爱车的外观内饰、配置和价格。

C2B模式的价值不仅在于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打造了用户和企业之间真正在线互联、有温度的关系。

消费者在企业的平台上,与企业进行互动,既能将自己的诉求表达出来,定制到自己的车型上,同时,也能全程了解到自己定制车的设计制造检验过程。一旦这种消费习惯养成,实际上培养了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

从汽车行业来讲,首创C2B大规模个性化智能定制模式的上汽大通拉开了汽车大规模定制的序幕,为其他车企探索C2B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标杆,助推汽车行业转型升级,通过“用户自主”,推动中国汽车品牌摆脱纯堆砌配置,走正向研发的正确之路,打造自主品牌向上范本,成为行业真正的领导者。

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改变,股比放开带来的市场格局重塑、新势力造车的搅局、传统车企的创新转型,而愉观车市认为,最终获胜者,必定是"创新者"而非“追随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