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上汽「新四化」落地!從「追隨者」到「領導者」有多遠?

不做行業的追隨者,而要做行業的領導者。

雖然這個事情是挑戰,但是你首先要敢想,想都不敢想怎麼做呢?

——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

4年前成為上汽集團的掌門人,陳虹面對媒體如是說。如今,四年過去了,從業績上看,上汽集團不僅保持了國內領先,並已經走進全世界汽車工業的主流。

在剛剛發佈的500強成績單中:

上汽集團以1288.19億美元的營業總收入第14次入選世界財富500強名單,今年的成績相比2017年提升了5名,排行36位,再次刷新成績後在全球汽車行業中排名第七,中國品牌汽車企業名列第一。

不過,在愉觀車市看來,業績並非主要的成就,上汽集團最引以為豪的,是陳虹提出的“新四化”的創新理念,已經深入到上汽集團的方方面面,在各個業務板塊,都在不遺餘力尋求突破和決心。

這需要能力和實力,更需要勇氣。

人工實驗室、C2B造車、互聯網汽車已成領頭羊

近年來,被新造車勢力口中的“創新與顛覆”的輿論炮彈所頻頻洗腦,讓很多人都忽略了傳統車企在這一輪汽車產業升級變革中覺醒和突圍的決心。

其實,傳統車企在汽車產業創新路上所投入的精力和財力完全不亞於新造車勢力,以上汽集團為例,已經把創新的觸角伸展到方方面面。

6月29日,中國汽車行業首個人工智能實驗室——上汽集團人工智能實驗室成立。其實,這僅是上汽集團人工智能實驗室的首次亮相,上汽人工智能實驗室已默默建立了近七十人的隊伍,彙集來自北大、清華、交大、復旦、BAT等各個高校和行業的人才。

在硅谷,上汽也成立了上汽加州創新中心、上汽加州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美公司三家公司,以尋找全球最前沿的技術。

上汽也在推動最新技術與產業的結合,上汽集團引領的職能汽車,迅速在行業內走紅,一聲“你好,斑馬”之後,“你好,博越”、“你好,小虎”等等,也順勢而生。

更值得一提的是:上汽旗下的上汽大通在汽車行業首創了C2B大規模個性化智能定製模式,今年上半年,上汽大通C2B模式下的首款車型D90累計銷量達到3917輛。

直擊上汽“新四化”落地!從“追隨者”到“領導者”有多遠?

此外還有上汽在新能源汽車上的全產業鏈佈局、在共享出行以及汽車電子商務和售後服務連鎖上的佈局,上汽集團正在踐行其提出的“新四化”。

為何要給傳統車企創新鼓掌?

創新需要實力更需要勇氣,實力包括資金、人才等配置,這些大部分的車企都或多或少具備一些,但是,勇氣卻不是人人都有,特別對於國企而言,因為體制的關係,大部分的國企高管“寧願錯過,不願過錯。”但是,上汽集團卻敢於領行業之先河去嘗試。當然,想法也並非盲目的,而是在市場需求之上。

上汽斑馬已經證實了這一點,而C2B製造,將成為上汽斑馬之後另一個範本。

C2B(Consumer to Business),就是個性化定製,C2B模式能做的就是讓消費者在產品被製造出來之前就參與其中,由用戶來定義這個產品應該是怎樣的。

這一模式在傢俱、電器、服裝等行業早已經不是新鮮玩意兒,但在汽車領域卻仍屬於一個新的風口。

之所以稱為風口,是因為傳統的B2C模式由市場預測來搭配固定的配置,但隨著新消費時代的到來,廠商與消費者關係面臨重塑,特別是當90後、00後消費者群體的崛起,個性化的需求更加旺盛,這部分新興消費群體認為汽車不再只是一輛交通工具,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每個人的車都要能夠體現個性、表達自我。

其實,此前不少車企都窺探到了C2B模式將成為行業風口這一趨勢,其中很多廠家也做過嘗試。比如哈弗H6也探索了個性化定製,其12款車型覆蓋了4種配置級別、2種發動機、2種造型風格。

比如,奔馳的C級和E級,不僅提供了大標和立標兩種截然不同的前臉風格,而且將AMG風格的運動套件作為所有大標車型的標準配置,將接近S級豪華質感的轎車風格套件作為所有立標車型的標準配置,就這一招的個性化,就打敗了只有少數高配用戶才能得到M風格套件的寶馬3系。

但是,傳統車企在C2B模式上的探索也就止步於此。為什麼沒有人敢再進一步?因為完全的C2B難度太大。

汽車定製複雜程度要遠遠超出製造一部手機或一臺電腦,因此要實現從設計到銷售的定製化仍有很長的路要走。而C2B在執行層面會受到交易成本、柔性生產成本、個性需求支付能力以及消費者成熟度等因素影響,最終的落地情況仍然存有很大不確定性。

要做C2B,就必須重塑C端,這裡面的問題,現實而清晰。

大量的零件如何合理的放置,有些零件可能只有一個用戶選擇了,但是這個零件的庫位如何解決?供應商到貨能否準時,以保證不停線?如何解決需求量小的零件的成本?又如何在工位上完全一車一配置的精細化生產?這些其實都是問題。

面向消費者的B端呢?最大的困難,其實就是絕大多數消費者沒有獨立進行個性化定製的能力,他們看不懂那長達數十頁的定製列表,也沒有興趣花時間去學習它。消費者看不懂定製列表,是因為中國的汽車文化才剛剛起步,實用和炫耀是人們購買汽車的主要動因,人們還沒有來得及去認真學習汽車上各種配置的含義。而在今天這樣互聯網信息嚴重過載的時代,多數消費者可能也不再有機會靜下心來去學習汽車上各種配置的含義。

就算這些關都闖過去了,定製汽車依然要面對購車成本增加和更長的等待時間以及售後服務等問題。

為什麼上汽要知難而行?

不過,上汽大通卻知難而行。

在涉獵乘用車領域之前,大通的業務主要聚焦於商用車、房車等領域。在其發展過程中,V80平臺的個性化製造的訂單達到了40%,並且,對於房車客戶的要求更是100%的個性化。

由此,大通在很早之前就形成了小批量多品種業務模式和柔性化、個性化製造體系能力,為快速適應C2B的業務模式切換奠定了一定基礎。所以,上汽大通可以在C2B的業務上很快作出成績。

2017年8月8日,上汽大通推出了國內首款C2B智能定製化全尺寸SUV D90,也是全球第一款用戶驅動業務、用戶參與決策的汽車產品。不同於此前上述所所車企所做的個性化定製,D90擁有超過萬種的配置組合。

直擊上汽“新四化”落地!從“追隨者”到“領導者”有多遠?

“這僅僅是開始,現在我也不知道會精彩到什麼程度。” 對於在C2B業務,上汽集團副總裁藍青松從第一天開始就這樣講。

藍青松希望C2B繼福特的流水線生產和豐田精益化生產後,第三種汽車生產模式。更為重要的,C2B造車不僅僅只是生產方式的變革,影響的將是整個中國汽車工業的競爭力。

汽車行業格局正在重塑,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進入到汽車行業,而互聯網企業的優勢在於與客戶互動,客戶黏性較高。作為傳統車企如何才能增強與客戶之間黏性?

“如果我們不懂得去玩‘用戶創造和與用戶之間的黏性’,那麼我們未來很可能會淪為代工廠。”藍青松表示。

上汽大通運用互聯網平臺,與300多萬名“粉絲”實現直聯與交互,讓用戶深度參與產品的定義、開發、定價、選配等6大環節,滿足個性化汽車消費需求,實現了真正的“智能製造”。

以D90為例在上市前收集到了100多萬份用戶信息,上億次的互動討論,近173萬條定價數據,10萬多條產品建議,4千人次的實車驗證,以及多達49大類、180多個選項的可定製內容……讓消費者從汽車定義、開發、驗證、選配、定價到最後的改進,全流程參與,自己決定愛車的外觀內飾、配置和價格。

C2B模式的價值不僅在於滿足了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打造了用戶和企業之間真正在線互聯、有溫度的關係。

消費者在企業的平臺上,與企業進行互動,既能將自己的訴求表達出來,定製到自己的車型上,同時,也能全程瞭解到自己定製車的設計製造檢驗過程。一旦這種消費習慣養成,實際上培養了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

從汽車行業來講,首創C2B大規模個性化智能定製模式的上汽大通拉開了汽車大規模定製的序幕,為其他車企探索C2B樹立起一個良好的標杆,助推汽車行業轉型升級,通過“用戶自主”,推動中國汽車品牌擺脫純堆砌配置,走正向研發的正確之路,打造自主品牌向上範本,成為行業真正的領導者。

汽車行業正在經歷一個前所未有的改變,股比放開帶來的市場格局重塑、新勢力造車的攪局、傳統車企的創新轉型,而愉觀車市認為,最終獲勝者,必定是"創新者"而非“追隨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