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農村「無名之家」正名

為農村“無名之家”正名

南海自啟動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以來,逐步化解遺留的多種宅基地問題。南方日報記者 戴嘉信 攝

為農村“無名之家”正名

周寶成領到自家房屋的不動產權證書,“無名之家”終於確權。李欣 攝

8月13日,南海區舉行首批歷史遺留宅基地確權發證現場會,來自南海獅山、西樵的四名村民拿到了南海首批歷史遺留宅基地補辦證書。這意味著,南海宅基地改革試點進入全面政策試行和實施階段。

作為全國33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地區之一、廣東省唯一試點,南海於2017年11月正式啟動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以下簡稱“宅基地改革試點”)工作。這項改革涉及全區70多萬村民的切身利益,將有效化解南海區現存的宅基地分戶障礙、一戶多宅、辦證訴求等問題。

“南海將充分利用試點機遇,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大膽嘗試,為下一步《土地法》修改積累有益經驗。”南海區副區長陳紹文說。

●李欣 龔晶 馮創 吳華

符合條件可確權

有力規範農村宅基地管理秩序

“時隔13年,得益於政策出臺,我的房屋終於能確權,拿著這本證書心裡踏實多了。”南海獅山鎮永和村的周寶成激動地說。

早在2005年,周寶成由於適婚建房的需求,在未經批准的情況下於2005年9月利用自家宅基地建成兩層住宅。由於政策限制一直未辦理合法用地手續,自己的家沒有“名分”,成為壓在周寶成心頭的一塊大石頭。

如今,南海區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政策的落地,周寶成的自家住宅正好符合新政策中“未批先建”的補辦條件,於近日通過村居和部門的審核,領取到了屬於自家房屋的不動產權證書,“無名之家”終於能夠如願確權。

和周寶成一樣,來自獅山鎮永和村的周伯成,家住西樵鎮山根村的梁鳳如、崔彥堅幾名村民也拿到了首批歷史遺留宅基地確權證書。

“現在不僅可以辦證,入戶問題也解決了。”周伯成感嘆,自己的房子於2004年建成,期間也申請過辦證,但由於政策限制,一直未能實現。

此次村民順利捧回宅基地確權證書,得益於今年6月南海出臺的《佛山市南海區農村宅基地歷史遺留問題分類處置實施細則》。該政策對存在歷史建成、未批先建、批少用多等歷史遺留問題的宅基地明確了補辦通道。

南海區國土城建和水務局(國土)副局長簡陸芽說,新制度的出臺將有效化解南海區現存的宅基地分戶障礙、一戶多宅、辦證訴求等問題,也將有力規範南海區農村宅基地管理秩序,維護社會穩定。

今年是宅基地改革試點的收官之年,符合條件可辦理宅基地確權登記的村民,可以村居為單位進行申報,先行完成測繪、填表、預審等環節,再交由上級部門審批。

值得一提的是,南海此次對歷史遺留宅基地進行確權,主要針對面積在80至150平方米,且沒有超出限高標準的房屋。

實踐“三權分置”命題

探索多種宅基地盤活統籌利用方式

宅基地制度改革是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牛鼻子”。由於歷史上南海暫停新增宅基地審批以及村民以前辦證意識淡薄等原因,近年來,南海農村出現不同程度的“未批先建”房屋,村民未經批准私自建設的房子辦不到證,進而影響分戶、入戶、入學、社保、水電等的辦理。

“開展農村宅基地制度試點改革工作,讓南海迎來‘破冰’契機。”陳紹文說。

早在2012年,南海啟動宅基地政策擬定工作,進行多次深入調研,起草相關政策文件,並於2015年形成政策文件初稿。但由於相關法律的限定,始終無法真正有效解決目前的困境。

在獲批試點後,今年以來,南海區宅基地改革相關部門密集走訪浙江義烏、德清、寧波等國家宅基地改革試點地區開展深入調研,學習當地宅基地改革經驗對資格權、使用權、所有權“三權分置”的相關做法,並結合南海區當地情況進行有效吸收借鑑、大膽探索,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實踐南海特色的“三權分置”命題。

根據探索“三權分置”的改革試點要求,針對南海區宅基地現狀,按照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的原則,南海探索舊村改造、社區公寓建設、古村活化、集體經濟租賃住房等多種宅基地盤活和統籌利用方式。

南海區國土城建和水務局(國土)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南海區已有一批試點村居社區公寓項目正在建設中,同時,引入社會資本對獅山鎮聯星社區和桂城街道夏北社區舊村居改造項目也在洽談中。

“南海將在推進試點工作的基礎上,繼續探索打造具有南海特色的美麗村居,加快推動鄉村振興。”陳紹文表示,南海一方面將理順歷史遺留宅基地,解決群眾心頭大事,另一方面通過推動基層治理,堅決打擊兩違用地行為,使農村宅基地管理秩序得到規範。

試點半年出臺系列政策

指引村居組織村民有序申請

在此前積累的基礎上,南海開展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以來,在半年內陸續出臺了包括以《佛山市南海區農村宅基地管理規定》為主文件、《佛山市南海區農村宅基地歷史遺留問題分類處置實施細則》在內的10份政策文件,構建起“1+N”政策制度體系,涵蓋分區管制、資格認定、用地審批、確權發證、歷史遺留問題處理等環節。

同時,南海成立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並由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區委書記黃志豪擔任組長,南海區區長顧耀輝為第一副組長。

除了針對歷史遺留問題進行梳理規範,申請宅基地新建資格如何認定也是村民關心的主要問題。南海在新的政策體系中也就此進行了創新。今年5月,南海出臺《佛山市南海區農村宅基地權益資格認定辦法》,明確通過建立宅基地權益資格名錄庫,劃定剛需人群,精準保障居住需求。這是南海農村宅基地制度試點改革工作的核心創新之一,也將促進農村住房剛需問題的進一步解決。

《佛山市南海區農村宅基地分區劃定和分區管制工作指導方案》(以下簡稱《指導方案》)是南海針對申請宅基地新建資格的另一創新。根據《指導方案》,南海在區域內劃分宅基地可建區、限建區和禁建區,以宅基地用地總規模不增加為目標,對三區實施差異化管理,嚴格控制新增宅基地,僅可建區允許使用適量新增建設用地進行單家獨院式建設,鼓勵通過盤活存量用地進行宅基地建設。

新政策出臺後,南海區、鎮兩級進行系列政策解讀和培訓,各鎮街按照改革試點工作要求,擬定辦事指南,指引部分先行各村居按照新政策組織村民辦理相關手續,有序推進政策落地生效。

■聚焦

“三塊地”改革的南海探索

南海區首批歷史遺留宅基地確權的頒發,意味著南海宅基地改革試點政策的有效落地。與宅基地改革一同被稱為“三塊地”改革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徵地制度改革試點,其改革成績同樣十分亮眼。

從2015年起,全國33個市縣暫停實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規的部分條款,進行“三塊地”改革試點。在“三塊地”改革中,南海最先獲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探索的試點資格。試點地區承擔著為集體土地與國有土地“同價、同權、同責”探路的重要使命。

在獲批試點後,2015年,南海出臺《佛山市南海區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管理試行辦法》,為加強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利用管理,規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市場秩序提供政策依據。

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探索一年多,2016年10月,南海相繼承擔了全國農村土地徵收制度改革的任務。目前,南海區農村土地徵收改革已總結出“一主線兩區分三明確”的工作思路。其中,“一主線”即兼顧各方土地增值收益共享為主線;“兩區分”即區分徵收模式和區分實施程序;“三明確”即明確徵收主體、明確徵收對象、明確補償標準。

為解決平衡收益這一農村土地改革的關鍵問題,南海已形成城市更新項目自願申請“集轉國”、開發性徵地協商補償、基礎設施徵地按區片綜合地價補償等多種土地增值收益共享機制。

在今年5月底召開的自然資源部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工作推進會上,南海區探索的集體土地整備制度的相關做法獲得自然資源部的肯定,被認為是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新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