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收藏瓷瓶的你,能認出那些瓷瓶都叫什麼名字嗎?

今天小編看到新聞疑似5.5億天價瓷瓶將現身香港蘇富比秋拍,雖不說這則新聞真假,但今年關於瓷瓶拍賣的消息真的不少,但是這些瓷瓶的器型大家都可以分的清嗎?

小編很長一段時間都很好奇為什麼“梅瓶”叫“梅瓶”是因為它是用於插梅花的瓶子嗎?那萬一它還插了蘭花咋辦,改名“蘭瓶”?所以小編就研究了一下這些花瓶的器型都有那些。

“花瓶”專業應該只叫“瓶”。大概只叫“瓶”感覺少點啥,叫“瓶子”又容易和塑料瓶子搞混,所以人們多稱之為“花瓶”。其實插花只是瓶的很小一部分功能,此外還能用來汲水、盛酒、祭祀、隨葬、放帽子、改檯燈,甚至當骨灰盒,但瓶最重要的用途是不用,只是放到那裡,安靜地欣賞,所謂“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想要收藏瓷瓶的你,能認出那些瓷瓶都叫什麼名字嗎?

尖底瓶

尖底瓶,新石器文化裡,幾乎都有這種陶器。做成尖底是為了汲水,扔到井或者河裡,就能沉下去。兩個環叫“系”,繫上繩子,才能拎起來。尖底不能直放,打上的水要馬上倒入罐子裡。

想要收藏瓷瓶的你,能認出那些瓷瓶都叫什麼名字嗎?

葫蘆瓶

葫蘆瓶始於唐代,諧音“福祿”,到清代又演化出三節四節的葫蘆瓶,還有下方上圓的形狀,附會“天圓地方”。

想要收藏瓷瓶的你,能認出那些瓷瓶都叫什麼名字嗎?

 如意耳尊

如意耳尊。葫蘆瓶的變形,瓶身還是葫蘆,但加了如意形的耳,故名如意耳。耳和剛才說到的系,區別就是耳大,用於手持,系小,穿繩用的。尊是瓶的一種,古語“口足相仿者為尊” “口大者為尊,口小者為瓶”,其實界限很模糊,比如琵琶尊也可以叫琵琶瓶。

想要收藏瓷瓶的你,能認出那些瓷瓶都叫什麼名字嗎?

青花如意耳尊

如果沒有耳,這就叫琵琶尊,始於清代,模仿商周青銅尊。有耳的琵琶尊的叫法,是耳名加尊。比如耳做成鹿頭的,叫鹿耳尊。這個琵琶尊的耳是如意形的,就叫如意耳尊。是吧?和上一個重名了。區分的辦法是把釉色或者畫面加進名字裡,這個叫青花如意耳尊,上一個就叫粉彩山水紋如意耳尊。

想要收藏瓷瓶的你,能認出那些瓷瓶都叫什麼名字嗎?

多管瓶

多管瓶,又稱牛角罐,冥器。流行於宋朝,因瓶肩部各面分布著直立的多稜形或圓形管而的名。瓶直口,上有花紐蓋,瓶身有圓管式和多級塔式,有五管、六管之分,管中空,多與瓶不通。龍泉窯燒製數量較大,磁州窯也有燒製。北方磁州窯製品,瓶體較肥碩,肩部直立的六管短而粗。

想要收藏瓷瓶的你,能認出那些瓷瓶都叫什麼名字嗎?

琮式瓶

琮式瓶,琮音從,模仿商代玉琮。宋代龍泉窯最多,清朝景德鎮把上面的花紋做成了八卦形,又叫八卦瓶。琮式瓶都用青釉。

想要收藏瓷瓶的你,能認出那些瓷瓶都叫什麼名字嗎?

玉壺春瓶

玉壺春瓶,北宋時創燒的一種瓶式。呈撇口、細頸、垂腹、圈足、名字出自唐代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玉壺買春 ,賞雨茆屋”。唐宋人稱酒為春,比如劍南春,早期的玉壺春是做酒瓶用的。這種撇口瓶細頸垂腹,重心底,穩定性好,適合醉鬼。。明、清兩代,器身普遍比宋、元器矮粗,併成為傳統器形一直延續至清末。

想要收藏瓷瓶的你,能認出那些瓷瓶都叫什麼名字嗎?

梅瓶

梅瓶,北宋創燒的一種瓶式,因口之小僅容梅枝而得名。又稱“經瓶”。造型為小口、短頸、豐肩、斂腹、瓶體修長。磁州窯造器上有開光黑彩書“清潔美酒”,“醉鄉酒海”等文字,可知其為酒具,但遼墓壁畫中所見用來插花,可見又系陳設品。宋器一般呈蘑菇形口,器身修長秀麗。元代呈平口,短頸上細下粗,器形雄偉。明以後多唇口,器身也隨各朝審美情趣變化略有不同。

想要收藏瓷瓶的你,能認出那些瓷瓶都叫什麼名字嗎?

貫耳瓶

貫耳瓶:瓶式之一,流行於宋代。器形仿漢代投壺式樣,直徑較長,腹部扁圓,圈足,頸部兩側對稱貼豎直的管狀貫耳.哥窯,官窯,龍泉窯等多有燒製。清代亦有仿製。

想要收藏瓷瓶的你,能認出那些瓷瓶都叫什麼名字嗎?

淨瓶

淨瓶,圓腹直流(流是壺嘴的學名),頸上有個盤子。淨瓶嚴格說是壺。這種瓶子起源於印度,是佛教法器。後自西域傳入東土大唐,開始做瓷的,起初用梵語音譯,叫軍持或者君遲,還有譯作澡瓶的。佛教八寶中,象徵智慧圓滿的寶瓶,就是淨瓶。

想要收藏瓷瓶的你,能認出那些瓷瓶都叫什麼名字嗎?

天球瓶

天球瓶,意思是從天而降的球,口微侈,直頸,圓腹、平底,仿西亞陶器。始於永樂,流行於雍正。

想要收藏瓷瓶的你,能認出那些瓷瓶都叫什麼名字嗎?

壁瓶

掛瓶又叫壁瓶,宣德時的一種扁瓶,像一個瓶子從中間劈開,一面是平的,沒有釉,有小孔,是掛在牆上或者轎裡的裝飾品,流傳廣泛。

想要收藏瓷瓶的你,能認出那些瓷瓶都叫什麼名字嗎?

抱月瓶

抱月瓶,腹扁,圓若滿月,故名抱月,還有寫成寶月瓶的,也是西亞傳入的器型。清代有叫馬掛瓶的,大概是掛在馬上裝酒用的。這種耳叫綬帶耳,另有一種兩節葫蘆形的,叫扁腹綬帶耳葫蘆瓶,也可以叫抱月瓶,以青花居多。

想要收藏瓷瓶的你,能認出那些瓷瓶都叫什麼名字嗎?

石榴瓶

石榴瓶,圓的。小撇口,還有花口的,又名蘋果尊。

想要收藏瓷瓶的你,能認出那些瓷瓶都叫什麼名字嗎?

四方倭角瓶

四方倭角瓶,始於明朝,為數不多的方形瓶之一。

想要收藏瓷瓶的你,能認出那些瓷瓶都叫什麼名字嗎?

圖片左起依次為膽瓶、錐把瓶、油錘瓶。這三種瓶子很像,小口,插花裝水都不靈,已經進化為純觀賞器了。膽瓶始於明萬曆,後兩種都是康熙朝的。區分的要義是:膽瓶頸最粗,錐把次之,油錘最細,而且長,腹比另兩種圓。油錘又名鶴頸,肩有弦紋。

想要收藏瓷瓶的你,能認出那些瓷瓶都叫什麼名字嗎?

賞瓶

賞瓶,是清代雍正朝新創造型,一直延續至清末宣統朝,成為官窯傳統器形。瓶呈撇口,長頸,圓腹,圈足,多以青花纏枝蓮為飾,取其“清廉”諧音,專用於皇帝賞賜臣下,意在令其“為政清廉”。同治以後又增添粉彩與單色釉描金等品種,並改稱“玉堂春瓶”。現在叫賞瓶都掉價了,要叫玉堂春瓶。

想要收藏瓷瓶的你,能認出那些瓷瓶都叫什麼名字嗎?

觀音瓶和鳳尾瓶

觀音瓶和鳳尾瓶,口大,都可稱為尊。兩者都始於康熙,觀音瓶很多見,類似於梅瓶加長加粗了頸部。鳳尾瓶是大喇叭口,脖子更長更粗,佔整體的一半,比例失調。

想要收藏瓷瓶的你,能認出那些瓷瓶都叫什麼名字嗎?

冬瓜瓶

冬瓜瓶,也叫燈籠瓶,始於雍正,這種瓶子變化多,但凡矮粗胖的瓶子,叫冬瓜準沒錯。

想要收藏瓷瓶的你,能認出那些瓷瓶都叫什麼名字嗎?

柳葉瓶

柳葉瓶為清代康熙官窯獨特器形之一。侈口,細頸,斂腹修長,臥足。器形曲折多姿,雋秀典雅,若懸垂的柳葉,又似亭亭玉立的美人,故又有“美人肩”之稱。

想要收藏瓷瓶的你,能認出那些瓷瓶都叫什麼名字嗎?

萊菔瓶

萊菔瓶,萊菔就是蘿蔔,音“來福”,吉利。這種瓶比柳葉瓶粗一些,平肩上有三道弦紋。

想要收藏瓷瓶的你,能認出那些瓷瓶都叫什麼名字嗎?

橄欖瓶

橄欖瓶,鼓腹,口足內斂,平底或圈足,形似橄欖。有素身與瓜稜式之分。為清代流行器形,始創於順治朝,雍正、乾隆時最為常見。

想要收藏瓷瓶的你,能認出那些瓷瓶都叫什麼名字嗎?

棒槌瓶

棒槌瓶,盤口,直頸直腹,像洗衣用的棒槌,始於康熙,都是民窯的。

想要收藏瓷瓶的你,能認出那些瓷瓶都叫什麼名字嗎?

花觚

花觚,唯一名字裡有花的瓶。最早是宋代鈞窯做的,模仿商代青銅觚。明朝的花觚省略了腰部的凸起,清代又恢復了,而且做的非常繁複。過去花觚是很重要的禮器,屬於五供之一,祭祀用的。五供指一對花觚、一對燭臺、一個香爐或者鼎,一般都是瓷的。

想要收藏瓷瓶的你,能認出那些瓷瓶都叫什麼名字嗎?

轉心瓶

轉心瓶,流行於清朝乾隆時期。器形有大、小之分。瓶體由內瓶、外瓶、底座分別燒製組成。內瓶上部是外露的瓶口,瓶身似筒狀,上有裝飾繪畫,瓶底有內凹的軸碗。一般外瓶鏤空,形狀似燈籠,內、外瓶套合後放在瓶座上,座上的立軸嵌入軸碗,手持瓶口轉動,內瓶可隨之旋轉。瓶體上的圖案如走馬燈般可通過外瓶鏤空處看到。清末民國時期有仿清乾隆時期的製品。

想要收藏瓷瓶的你,能認出那些瓷瓶都叫什麼名字嗎?

搖鈴尊

搖鈴尊,始於康熙,模仿喇嘛教用的鈴鐺,有粉彩、釉裡紅、青花三種。

想要收藏瓷瓶的你,能認出那些瓷瓶都叫什麼名字嗎?

蒜頭瓶

蒜頭瓶,這是膽瓶,口做成蒜頭狀,也可以叫蒜頭膽瓶。

這是一個討巧的辦法,如果你不認識一個瓶子,直接叫出它的主要特徵也可以,比如盤口瓶、貫耳瓶、扁腹瓶。

雖然還有很多花瓶的器型並沒有說到,但現在為止的器型已經盡了小編最大的努力了,大概比較常見的器型都在這裡了,沒有的也歡迎看到的各位積極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