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玉器「巔峯之作」:南越漢玉

中國素有"玉石之國"的美譽,古人視玉如寶,認為它是通曉人心意的靈物。

它也被世人視為美德的象徵,如美人如玉、君子比德於玉

漢代玉器“巔峰之作”:南越漢玉

漢玉是中國玉文化中非常獨特的一部分,它既有對傳統禮儀用玉的沿襲,又有在生活和裝飾玉上新的創造。

南越漢玉,天生,精緻,讓我們進入它的世界。

南越王墓

南越國,亦稱南粵國。從開國君主趙佗至亡國君主趙建德,歷經五帝,享國九十三年(公元前204年至前112年 )。公元前112年夏季,漢朝第七任皇帝劉徹出兵10萬發動對南越國的戰爭,並於公元前112年冬季滅亡南越國。

南越國一共經歷了五任國王:趙佗、趙昩、趙嬰齊、趙興和趙建德。

1983年,考古工作者在廣州解放北路的象崗山上,發現了南越國第二代國王趙眜之墓。趙眜是趙佗的孫子,號稱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

漢代玉器“巔峰之作”:南越漢玉

南越文王趙眛之墓,是嶺南地區發現規模最大、出土文物最豐富多樣、墓主人身份規格最高的一座漢代彩繪石室墓。

墓中出土了"文帝行璽"龍紐金印等一千餘件(套)珍貴文物,被譽為近年來中國五大考古新發現之一,考古隊在挖掘古墓完畢之後即在原地建立了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南越國遺蹟》與《海上絲綢之路》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漢代玉器“巔峰之作”:南越漢玉

墓中出土各類文物達1000多件(套),以銅、鐵、陶、玉四者所佔比重最大。

其中,玉器尤其引人注目,其數量之多,品種之繁和保存之好,在全國已發掘的漢墓中亦屬罕見,集中展示了南越國玉文化發展的深度,其中多件玉器堪稱是漢玉的巔峰之作

漢玉巔峰之作

南越王墓出土玉器240多件,分為玉衣、璧、璜、環、組玉佩、舞人、玉劍飾、帶鉤、印章等十九種,可以說是漢玉之冠。這裡的玉,承襲了中原玉文化的正統,也融匯合了海外異域的風情。

角形玉杯

在出土玉容器中,重中之重乃角形玉杯,用一整塊青白硬玉雕琢而成,呈犀牛角造型,口橢圓,腹中空。

杯底有細軟彎轉的繩索式尾,纏繞在杯身下部。杯口沿陰刻弦紋一週,杯身以淺浮雕和雙鉤法飾勾連雲紋。器體輕薄,拋光琢制俱佳。口沿上微殘,青玉質,半透明,局部有紅褐色浸斑。

漢代玉器“巔峰之作”:南越漢玉

角形玉杯這種獨特的造型,和古代西方傳說用犀牛角製作的酒杯可以解毒有關,雖然玉本身並不能解毒,但工匠仍借鑑這一傳說琢玉而成,希望能給他的主人帶來好運。由於造型獨特,飲酒者每次需將杯中酒一口飲盡。

這就是所謂的“感情深,一口悶”吧。不過,這一口可就是二兩多啊。

漢代玉器“巔峰之作”:南越漢玉

角型玉杯高18.4釐米,口徑5.9-6.7釐米,口緣厚0.2釐米,重372.7克。器表上面線刻一尖嘴獸,佈局巧妙,雕工嫻熟。

相傳犀牛角的酒杯可以溶解毒物,玉雖不能解毒,但玉匠卻借題發揮,匠心獨運,它表明這一時期玉雕在章法佈局、材料運用、技巧發揮上走向成熟。

這件玉器,既是一件美輪美奐的工藝品,又是一件融傳說於現實、引人遐思的實用品,堪稱中國漢玉中不可多得的稀世之寶,也說明南越國玉文化發展水平與中原相當。

絲縷玉衣

南越王墓的主人趙眜顯然是一位“玉粉”。

漢代玉器“巔峰之作”:南越漢玉

在漢代君王的葬禮上,堪稱奢侈品的玉衣風靡一時,願在體而為衣,安君王於九泉。

這2291片玉,用絲線穿系和麻布粘貼編綴而成,這是我國迄今所見的年代最早的一套形制完備的玉衣。

玉衣又稱“玉匣”,是漢代帝王和高級貴族死時穿用的斂服。以玉衣作斂裝的習俗在歷史上曾經風行了三百餘年。漢人迷信玉,以為玉衣可使屍體不腐。

漢代玉器“巔峰之作”:南越漢玉

出土時,因南越王屍體和編綴玉衣的絲線已經腐朽,玉片散落在地,專家花了三年多時間修整復原。南越王的絲縷玉衣是我國迄今所見的年代較早的一套完整玉衣,又是從未見於文獻和考古發掘的新品種,其上衣採用對襟形式也是一大特色。

組玉佩

組玉佩又稱玉佩組飾,指由玉璧、玉璜、玉環等器件,配以瑪瑙、水晶等飾物組合而成的貴重裝飾品。它在古代社會不是隨便的裝飾,有表現身份地位、表達情感和社會交往的作用。

漢代玉器“巔峰之作”:南越漢玉

漢代玉器“巔峰之作”:南越漢玉

漢代玉器“巔峰之作”:南越漢玉

遠離中原正統王朝控制的南越國貴族,在審美情趣上並不是亦步亦趨地追隨中原漢王朝,他們所佩戴的組玉佩仍保持了戰國時期組玉佩的特點,以追求繁複的設計和華麗的裝飾效果為主流。

這既包含了南越工匠個人審美的標榜、個性的張揚,同時也反映了南越國在審美上的地域性特點。

透雕龍鳳紋重環玉佩

透雕龍鳳紋重環玉佩,出土於墓主人的右眼,2000多年歲月的侵蝕令其略顯陳舊。由青白玉雕成,土沁呈黃白色,直徑10.6釐米,厚0.5釐米。

漢代玉器“巔峰之作”:南越漢玉

玉佩呈圓璧形,以圓圈分隔為內外兩圈。內圈透雕一遊龍,兩爪及尾伸向外圈;外圈透雕一鳳鳥,站在游龍伸出的前爪之上。龍尾和後爪伸向外圈,鳳冠及尾羽上下延伸成捲雲紋,把外圈空間填滿。

鳳鳥回眸凝望游龍,龍鳳似喃喃細語,妙韻天成。演繹著古老的龍鳳傳說,表達美好的願望和祝福,也反映了當時工匠對傳統龍鳳題材的嶄新詮釋。

這件玉佩雕鏤精細,構圖完美和諧,主次分明,是漢玉中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它的器形圖案被選為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的館徽。它既體現了鮮明的漢代美學風格,也反映了南越國治玉技術已達巔峰水平。

帶鉤

漢代玉器“巔峰之作”:南越漢玉

帶鉤是古人束腰用的腰帶扣。它一頭有鉤, 一頭有鈕, 用於連接腰帶的兩端,和今天人們普遍使用的皮帶扣造型不同, 但功用相當。

南越王墓放置在墓主人頭箱中的四件玉帶鉤,南越王生前是用來束腰的,而在其死後作為陪葬用器,並被賦予了吉祥寓意,鉤雍容華貴,製作精巧。

四件玉帶鉤中最為精美的是龍虎並體玉帶鉤和八節鐵芯玉帶鉤

漢代玉器“巔峰之作”:南越漢玉

前者青玉質,半透明,玉質晶瑩剔透,保存完好,鉤首為虎頭形,末端為龍形,龍虎雙體並列,彎曲成“S”形。兩體間鏤出一條線縫以示分體。鉤中上部透雕一環,龍張口咬環,伸爪,虎也伸一爪攫環,雕琢精美,構思奇巧。

後者青玉質,局部有深褐色斑。通體圓雕,鉤首為龍頭,勾尾為虎頭。虎頭張目露齒,鉤身為龍虎合體,共8節。有圓孔貫通,用一根鐵線串通。這件帶鉤設計繁複,工藝考究,想必有龍虎相爭之外更加複雜的含義。

圓雕玉舞人

西漢南越王墓還出土過一件雕刻精美的圓雕玉舞人,它也是西漢出土的唯一一件圓雕玉舞人。韓非子曾說過,“長袖善舞,多財善谷”,此玉人所舞或許正是漢代著名的長袖舞。

漢代玉器“巔峰之作”:南越漢玉

那個時代人們將跳長袖舞和積累財富相提並論。女子可以通過跳長袖舞來改變自己的命運。趙飛燕一夜之間飛上枝頭變鳳凰,成為漢成帝的寵妃,就是因為她擅長跳長袖舞。漢高祖最喜愛的戚夫人,史書記載也是著名的長袖舞專家。

這件玉舞人是典型的越人跳楚舞。她頭梳螺髻,輕舒廣袖,臀部微翹,身似無骨;她婀娜多姿,著裝時尚,邊跳邊唱,神情嫵媚。這件玉舞人透露出工匠們對現實社會中完美女性的喜愛和情致。

生者佩玉,以比其德;亡者殮玉,以慰其靈。

漢代玉器“巔峰之作”:南越漢玉

玉,石之美。玉,比王字多一點。即使身為王,也會在時間裡湮沒。有了玉,便多了一點能與時間並肩的力量。

有玉而安。身體因此安住,大地因此安住。安住在對永恆的祈願與嚮往中。

玉的美,即使時隔千年依舊清晰可見。這碧玉般的河流,沿著那些追隨它,熱愛它,需要它的人們的心,流向了整個中國。在它們到達各個不同的地方,在玉匠的手掌,被雕刻成各個不同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