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是如何形成的?中國能算「匯率操縱國」嗎?

一句話版本答案:人民幣匯率就是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人民幣交易價格,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是一個會員制市場,像所有的市場一樣,買賣雙方自願交易,供求關係決定了價格,但中國人民銀行是市場中的最大玩家,對人民幣匯率有近乎決定性的作用。

大家都兌換過美元歐元之類的外幣,但卻很少聽說這個“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有人可能會問,不是帶著身份證直接去銀行換就行了麼,沒錯,你的外匯從銀行換來,而銀行的外匯就是要從這個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買賣來,這就叫做銀行售匯制。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是1994年我國外匯體制改革的產物。匯改以前我國對中資企業施行強制結售匯制度,比如企業賣了五雙鞋賺回了10美元,要統一按照官方5:1的牌價換成50塊錢人民幣,後來又實施了半自願的外匯留成制度,但總之是沒有一個統一的市場,而且還是有點強制的意思,人家企業沒準就想拿著美元呢,憑什麼你非得讓人家結匯呢?這無形之中就打擊了企業出口賺外匯的積極性。

1994年匯率改革之後就不一樣了,結售匯都變成了自願的,你不樂意結匯就把外匯揣兜裡,願意就拿著去銀行,銀行們拿著外匯再去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買賣,買賣規則就像所有市場一樣,誰願意出高價誰就買的著,誰願意便宜賣就能賣得出去,完全自願。比如A銀行有個大客戶要急用一千萬美元,而A手頭又沒有這麼多,於是A跑到外匯交易中心以高於中間價0.1的價格立刻就買到了(當然實際中不會有0.1這麼誇張了)。

外匯交易中心的參與者大部分都是商業銀行,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超級玩家,那就是中國人民銀行(其實這個外匯交易中心就是人民銀行開的)。之所以稱其為超級玩家倒不是因為它有什麼規則上的優勢,買賣規則都一樣,人家是不用外掛的,唯一的特別之處在於這位玩家特別特別有錢,是真·人民幣玩家。

這位玩家的思路是這樣的:既然我想要外匯儲備,規則又是誰出價高誰就能買到外匯,那我就多出錢好了。比如說現在大家都用7人民幣去換1美元,這位玩家就用7.1人民幣換1美元,那麼美元就歸他了,而後可能水漲船高,大家也打算用7.1人民幣去換1美元了,這位玩家就再加點錢,加到7.2人民幣。總之,只要這位爺想買,總能買的到,這樣賣家肯定非常高興,其他買主也心服口服。這個匯率從7變到7.1再變到7.2的過程就是人民幣貶值的過程,這個購匯的過程就是我國外匯儲備積累的過程。所以雖然匯率是由市場機制決定的,但其實央行有非常大的控制權。

有人可能會問,這位超級買家的錢是從哪來的啊?乍一聽可能是個傻問題,人家可是央行啊,不差錢。但請再考慮一下,央行的“有錢”是像比爾蓋茨那種資產11位想買啥買啥的有錢麼?

不是。央行購匯的過程其實也是發行貨幣的過程,每一次它用6.2元人民幣換來1美元,就是它向經濟體投放了6.2元人民幣的過程,也是它負債增加6.2元人民幣的過程。中國四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就是這麼來的

人民幣匯率是如何形成的?中國能算「匯率操縱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