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淡出貿易爭端清單,中國進口遭受影響有限

近期中美貿易爭端仍是市場矚目焦點,而中國為應對8月7日的美國第二輪關稅計劃,也公佈了新的加稅產品名單。而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清單中不再包含原油,這一變化有別於6月時公佈的清單內容。為什麼原油在本輪“消失”,我們一起來看下各中原委。

原油淡出貿易爭端清單,中國進口遭受影響有限

眾所周知中國是全球原油第二大消費國,且原油對外依存度已高達70%左右。2018年第一季度,美國曆史上首次躋身中國進口原油來源地Top10,可謂亮眼。這意味著,美國也已成為中國最為重要的進口來源國之一,貿易密切度正在提升。中國從美國進口原油,主要看中其輕質化品質和一定的價格優勢。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從美國進口原油佔進口總量比例達3.5%,為歷史最高。

原油淡出貿易爭端清單,中國進口遭受影響有限

從上圖可以看出,2018年美國原油出口的主要流向中,中國已躍居第一位,消耗了美國出口原油五分之一的量,且以微弱優勢力壓加拿大。這意味著,中國已成為美國原油的頭號買家和大客戶,在美國原油貿易中的地位同樣舉足輕重。

本輪原油從清單上“消失”,說明其不合適加入選項,是權衡利弊的結果。首先,一旦原油進入加稅清單,中國將失去一個Top10的進口來源地,而中國尚處於進口高依存度和積累戰略儲備時期,顯然這種代價並不是非付出不可的,也有違我國維穩自由貿易的原則;其次,貿易是雙方的連結。對於美國而言,如此將失去自家原油的最大買家,同樣可謂損失慘重,壓力更甚於中方。一旦加稅,對於美國原油供應商也將是不小的打擊。從中美原油貿易來看,目前仍處於迅速發展和高度合作階段,穩則雙贏,急則雙敗。

之前市場曾有傳聞說中聯化已暫停進口美國原油,但經瞭解消息並不屬實。作為國內最大的原油進口及貿易企業,6月原油一度被加入清單勢必會對其操作心態形成一定影響,但此番原油“淡出”清單後,預計美國原油的進口之路仍將維持正常化狀態。

2018年1-7月,中國累計進口原油2.6億噸,較去年同期增長5.6%。雖原油一度成為中美貿易的隱憂,同時未來伊朗出口也存不確定性,但在經濟復甦和需求整體向好的環境下,中國進口原油方面遭遇的影響有限,今年穩中趨升的基調難以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