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厚的「清室優待條件」都有哪些內容?革命後清廷爲何沒有退回東北?

魚魚魚__出沒


實際上,現在網上看到的《清室優待條件》不是1912年清朝當政者提出的原樣交涉內容。

下面復錄一下兩方交涉前未做更改的《清帝退位詔書》以及兩方交涉後的《清帝退位詔書》

甲、關於大清皇帝優禮之條件。(加黑字體為原文)

當時革命黨看罷第一款就直接提出了不同意見:首先有人大罵,“清帝已經退位,清朝已經滅亡,還談何大清?”然後,又有人不滿意“優禮”二字。於是,有議員便提出改為“清帝退位後優待之條件”。但是畢竟有些議員還是於心不忍,便提議將“退”字改為“遜”,給清室留了點臉面。最後,甲、關於大清皇帝優禮之條件”這幾個字改為了“甲、關於清帝遜位後優待之條件。”

第一款,大清皇帝尊號,相承不替,國民對於大清皇帝,各致其尊寵之敬禮,與各國君主相等。

革命黨曰,“清帝已經退位,我們還要繼續尊崇他幹甚?真是豈有其理?”於是便將第一款改為:清帝遜位之後,尊號仍存不廢,以待外國君主之禮相待。

第二款,大清皇帝歲用,每歲至少不得短於四百萬兩,永不得減額。如有特別大典,經費由民國擔任。

此條經革命黨商議後,將四百萬兩改為四百萬元,又將”特別大典“四字刪去。最後改為“清帝遜位之後,每歲用四百萬元,由中華民國給付。

第三款,大內宮殿或頤和園,由大清皇帝隨意居住,宮內侍衛護軍官兵,照常留用。

革命黨曰:“清帝既然已經退位,那麼大內宮殿就不應該再住下去。”有人附議,“讓他去頤和園住。”但是又有人打岔說,“頤和園規模宏偉,樓宇巍峨,讓他去住豈不是便宜了他!”最後,還是有議員顧及“優待”二字將第三款改為“清帝遜位之後,暫居宮禁,日後移居頤和園。侍衛人等,照常留用。”

第四款,宗廟陵寢,永遠祭祀,由民國妥慎保護,負起責任,並設守衛官兵,如遇大清皇帝恭謁陵寢,沿途所需費用,由民國擔任。

革命黨曰:“清帝要花錢拜祭他家祖宗,幹啥要民國出錢當這冤大頭?要是他藉著拜祭祖宗每天都出去瘋玩,那我民國不得賠個底朝天嘛!”於是,第四款改為“清帝遜位之後,其宗廟、陵寢,由中華民國酌設衛兵,妥慎保護。

第五款,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敬謹妥修,其奉安典禮,仍如舊制,所有經費,均由民國擔任。

對於光緒帝的陵寢問題,革命黨沒有多大意義,畢竟光緒帝也是一位銳意改革的不幸君主。但是為了防止清室藉機索要錢財,他們便做了略微改動,“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禮,仍如舊制,所有實用(這二字可謂關鍵)經費,均由中華民國支出。”

第六款,宮內所用各項執事人員,均由大清皇帝留用。

革命黨曰:“我們既然成立了民國,那就是要人人平等。清宮舊時任用閹人,現在哪能照樣依他?”於是,第四款便改為了“宮內所用各項執事人員,可照常留用,惟以後不得再招閹人。”

第七款,凡屬大清皇帝原有之私產,特別保護。

革命黨對這條沒有多大異議,不過還要警惕滿清玩鬼心眼。於是,第七款便改為“清帝遜位之後,其原有私產,由中華民國(增添三字)特別保護。”

到了第八款,革命黨看完異口同聲地說了兩個字,“作廢!”

摘錄如下:第八款,大清皇帝有大典禮,國民得以稱慶。

看到第九歀,革命黨們又火了起來:第九款,禁衛軍名額俸餉,仍如其舊。

本來這幫禁衛軍說白了就是給清朝歷代皇帝看家護院的,既然清朝已經滅亡,就不該擁有任何武裝力量,所以應該立馬遣散。但是考慮到這些人熟悉行伍,慣於戰鬥,怕這些人一旦被裁撤會變為無家可歸的土匪禍害人間。於是,第九款便改為了“原有之禁衛軍,歸中華民國陸軍部編制,額數俸餉,仍如其舊。”

乙、關於皇族待遇之條件:

第一款,王公世族,概仍其舊,並得傳襲。其襲封時,仍用大清皇帝冊寶,凡大清皇帝贈封爵位,亦用大清皇帝冊寶。

將“乙、關於皇族待遇之條件”改為“乙、關於清族待遇之條件”。第一款中除了保留“王公世族,概仍其舊”,其餘全部刪除。

第二款,皇族對於國家之公權,國民同等。

文字遊戲向來是中國曆代文人樂此不疲的,所以革命黨人將第二款改為了“清皇族對於中華民國國家之公權及其私權,與國民同等。”

第三款,皇族私產,一體保護。第四款,皇族免兵役之義務。

對於此兩款,革命黨人不加刪改,只在皇族前加了一個“清”字

“清皇族私產,一體保護。”“清皇族免當兵之義務。”

丙、關於滿、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條件:

一、與漢人平等;二、保護其原有之私產;三、王公世襲,概存其舊;四、王公中有生計過艱者,應設法撥給官產,作為世業,以資補助;五、先籌八旗生計,於未籌定之前,八旗官兵俸餉,仍舊支放;六、從前營業、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各州縣聽其自由入籍;七、滿、蒙、回、藏原有之宗教,聽其自由信仰。

這七款除了將第四款改為“王公中有生計過艱者,設法代籌生計”,第五款中官兵改為“官弁(bian)”之外,其餘都未更改。

最後詔書末尾還有寥寥數語,革命黨人也對其做了修改。

原文:以上條件,列於正式公文,照會各國,或電達駐荷華使,知會海牙萬國平和會存案。”

刪改後:以上條件,除丙款各條另行宣佈外,餘均列入正式公文,由中華民國政府,照會各國駐華北京公使。


最後,這份改好的詔書立即被傳到全權總理對革命黨洽談事務的袁世凱手中後,他便立即呈給了隆裕太后。隆裕太后不過是個帶著王冠的普通婦人,她隨後又召集了曾經的攝政王載灃等還沒有逃出北京的王公大臣,對革命黨改好的詔書進行研究。這些王公大臣看完,一致要求將甲、第一款中的“相承不替”四字加入,但是革命黨卻堅決不同意。操作兩方議和的實權人物袁世凱假裝請示隆裕太后如何處理?隆裕太后同意不加這四個字。袁世凱又提議隆裕太后可以叫來王公們繼續商量,隆裕太后說了一句話,“他們一大半人早就帶著家財跑了,就是剩下的寥寥幾人也是不中用的傢伙,既無才亦無力,事已至此,你看著辦吧!”為何隆裕太后如此說呢?

原來,當時革命黨並沒有佔據壓倒性優勢,雖然他們攻佔了武漢三鎮。清朝隨後也調派了官員指揮清朝唯一有實力鎮壓革命黨的軍隊——北洋軍,但北洋軍卻拒不聽令。可是,等到清廷請出北洋軍的締造者袁世凱後,馮國璋等北洋官兵便立即奪回了武漢三鎮中的兩鎮,且兵鋒直指武漢。就從這一點看,當時失去軍權的清朝皇族已經成了革命黨和袁世凱的夾心餅乾,乾巴巴的傀儡。

而且,當時清朝23省僅剩下河北和河南的部分地區,外加京畿之地。同時,山西巡撫吳祿貞正擁兵石家莊,對北京也是虎視眈眈,而且東三省的掌權人趙爾巽已經變相獨立。所以,就算清廷退回東北繼續抵抗也毫無獲勝希望,弄不好會惹怒革命黨而滅族亡種。趁著還有些許微薄資本,還能談談條件!

於是,袁世凱便回覆革命黨已經談妥,在拍發電報前,袁世凱擔心這幫皇族人員再起波瀾阻擋自己奪權的美夢,於是便將甲中的“遜”字改為“辭”。末尾,清朝於1912年2月12日宣佈退位。2月15日,袁世凱接過了孫中山臨時大總統的寶座。


大福讀史


優待清室的條件主要有:

  1. 清帝尊號不廢。
  2. 每年撥付400萬白銀,由民國政府派發。
  3. 清帝暫居紫禁城,日後遷往頤和園。
  4. 奉祀清宗廟,有國民政府派人維護。
  5. 光緒陵如制妥修。
  6. 宮內執事人員照常使用,不得再使用閹人。
  7. 清帝私有財產有民國政府管理。
  8. 原禁衛軍編如陸軍部,奉祿如數照舊。

第二項《關於清皇族待遇之條件》。

  1. 王室公爵概仍其舊。
  2. 皇族與民國公民有同等權利。
  3. 皇室私產一體保護。
  4. 皇族免服兵役。

第三項《關於滿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條件》。

  1. 各族人民平等。
  2. 保護私有財產。
  3. 王公世爵概仍其舊。
  4. 民國為生活過艱的王公代籌生計。
  5. 先籌八旗生計。
  6. 從前營業、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各州縣聽其自由入籍。
  7. 自由信仰。

實際上這是革命黨人和清朝妥協的結果。事實上武昌起義的時候革命黨人力量還很薄弱,由於四川保路運動的發展,鄂軍西調,武昌空虛。

歷史就是這麼奇怪,孫中山精心策劃的廣州起義失敗了,一個陰差陽錯的武昌起義卻成功了。就像英國國會對鴉片戰爭的激烈辯論中,以271對262票的微弱優勢通過的。而法國大革命攻佔巴士底獄的時候只有7個犯人,4個造假者,1個伯爵(生活不檢點),2個精神病。


而武昌起義的時候,革命黨人連一個像樣的領導都沒有。最後無奈找了當時的一個協統,也就是旅長那麼大的官,還是刀架在脖子上才他才同意擔任首領,當時這位協統還曾經親手槍斃過一個革命黨人。他就是日後被推選為大總統的黎元洪。可見起義準備的有多倉促。但是它卻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僅僅兩個月後就有15個省宣佈獨立。

而清朝的實力仍在,特別是新軍力量強大。但是新軍掌握在袁世凱的手中,清朝不得不請袁世凱出山。袁世凱出山後,很快就攻克了漢口。革命黨人的力量相對新軍來說也就是烏合之眾。但是袁世凱並不打算消滅革命黨人,他要利用革命黨人獲取更大利益。袁世凱和革命黨人進行了秘密談判,為避免分裂,孫中山宣佈只要袁世凱贊同清帝退位,就辭去大總統職位。



清帝退位詔書對於中國來說,非常重要。它規定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這保證了完全接收清朝領土合法性。為避免各族中國領土的完整性提供基礎。


漁耕樵讀


清室優待條件有:一是每年四百萬兩作為皇室用度,每年不斷。二是皇帝退位後,可以住在北京或避暑山莊。三是皇帝退位後,還可以擁有自己的皇帝位,但不得干預政事。四是各個王公大臣世襲爵位終身。五是旗人發給口糧直到有能力養活自己。六是除皇帝外王公大臣均有權利參加大總統選舉。清廷退位後不回東北的原因是旗人早就失去了魚獵民族的英氣了,自然環境也十分惡劣,沒有旗人吃的起這份苦。


春風得憶3


辛亥革命之後,滿清為什麼沒有像蒙古一樣,退出中原,返回東北老家固守根據地,以圖東山再起,而是接受了滿清優待條例,在北京待了下來呢?

這個問題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

首先是東北是否還能回得去?東北確實是滿清的發祥地,而且在清朝也一直對漢人移民開墾採取了嚴厲的禁止措施。但是到晚清之後,這個情況就已經變了。在滿清滅亡之前的新政改革中,在國內外的強烈呼籲之下,滿清就不得不放鬆了對漢人移民墾荒的禁止措施。

這之後,山東、河南等地的漢人向東北地區移民進行得很快。最後,清朝也改變了在東北只蛇將軍,而不設像內地一樣的總督的措施,設立了總督,其中徐世昌就擔任過東三省總督。到滿清滅亡的時候,東北的漢人數量已經非常大,滿族人口比例大幅縮小。這樣,如果滿清在關內無法立足,到東北也同樣無法立足。

其次,接盤的北洋政府會不會允許滿清皇室退回東北,在東北另外建立一個政權,與北洋政府想頡抗?當然不會允許,因為這就意味著要把東北從中國版圖上分裂出去。作為一個新成立的政權,當然不會眼睜睜的看著這個結果發生,更何況袁世凱當時已經完全控制了北京,如果他放滿清皇室退回東北,就等於他自己同樣把東北分裂出去。這對剛要接盤的政權來說,當然是大失民心的事,是不能做的。

第三,滿清滅亡的時候,滿族還有沒有機會逃回東北?元朝滅亡後,蒙古之所以能順利逃回草原,是因為當時蒙古還有大量的軍隊,而且,是在北伐的明軍到達北京之前,元順帝就已經決定放棄大都,退回草原地區去了。也就是說,蒙古當時還有逃走的機會。但滿清決心遜位,就是因為北京已經完全在袁世凱的掌控之下,滿清的命運完全不能由自己決定,所以根本沒有能力逃回東北。

第四,滿清雖然長期優待本民族的滿族人,並且當成依靠力量,但到滿清滅亡的時候,滿族本身早已經習慣了關內養尊處優的生活,既不習兵,也沒有其它生存能力,又分散駐紮在全國各地,力量比較分散,完全沒有可能跟著滿清皇室一起退回東北。主觀上不願意,客觀上也不可能。

第五,在南北和談過程中達成的對滿清皇室的優待條件至少還為滿清皇室保留了最後的一點顏面,雖然放棄了政權,但養尊處優的生活仍然是有保證的。不但如此,滿清的小朝廷還保留了故宮,可以繼續在故宮裡稱孤道寡,關起門來當自己的小朝廷的皇帝,按原來的生活方式生活,北洋政府則以對待外國君主之禮對待滿清皇室。

其實,袁世凱對待滿清的方式很像曹丕篡位之後對待漢獻帝的方式,漢獻帝就可以在自己的陳留王封地內繼續享受天子禮儀,繼續以天子利益祭祀漢朝的歷代皇帝,不用按照曹魏的年號紀年。之後,司馬炎篡魏之後,對曹魏末代皇帝曹奐也是用了同樣的處理方式。在這個意義上,袁世凱實際上是把辛亥革命從帝制到共和的轉變,當成了一次封建王朝之間的帝位禪讓。

反過來說,雖然客觀條件完全不允許滿清皇室退回東北,割據一方,等待時機,東山再起。但如果滿清皇室真的退回東北,另外建立一個政權,也是新成立的民國政府所不能接受的。對有著大一統傳統的中國來說,即便發生了政權更替,東北在當時中國人眼裡,也已經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政權都不能允許它分裂出去。


蕭武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短短兩個月間,全國14個省份紛紛宣佈獨立,清廷的統治頓時土崩瓦解。北方實力派,掌握北洋新軍的袁世凱,趁機與孫中山和談,並逼迫清廷退位。最終,清廷與袁世凱達成協議,溥儀頒佈《退位詔書》,清廷正式退位,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帝制,正式宣告滅亡。袁世凱與清廷達成的清室優待條件都是什麼呢?

第一項《關於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優待之條件》。 共8款:
(1)清帝尊號仍存不廢,中華民國待以各外國君主之禮;
(2)清帝歲用400萬兩由民國政府撥發;
(3)清帝暫居宮禁,日後移居頤和園,侍衛人等照常留用;
(4)清帝宗廟陵寢永遠奉祀,民國政府酌設立衛兵保護;
(5)光緒陵寢如制妥修,民國政府支付實用經費;
(6)宮內各執事人員可照常留用,惟不得再招閹人;
(7)清帝私產由民國政府特別保護;
(8)原禁衛軍歸民國陸軍部編制,額數、俸餉仍如其舊。
第二項《關於清皇族待遇之條件》。 共4條: (1)王公世爵概仍其舊;
(2)皇族具有與國民同等的權利;
(3)皇族私產一體保護;
(4)皇族免服兵役之義務。
第三項《關於滿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條件》。 共7條:
(1)與漢人平等;
(2)保護其私有財產;
(3)王公世爵概仍其舊;
(4)民國政府為生活過艱的王公代籌生計;
(5)先籌八旗生計,在未籌定前,其俸餉仍舊支放;
(6)從前營業、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各州縣聽其自由入籍;
(7)聽其自由信仰原有宗教。


從上述條款可以看出,袁世凱對清廷的優待條件還是很豐厚的。當然對於清廷而言,從一個龐大國家的統治者變為只能蝸居紫禁城,自然算不上多麼美好。為什麼清廷不撤往他們的龍興之地——東北呢。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因為:

第一,東北在晚清之前,一直受清朝政府的嚴密封鎖,不允許廣大漢人前去開墾,東北地廣人稀,環境惡劣。1904年日俄戰爭後,東北成為日俄爭奪中國東北的戰場,土匪遍地,經濟崩潰,尤其是清廷習慣了養尊處優,龐大的八旗子弟又不事生產,此時的東北根本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供養清廷。


第二,日俄戰爭後,東三省南部成為日本的勢力範圍,北部依然由沙俄佔據,列強尤其是日本和俄國,此時的東北已經幾乎成為列強的半殖民地,沒有列強的支持,清廷根本不具備在東北立足的基礎。

第三,東北自開禁以來,大量山東、河北等地的漢人遷至東北,也就是說,此時的東北以漢人為主。很顯然,以漢人為主的東北人民,必然不會支持清廷,在東北搞割據,清廷根本沒有民眾基礎。

所以,並不是清廷不想退往東北割據,而是根本不具備條件,更不會成功。事實上,八旗子弟中的一部分頑固分子曾經組成宗社黨,也曾妄圖佔據東北復辟。甚至還在日本人的支持下發生過刺殺張作霖的事件,但最終不成氣候,宗社黨被張作霖平定。


鳶飛九天2018



關於清室優待條件,其他回答已經很詳細了,我就不再重複了,先撿重要的條件說說,再具體說說清廷為何沒有退回東北祖地。

個人覺得以下五點對於已經退位的清室小皇帝最為重要。

一、清帝尊號仍存不廢,中華民國待以各外國君主之禮。

二、清帝歲用400萬兩由民國政府撥發。

三、清帝暫居宮禁,日後移居頤和園,侍衛人等照常留用。

四、宮內各執事人員可照常留用,惟不得再招閹人。

五、清帝私產由民國政府特別保護。

這些優待條件意味著清廷並沒有徹底亡國,小朝廷班子繼續在紫禁城內居住運轉,宣統年號也繼續在紫禁城使用,溥儀還享有外國君主之禮儀,對於前清遺老擁有巨大的影響力。還有民國政府每年給的歲月之錢也是天價的,當然民國政府也是經常拖欠的。

這套封建制度的保留,與民國的觀念無疑是衝突的,說明了辛亥革命並沒有徹底成功。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溥儀趕出紫禁城。還修改了部分優待條件,主要有兩點:一、大清宣統帝從1924年10月起永遠廢除皇帝尊號。二、清室按照原優待條件的中第三條,即日移出紫禁城,以後要自己選擇住所,但民國政府仍負保護責任。使自己趕走溥儀成為合法化,並且順便廢了他的皇帝尊號。

也就是說1924年以後,清室的優待條件其實算是名存實亡了,雖然對於皇帝和皇族有諸多優待,但是民國亂世裡政府多是拖欠不給。


再說說滿清為什麼沒有退回東北祖地。

這個疑問相信是很多人都想問的,稍微瞭解點歷史的小夥伴應該知道當年同樣少數民族的元朝政權,在亡國後就退回了漠北老家,而清廷為何不退呢,主要有兩點:一是沒條件退二是清室優待條件還不錯,沒必要冒風險退回關外。

清末中國的局勢嚴重至極,除去明面上無數的割地賠款及其沿海有借無還的租界。還有被列強慢慢蠶食實際控制的疆域。這些被實際控制的疆域有大半個中國之大了。

西方列強之前沒有將中國徹底變成殖民地,主要在於中國太大,誰也不想看到對方一口氣吃下一個胖子,互相牽制比如說三國干涉還遼事件。還有就是文明體系的不同,殖民難度過大。所以選擇了以清政府為代理商似得壓榨中國。到了清末隨著時間發展,西方列強的勢力範圍也開始定型,所以大半個中國被列強實際控制著,清廷的祖地東北就被沙俄與日本控制著。

沙俄與日本對於東北的控制已經接近於深化,甚至為了爭奪東北控制權,在1904年爆發了第一次日俄戰爭,當時清廷面對自己祖地上的戰爭,竟然無能的選擇了中立,可見清廷對於東北的控制已經名存實亡了,只剩下名義上的所屬了。

東北為沙俄與日本控制,這兩個國家都是狼子野心,一個比一個狠毒,清廷退回東北東山再起想都不要想,輕則傀儡,重則利用完以後被屠族。當然不敢回去。

辛亥革命時南方革命黨一方面自身實力不足一方面他們提倡的是五族共和。所以對於清室的安排當然是極為重視,自然是提出了優待條件來給清室更是給其他民族吃一顆定心丸。在這種情況下,沒有退路的清廷自然是接受了優待條件,沒有退回東北。


宋安之


清廷沒有退回東北,是因為滿清沒有實力在東北獨立建國了。

滿清自建立起,認為東北是龍興之地,示東北為自留地,用康熙20年基本建成的柳條邊來阻攔漢人前往東北拓荒、打獵、採人參,對於違反禁令的漢人,採取極其嚴厲的打擊措施。



但是隨著關內人口增長,土地資源缺乏,眾多缺乏土地的農民冒著生命危險前往東北開荒,柳條邊就形同虛設了。到了1860年,見阻攔不了前往東北的漢人,清廷隨廢棄柳條邊,著名的闖東北自此開始迎來高峰期。到了辛亥革命時期,東北漢人已經達到數千萬,成立了很多漢人武裝。


闖關東的電視劇正是講的那段歷史。

清廷之所以沒有回東北,原因有以下

一、東三省的實力派不支持清廷,甚至反對清廷。東三省總督趙爾巽也曾準備迎接聖駕,但張作霖等地方實權派極力阻撓,陸軍新軍第二混成協統領藍天蔚甚至組織了革命起義



二、清廷沒軍隊,滿清在東三省的留守部隊實力不足、留守東北八旗兵,不過數萬。實力遠比東北新軍差清廷最後的心腹八旗兵,分佈全國十幾個省,京城八旗早已經荒廢。而各地駐防八旗,多在革命中被殲滅。

三、清廷沒錢,搬家可是個大工程,沒錢不行。滿清為了湊足袁世凱新軍的開撥費,差點把紫禁城都當了。想回東北,更是沒錢。



清廷在沒軍隊、沒錢 、東北漢人反對的情況,自然沒法回東北。這對於清廷來說,反而是好事,因為清廷若執意回東北獨立建國,那就是叛國,極有可能會被殲滅,也就自然沒有清廷後來的優厚待遇。

清廷優厚待遇條件有兩款,一是皇帝待遇,二是皇族待遇,如下:

皇帝待遇

一、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尊號仍存不廢,中華民國以待各外國君主之禮相待。

二、大清皇帝辭位之後,歲用四百萬兩,俟改鑄新幣後,改為四百萬元。此款由中華民國撥用

三、大清皇帝辭位之後,暫居宮禁,日後移居頤和園。侍衛人等,照常留用

四、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其宗廟、陵寢,永遠奉祀,由中華民國酌設衛兵,妥慎保護。

五、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禮,仍如舊制,所有實用經費,均由中華民國支出。

六、以前宮內所用各項執事人員,可照常留用,惟以後不得再招閹人。

七、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其原有之私產,由中華民國特別保護。

八、原有之禁衛軍,歸中華民國陸軍部編制,額數俸餉,仍如其舊。

皇族待遇之條件:

一、清王公世爵,概仍其舊

二、清皇族對於中華民國國家之公權及私權,與國民同等。

三、清皇族私產,一體保護

四、清皇族免當兵之義務。

從條件上看,滿清皇帝的尊號、宗廟、侍衛等都保留,每年四百萬兩白銀的補貼,滿清的王爺貝勒,依然還是王爺貝勒,財產還受保護,卻無任何對國家的義務,好不誇張的說,清廷優厚條件是讓滿清皇室皇族成為寄生蟲,在全國餓殍遍地的情況下,一年仍然有400萬兩白銀供其揮霍,對比下日本的天皇捐錢買軍艦,高下自然清楚。



好在,清廷智商欠費,在參與張勳復辟後,已經違背了清廷退位的條件,民國自然就沒有再繼續優待滿清皇室的理由,不再支付款項,清廷揮霍成性,又不懂經營,無以為繼,不得不販賣文物度日,北京很多文物,都是宮中為生活偷偷賣出去的。


L夕惕若


袁世凱進宮逼皇帝退位,答應每年給500萬大洋,還舉了法國的例子,皇帝沒有退位而被殺。皇帝發了退位詔書,把國家的統治權交給袁世凱,才保證了中國沒有分裂。如果清廷退回東北,東北和蒙古將會獨立,因為革命黨的口號就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那時中國將只剩下關內土地,再也不是強國


達o芬奇密碼


“清室優待條件”是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與清廷議和代表達成的關於清朝和平退位的共識,共有三個部分:

第一項《關於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優待之條件》(共8款):

1、清帝尊號仍存不廢,中華民國待以各外國君主之禮;

2、清帝歲用400萬兩由民國政府撥發;

3、清帝暫居宮禁,日後移居頤和園,侍衛人等照常留用;

4、清帝宗廟陵寢永遠奉祀,民國政府酌設立衛兵保護;

5、光緒陵寢如制妥修,民國政府支付實用經費;

6、宮內各執事人員可照常留用,惟不得再招閹人;

7、清帝私產由民國政府特別保護;

8、原禁衛軍歸民國陸軍部編制,額數、俸餉仍如其舊。

第二項《關於清皇族待遇之條件》(共4條):

1、王公世爵概仍其舊;

2、皇族具有與國民同等的權利;

3、皇族私產一體保護;

4、皇族免服兵役之義務。

第三項《關於滿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條件》(共7條):

1、與漢人平等;

2、保護其私有財產;

3、王公世爵概仍其舊;

4、民國政府為生活過艱的王公代籌生計;

5、先籌八旗生計,在未籌定前,其俸餉仍舊支放;

6、從前營業、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各州縣聽其自由入籍;

7、聽其自由信仰原有宗教。

(堅持不退位的肅親王善耆)

其實,回答了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為什麼清朝不退回東北繼續抗爭。其實清朝皇室想過退回東北,畢竟那裡是他們的大本營。其中最為積極的就是肅親王善耆,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女間諜川島芳子的生父。他在清末組建宗室黨,堅持抗爭,也拒絕在退位詔書上簽字,以至最後和日本人合作,頑固到底。

(同意優待條件的代表慶親王奕劻)

但是善耆這樣的畢竟是少數,當時清朝皇室看見“優待條件”後大多不願意抗爭了。雖然清朝在東北還存留有一部分實力,但說白了還是那些老舊的裝備部隊,完全已經不是南方新軍的對手了。何況優待條件非常誘人,雖然沒有了權力,但生活待遇並不會變差,這些皇室成員擔心一旦輸了,這條件也就泡湯了。最後,皇室中最舉足輕重的兩人攝政王載灃和慶親王奕劻都支持同意這份和談條件,隆裕太后頒佈詔書,清廷簽字退位。

(馮玉祥廢除有待條件趕清室出宮引發溥儀前往東北投靠日本人建立偽滿洲國)

有待條件為穩定清末民初的局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正是由於優待條件,清朝決定放棄抵抗,避免了長時間的戰亂,也避免了因清廷退守東北而可能造成的國家分裂。但1924年馮玉祥發動政變廢除有待條件,溥儀被趕出宮,才有了後來到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如果能用柔性方法逐步過渡消弱清室待遇的話,情況可能會好一些,當然了,歷史不能假設。


伊耆角木


革命後根據優待條件滿清皇室還佔據紫禁城以及各王府,還有一幫遺老遺少,自己搞自己的帝制,退回東北立馬餓死。但是一批遺老餘孽賊心不死,非要搞復辟,最後被馮玉祥趕跑。這幫滿清餘孽竟然勾結倭寇在東北搞了個偽滿洲國,真是無恥至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