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鐵血宰相,其離奇死亡,被稱爲「大唐國恥」!

唐朝自安史之亂後,開始由強盛走向衰敗,各地的藩鎮割據勢頭也越來越不可遏制。特別是魏博、成德、幽州等“河北三鎮”被安史所把持著,各節度使自統其兵、自有其地、自領其民,稅賦不輸中央、王化不入河北,儼然成了名義上屬於中央的獨立王國。

唐代宗時,朝廷曾兩度征討,到都不了了之、草草收場。河北三鎮由此大受鼓動,更加驕橫跋扈。到德宗時更是發展為河北、淄青、山南東道等鎮連兵作亂,局面愈發糜爛。而德宗在削藩戰爭徹底失敗後,精神上深受打擊,由即位之初的勵精圖治,變得過且過,貪財如命。各割據藩鎮因此利用德宗的姑息綏靖,進一步強化了割據自雄的獨立狀態,使得中央對藩鎮的更加失控。

大唐鐵血宰相,其離奇死亡,被稱為“大唐國恥”!

元和九年(814年),淮西鎮節度使吳少陽病死,其子吳元濟自任留後,並四處攻略,洛陽告急。當時有主戰派宰相武元衡主張應該討伐淮西鎮,受其鼓舞及唐憲宗本身也想要有所作為,於是決定對淮西鎮用兵。

武元衡的曾祖父武載德是武則天的堂兄弟,家族世代為宦。武元衡自幼就天資聰穎,才華橫溢,德宗建中年間參加科舉考試,因詩賦文佳,位列進士榜首,因此深受皇帝賞識,一路高升,做到了宰相高位。由於他為人正直,對唐朝的毒瘤藩鎮割據深惡痛絕,因此在他當上宰相後,就開始大刀闊斧的採取措施,人稱“鐵血宰相”。

然而也正是因為他對待軍閥的強硬態度,最終為他引來了殺身之禍。

大唐鐵血宰相,其離奇死亡,被稱為“大唐國恥”!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三日凌晨,報曉的晨鼓剛剛敲過,天色還沒有大亮。宰相武元衡從家裡出來,趕赴大明宮去上朝。暗夜中,早有幾個黑影身懷利器,悄然潛行,向他跟蹤而去。剛出靖安裡東門,一支利箭就飛馳而至,射滅了隨從提著的燈籠,街上頓時黑了下來。等到護衛們圍湧而上,重新點上火把時,才發現宰相武元衡已經變成一具沒有頭顱的屍體直挺挺躺在血泊中。

刺客殺人之後,又在金吾衛、府衙、縣衙留下紙條,上面寫著“毋急捕我,我先殺汝。”不要忙著捉拿我,否則,我將先殺你。如此張狂的言行,簡直是對大唐朝廷的羞辱。於是一時間輿論譁然,京城戒嚴。唐憲宗更是憤怒,直接開出一萬貫賞錢並五品官銜捉拿兇手。

經過一番周折後,刺客終於被捉拿歸案,然而審訊的結果卻使唐憲宗大吃一驚,原來幕後指使人是另一個節度使李師道。李師道因與吳元濟有勾結,今見朝廷征剿淮西鎮感到恐懼,於是才決定刺殺武元衡等主戰派,李師道認為如果武元衡死了,那麼其他宰相就不敢主持征討事宜,就會勸說唐憲宗停止用兵。

大唐鐵血宰相,其離奇死亡,被稱為“大唐國恥”!

然而即使李師道最終如願殺了武元衡,也沒能阻止唐憲宗的削藩之心。遠有藩鎮自安史之亂以來的囂張,近有淄青節度使李師道刺殺宰相武元衡時對朝廷尊嚴的踐踏,都使得唐憲宗對藩鎮不可能再縱容姑息。於是在唐憲宗的用兵下,不僅很快平定了淮西之亂,也相繼平定了河北三鎮、淄青,使唐王朝出現了自安史之亂以來從未有過的統一局面,史稱“元和中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