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大漢王朝的延續,呂雉明知是”國恥“依然這樣做!

後世把呂雉和唐朝的武則天併成為“呂武”。我們知道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而被熟知。而呂雉又何德何能能夠和武則天並稱呢?

談到呂雉,就不得不聊到她發明的人彘。司馬遷在《呂太后本紀》中不動聲色的把她描述成了一個陰險而且歹毒的存在。而她和戚夫人的恩怨則成了最好的例證。她將戚夫人的手腳全部砍斷,玩掉眼睛,割掉舌頭,扔進廁所當中,任她在汙穢中掙扎,慢慢死去。

為了大漢王朝的延續,呂雉明知是”國恥“依然這樣做!

如此殘酷的死刑歷史罕見,因此呂雉在歷史中名聲並不好聽。

但她死後,卻依然享受著皇帝的待遇,

長陵合葬著漢高祖劉邦和呂雉,考古學家發現呂雉的後陵規模和劉邦的陵墓一摸一樣。這在等級制度森嚴的漢朝是難以想象的。一般來說,後陵皆在帝陵的東側,墳丘會比帝陵小一些。但呂雉的後陵卻和劉邦的帝陵墳丘大小一致,這代表這她在死後享受著皇帝等同的政治殊榮和厚葬規格。

為了大漢王朝的延續,呂雉明知是”國恥“依然這樣做!

呂雉對於漢王朝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外戚專權一度成了大漢王朝的心理陰影。中國自古都是母憑子貴,但呂雉之後,大漢王朝的太子生母大都下場悽慘。皇帝在冊封太子之後,為了保證自己孩子不會被外戚把持朝政,往往都會在自己死前把太子生母賜死。

儘管如此,大漢王朝還是給了呂雉死後無上的尊榮。

和今天鼓吹的“不和親”的明朝不同,呂雉在處理匈奴問題上,一直都採取“和親,和談”的態度。甚至在單于送來言辭不敬的國書後,呂雉還是忍下怒吼,贈送單于車馬作為禮物,以宗室女為公主和親,避免和匈奴之間發生戰爭。

在今天看來,大漢王朝居然如此喪權辱國,可正是呂雉的忍讓,給了國內修養生息的時間,才給了漢武帝大敗匈奴的機會。西漢初期,國家經過大戰幾乎一貧如洗。當時國家要建造皇陵和宮殿。在蕭何的組織下,兩個修建的規模無比巨大。漢高祖劉邦氣的睡不著,喊來蕭何大罵為何要如此勞民傷財。

原來當初秦王朝就是因為修建宮殿和陵墓而大肆奴役人民,民眾揭杆而反。而劉邦就是其中之一,因此漢高祖甚至要給民眾休養生息的重要性。蕭何則深知劉邦作為第一個平民出生的皇帝,需要鞏固政權和權威,宮殿和陵墓的規模不能小,安撫住了劉邦,這才有了後來的未央宮。

為了大漢王朝的延續,呂雉明知是”國恥“依然這樣做!

劉邦知道國家此時已經千瘡百孔,因此定下“和親”的國策,就等國家富強起來。只是如此國家富強只靠這農民種田可不行,呂雉在沿襲“和親”的同時,放寬了對於“商人”的壓迫,解除了商人在經濟上的負擔和社會歧視。將長安打造成了漢朝經濟活動中心。

為了大漢王朝的延續,呂雉明知是”國恥“依然這樣做!

除了開源,呂雉還提倡勤儉治國,嚴厲治理鋪張浪費的風氣,為漢朝的富強奠定基礎。呂雉此舉深深影響之後的幾任漢朝皇帝。

在生存面前,顏面都要靠邊站。明朝在面臨內憂外患之際,在言官的鼓吹之下,強行出頭動搖了國本。皇帝自己一死了之,苦的是大明王朝的百姓要遭受戰亂之苦。

在本次疫情之中,西方媒體同樣鼓吹中國的封城舉措是踐踏人權,可等到自己步入危機存亡關頭,才發現這些言行把政府和人民的求生之路給堵死了。有些國家放下顏面,自覺封城;有些則死要面子,準備犧牲掉一定量的民眾生命。

言語和臉面不能帶給民眾一個富強的國家,一個和平的生存環境。呂雉明白這一點,作為一個國家領導人,自己是對民眾生命負責,而非臉面和骨氣,繼續積蓄力量,等到自己強大,曾經的問題都不會是問題。

為了大漢王朝的延續,呂雉明知是”國恥“依然這樣做!

公元前156年,漢武帝繼位。大漢王朝在和匈奴交流中的屈辱態度深深刺痛了他,大漢王朝經過六十多年的力量積蓄,實力大增。在霍去病和衛青的帶領下,大破匈奴,結束了大漢王朝的屈辱外交。長城內外“牛馬放縱,蓄積布野”的時代到來。

回過頭來,呂雉功不可沒。儘管她曾經犯過錯誤也曾深深傷害了大漢王朝,但是人無完人,她的後陵和漢高祖的帝陵規模一致,實至名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