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費漲價滿天飛!旺季降至,印染廠老闆卻紛紛叫苦:不賺錢!

進入8月,紡織市場也逐漸走出淡季,做好了迎接“金九銀十”的準備。近日,福建地區印染企業染費上漲的消息刷遍了整個紡織從業人員的朋友圈,不久之後,江浙地區多家印染公司也陸續發佈了漲價通知。在這一輪染費上漲風潮中,印染行業現狀如何?染廠的利潤上升了嗎?

旺季提前產能受限

印染企業銷量提升

“從7月份開始,公司的訂單就不斷增加,今年我們的銷售量同比增加了10%左右。”浙江紅綠藍紡織印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新明表示,今年公司的染費有所上調,但生意總體不錯,目前所有車間已經開足馬力加快生產。

“車間的10臺機器已處在滿負荷生產狀態,員工們也都在加班加點地工作,現在公司還在找能做打包工作的臨時工,由於接單量飽和,本月我們就不再繼續接單了。”◆紹興市姚錢樹紡織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也有著同樣的感受。

◆浙江省嘉名染整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莫東海說:“公司的銷售量比去年有所提升,近期客戶訂單排得很滿,不過由於公司實行精細化管理,交期並沒有延誤。”談及染費,他表示,近期公司的染費大概提高了500元/噸~1000元/噸。

“今年生意好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方面是因為印染行業傳統旺季提前,另一方面是由於環保整治,產能受限。

現在柯橋區出臺印染企業廢水限排、汙泥‘消庫清量’實施方案,第一輪行動中,汙泥限排‘消庫清量’與廢水限排首次掛鉤,印染企業汙泥臨時限排15%甚至30%。”黃新明分析,這樣的現狀讓印染企業接單量有所增加。

近年來,隨著環保治理力度加大,印染行業產能進一步縮減。早在2016年,柯橋區委區政府就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推動印染產業轉型升級,啟動了史上最嚴厲的印染行業“亮劍”整治行動,到目前,柯橋區印染企業從200多家縮減至107家。

而這也是目前我國印染行業的一個縮影。目前,國內印染集群全面推行“河長制”、“散亂汙”企業整治、環保執法專項行動、“利劍斬汙”集中行動,不達標的中小企業紛紛停業整頓,復產困難,供給端進一步收縮,使行業集中度日益提升。

成本增加利潤縮水

下游企業另尋出路

雖然染費有所上漲,多數印染企業也生意火爆,但在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大部分染廠的利潤卻並沒有上升。

據瞭解,年初以來,印染企業經歷了染料的瘋狂漲價,染料巨頭浙江龍盛、閏土股份和吉華集團已經多次提價。而近期,由於分散中間體間苯二胺、對硝基苯胺、六氯六溴等原料均大幅度漲價,還原物短缺,自2018年8月1日起,分散常規系列再次上調2000元/噸~5000元/噸。

高成本使得印染行業利潤微薄,部分企業甚至表示利潤已經在贏虧線上下浮動。“現在利潤越來越少,染費價不得不漲,但是考慮到客戶的接受程度,我們也不敢漲太多,染費的上漲幅度遠遠比不上染料的漲幅。”◆紹興市姚錢樹紡織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成本必須要壓縮,就像‘乾毛巾也要擰出水’一樣,今年雖然生意比往年火爆,但利潤空間卻在縮水。”

“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的企業,可以用調整市場售價的方式,把成本的上升因素轉移到消費者,從而確保企業的合理利潤,而作為‘夾心層’的我們,雖然話語權比往年有所增加,但提高產品售價的困難仍然較大,就算有些客戶接受漲價,但印染的漲幅與原材料的實際漲幅是不成比例的。”莫東海坦言,公司自2002年開廠至今,染費上漲的次數屈指可數。

根據中國印染行業協會統計,今年1~5月,規模以上印染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75.89億元,同比增加1.25%;實現利潤總額44.99億元,同比減少8.26%。同期,規模以上印染企業虧損企業戶數381家,虧損面22.76%,較2017年同期擴大5.12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總額11.08億元,較2017年同期增加29.88%。

有業內人士統計,由於上游染料企業價格多次上漲,今年印染企業的綜合成本同比上漲了6%~7%。此外,由於印染企業在環保治理上的投資和開支不斷增加,染料價格和人工成本持續上漲,業內人士預計今年下半年虧損面將進一步擴大。

“我們對染費做出了多次調整,但是利潤大概也就和往年持平。”黃新明指出,染料成本的上漲對做內銷的印染企業其實影響還相對較小,但是對於做外貿的公司則衝擊較大。“現在國際環境出現波動,外需也處在低迷期,外貿企業對壓力的感受最為敏感,當國內生產成本提升,以往的價格競爭優勢削弱之時,出口企業的承壓尤為直接。”

對此,記者採訪了◆精開隆(埃塞俄比亞)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廖紅英,她表示目前企業的面料採購、印染等環節還是在國內進行。不過她坦言:“受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以及國內成本一路攀升,公司準備在埃塞投資印染和水洗工廠,以迴避經營上的風險。”

本文章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