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话民俗之七夕女儿节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在林杰的这首《乞巧》诗中,不仅讲述了七夕乞巧节的来历,更点出了当时的节日风俗:在农历七月初七这晚,大家来到户外看着晴朗的夜空,看那牵牛星和织女星渡过天河上的喜鹊桥前来相会。家家户户的姑娘们都在诚心地望着天边月亮,希望得到上天神灵的眷顾,赐予自己出众的技能和智慧。姑娘们在月光下把红丝线穿过针孔,大家互相比试着,这一个良宵,不知道穿了红丝线啊。

这首诗歌描写的场景,就是咱们今天要说的话题:农历七月初七女儿节。

趣话民俗之七夕女儿节

趣说乞巧节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女孩子们就会迎来属于自己的节日:“乞巧节”。

在这天晚上,女孩子们聚在一起,穿针引线,月下乞巧,不仅是要祈求神灵能赐予自己灵巧的双手和过人的技艺,也要祈祷自己能收获幸福,衣食丰足。

据说,七夕乞巧节起源于汉代。东晋道教学者葛洪在《西京杂记》中就有相关记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在道教传说中有个仙子名叫彩女,她经常在七月七日这天端坐于高楼之上穿针引线,当时的人们都纷纷效仿。可能,这就是古代文献中关于“乞巧”最早的记载了。

趣话民俗之七夕女儿节

古时候,人们认为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有七颗星星代表着方位。因为是四个方向,所以就有了二十八个星宿。在这二十八个星宿中,北斗七星是最明亮的,人们依靠它可以在夜间辨明方向。在北斗七星中,第一课星是“魁星”,在科举时代,读书人就把七夕节称为“魁星节”,这一天也叫“晒书节”。

又是乞巧节,又是晒书节,一个七月七,两个不同的节日名称。到底是乞巧还是晒书呢?其实这并不冲突。女孩乞巧,男士晒书,都是为了祈求技巧和才能。

趣话民俗之七夕女儿节

七月七的动人传说

说起这七月初七,大家首先想到的恐怕就是牛郎织女的传说。

相传牛郎是个勤劳善良的好孩子,自从父母去世后就一直和哥哥、嫂子生活在一起。他把家里的活计都给包揽下来,但好吃懒做的哥哥、嫂子对他仍是百般虐待。牛郎在伤心之余,只能把满腹的心事说给家中的老耕牛。

这一天,牛郎带着老牛来到郊外,他一想到自己现如今的境况就觉得难过,不禁呜呜地哭了起来。老牛走过来,用头轻轻地顶顶牛郎。

“牛郎啊,你哥哥嫂子那么欺负你,你咋就不想着分家,自己搬出来住呢?”

“是谁在和我说话呢?”牛郎四下看看,眼前就只有一头老牛,老牛憨憨地望着头,嘴巴一开一合。

若是换了别人,恐怕还以为遇到了妖怪,可牛郎不怕。他和老黄牛朝夕相处,早就有感情了,他怎么会害怕呢。

“你说要我搬出来住?可我去哪里找房子?去哪里找地呢?”牛郎不解地问。

老牛说:“你按照我告诉你的去做就可以了。”

牛郎回家之后,就向哥哥嫂子说起分家的事。果然如同老牛所料想的,哥哥嫂子什么都不给牛郎。牛郎就说,别的都不要,只要这头老耕牛和那两件旧农具。哥哥嫂子一听,忍不住在心里发笑,那老牛能值多少钱?那些旧农具能值多少钱?他们还乐得清理出去一个“多余人”。

牛郎听了老牛的话,找到了一处废弃的古庙,以后就在这里生活了。后来他有找到了一处耕地,每天早早起来耕种,日子过得倒也还好。可是时间长了,牛郎难免觉得寂寞。

趣话民俗之七夕女儿节

老牛看出了牛郎的心事,就说:“牛郎啊,像你这样善良又能干的小伙子,应该找个漂亮勤快的姑娘成家才好啊!”

其实,牛郎自己也是这么想的,可关键问题是,应该去哪里找媳妇呢?

憨厚的老牛给他出了个计谋。这一天,湖边飞来了七个美丽的仙女,她们穿着不同颜色的衣裙,说说笑笑,来到湖里沐浴。牛郎早已藏在湖边的芦苇丛中,悄悄拿走了一件红色衣裙。

仙女们沐浴之后又要回到天宫了。可有个仙女却说自己的衣裙找不到了。为了不耽误其他姐妹回南天门的时间,这个仙女说:“让我自己再找找吧。”

牛郎见其他仙女都离去了,他便走出芦苇丛,对这位仙女说明了原由。在牛郎的百般恳求下,这仙女才同意做他的妻子。这位美丽的仙子自然就是织女了。

两人成亲之后,开始了男耕女织的生活,这日子过得倒也有滋有味。过了两年,织女还生下了一儿一女,牛郎别提有多高兴了。

这种平静的生活过了几年之后,有一天,老牛垂着泪对牛郎说:“我恐怕活不了多久啦!牛郎,我死后你就把我的皮剥下来,把我的牛角锯下来,在危急时刻,你总能用得上!”说完,老牛就闭上了眼睛,牛郎伤心地哭了很久。

牛郎和织女在人间私定终身的事情终于传到了王母娘娘的耳中,她听后勃然大怒,派遣天神来到人间抓回织女。这天,牛郎出门耕作,织女在家裁制衣服。谁知,王母娘娘派来天兵天将,把织女给抓走了。等牛郎扛着锄头回来,远远地就看见两个孩子朝他跑过来,他们一边泡,一边哭喊着说:“妈妈被天上的神兵抓走了!”

牛郎急忙披上牛皮,把两个小孩分别放进两只大筐里,再用扁担挑在肩上。没想到这牛皮披在身上,竟然还能飞起来。眼看牛郎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一根发簪,向着银河划了一下,平时清浅的银河居然在瞬间变得汹涌无比。牛郎怎么也飞不过银河,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织女给天神带走。

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遥遥相望。天上的喜鹊不忍心他们夫妻长久分离,于是就在七月初七这天搭成鹊桥,让他们一家人团聚。如果你够细心的话,说不定在夜深人静时还能听到他们夫妇二人在窃窃私语呢、互诉衷肠!

趣话民俗之七夕女儿节

七夕节,并不是中国的情人节

说起西方的情人节,大家都知道是每年的公历2月14日,有些人就说了:“我们中国也有传统的情人节,那就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七夕就是中国的情人节。”

可是有一些民俗学家认为,七夕节源自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可是在传说里牛郎与织女的关系可不是情人哦,他们不仅已经结为夫妻,而且还生儿育女,很显然,他们不是情人关系,所以“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这一说法也站不住脚。

那么七夕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呢?不同的地域自然有不同的风俗,而且有些风俗习惯还会随着时间而变化。

古代人的七夕习俗,你了解吗?

在《山海经》中便已有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但其实在中国古代,历来都把七夕看做是“乞巧”的节日。在这一天,女孩子们在月光下穿针引线,小姐妹们还会聚在一起,比比看谁的针线活做得最好,而且还要对着牛郎、织女双星祈求更多的技能,希望自己将来找个好夫君,而男子们则通常在七月初七这天对诗联句、切磋书法,祈求自己能在仕途上顺利。

据考证,“七夕”作为全国性节日始于汉代,当时的节日风俗是晒书籍、衣裳等物,在阳光下暴晒书籍、衣物等,能起到防止虫蛀的作用。当时还出现了向织女星祈愿、女孩子们穿针引线比赛技艺的习俗。汉代的妇女们把一种名叫“果子”的小型蜘蛛放到一个锦盒内——当然,平民家的女子随意找个盒子就不错了。把蜘蛛放到盒子里,不是要养着它当宠物,而是看蜘蛛结的网丝是疏还是密,蛛网结得越密,就说明手越灵巧。

在两晋时期,人们在七夕之夜所祈求的愿望,多与长寿富贵有关,只是到了后来,七夕节才以求子、乞巧为主要内容。到了唐朝,七夕节的风俗大致上没有什么变化,人们仍旧是在这天向织女、牛郎双星祈福、乞巧,女性则以“斗巧”为主,通过做针线活等来比试一番,看看谁的手艺最好。在唐朝,妇女们已经不再把蜘蛛放到盒子里看它们结的蛛网疏密如何了,而是直接放在瓜果上。到了宋元时期,人们则通过观看水中的针影来占卜某个女子手拙手巧,如果针影又细又长,那就说明此人心灵手巧,反之,则是个笨拙之人。

趣话民俗之七夕女儿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