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上半年淨利潤或達543億,比華爲全年利潤還多68億,恆大爲什麼這麼賺錢?


“到2020年底,實現總資產3萬億,年銷售規模8000億,年利稅1500億,負債率下降到同行中低水平,成為世界百強企業。”這是在今年3月份舉行的業績發佈會上,許家印為“新恆大”描繪的“新藍圖”。

而事實證明,“新藍圖”離我們越來越近。

8月6日,中國恆大(3333.HK)在聯交所發佈正面盈利預告,“2018年上半年稅後淨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125%以上,核心業務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100%以上,淨負債率進一步大幅下降,從去年年末的184%大幅下降到130%以下。”

01 用實力說話

今年上半年,恆大實現銷售 3041.8億,同比大增 24.6%,多家投行預計恆大全年銷售將突破6000億,強勁的銷售為恆大利潤持續高增長提供有力保證,而盈利也沒有讓投資者失望。

根據恆大2017年半年報,其2017年上半年淨利潤為231億,核心業務利潤為273億,據此估算其今年上半年稅後淨利潤超520億,核心業務利潤超546億,均創行業有史以來最高紀錄。

盈利能力持續提升的背後,一方面是由於恆大采用統一規劃、統一招標、統一配送的標準化運營模式,大幅降低了營銷、管理、財務三大費用,實現強有力的成本控制。另一方面,恆大大力提升產品品質,增加產品附加值,為老百姓提供高性價比精品住宅,這也是其連續三年實施無理由退房的底氣所在。

而在備受關注的負債方面,恆大也是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根據恆大年初公佈的新戰略,低負債和低槓桿成為恆大“三低一高”經營模式的核心。除了利潤的爆發式增長外,恆大還迅速還清了1129億的永續債,另外一方面恆大成功地引入了三輪共1300億的戰投,實現恆大的淨資產上漲,這些都推動其淨負債率進一步降低,淨負債率已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近七成至130%以下,降幅達三成。

02 排名再上升,距離百強還遠嗎?

這份盈喜對於恆大來講,是一個好消息,而在此之前,恆大也是好消息不斷。

7月份,財富中文網發佈了2018年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其中房地產行業共有5家公司上榜,並且均來自中國。

其中,中國恆大以460.19億美元營收排在上榜房地產企業的首位,而綠地集團和中國保利排名第二和第三,營收分別為429.70億美元、370.02億美元。萬科和碧桂園分別以營收351.17億美元和335.72億美元分列第四第五名。

這是中國恆大第三次躋身世界500強的行列。

2016年,恆大以211.84美元的營業收入上榜世界500強,排名第496位,成為少數能夠登上排行榜的民營企業。而到了2017年,恆大以318.28億美元的成績再次上榜,排名上升了158位,位列338位,與排名307位的萬科僅相差31位。

而在更早些時候公佈的《財富》中國500強的榜單中,恆大位列第22位,在一眾國字頭的央企巨頭中分外亮眼,而且也是絕對領銜房地產板塊。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次的世界500強排行榜上,恆大位居所有上榜房地產企業的首位,而上升速度也是驚人的,再次上升108位,這也就意味著在去年一年中,恆大平均接近每3天趕超一家500強企業。如果按照利潤情況來計算的話,其位列利潤榜的第153位。

而根據恆大的盈喜公告和2017年的半年報,2018年上半年的核心業務利潤超過546億,而據此估算全年的淨利潤料超1000億,摺合美元將超140億,是2017年利潤的3.8倍,可以稱得上是“恆大速度”。

而在描繪“新藍圖”的同時,恆大也開始採用了新戰略。

在發展模式上,從“規模型”向“規模+效益型”轉變,而經營模式上,從“三高一低”模式向“三低一高”轉變,這是恆大利潤上升的重要保障,也是恆大高速發展的前提。從戰略和經營模式的變革,可以看出許家印戰略決策前瞻性、管理能力、掌控能力,他帶領恆大殺入百強還是可期待的。

03 地產之外的新抓手

當然,今年以來對於房地產市場而言,也充滿了各種外部風險,房地產調控不斷加碼,市場下行壓力加大,房企違約、跑路、倒閉等風險逐步暴露。

而根據行業內的說法,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已過,白銀時代來臨,房地產企業也在加速分化,未來房企的競爭也會更加激烈。

有一種提法叫做經濟“新常態”,所謂的白銀時代大約就是房企暴利時代過去後必須面對的“新常態”。而此時的房地產市場也越來越符合馬太效應——“強者恆強”,地產主業的高利潤為恆大在此前的競爭中獲得有利地位。

而在另外一方面恆大也很注重對新業態的開發和新戰略的把控所帶來的的競爭優勢。在地產之外,恆大在“積極探索高科技產業,逐漸形成以民生地產為基礎,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為兩翼,高科技產業為龍頭的產業格局”,而這些產業無一例外都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前景。

地產主業的高利潤為恆大帶來的是資本的沉澱,從而為新業態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彈藥,而積極轉型也是對夯實主業的有力輔助,兩者的兼顧和平衡,讓恆大在走向百強的路上更加平順。

比如近期在港股市場上就出現了一匹黑馬——恆大健康。

在A股、港股市場低迷之際,恆大健康成為港股市場關注焦點,走勢持續逆勢上行,盤中股價漲逾15%。截止3日下午4時,恆大健康股價達到了12.30港元,與6月股價相比翻了近3倍,總市值超過千億港元再創新高。

一個“恆大健康”,承載的是恆大在健康領域和高科技領域兩個方面的重要希望。

在健康領域,恆大已佈局9個恆大養生谷,下半年計劃新拓展7個,未來5年將在全國佈局30個以上宜居養生勝地,提供世界一流的健康養生服務。同時,恆大與美國布萊根醫院(BWH)共建的博鰲恆大國際醫院已經開業,這也是目前國內最頂級的腫瘤專科醫院。

而在科技領域,恆大健康以67.46億港幣對價收購香港時穎公司100%股權,成為FF汽車的最大股東,恆大正式進入新能源領域。從許家印此前赴美考察的情況來看,FF的技術研發能力非常強悍,FF91日前更完成了第一個白車身的打造,並啟動整車組裝,距離量產更進一步,極有可能成為全球電動汽車的“爆款”。

除此之外,恆大還與中科院簽署全面合作協議,恆大計劃未來投入1000億,在生命科學、航空航天、集成電路、量子科技和新能源等重點領域,與中科院聯合打造科技研究基地、科研孵化基地和科研成果產業化基地。

當然,無論是對於恆大健康還是中國恆大,這些都是強有力的支撐,而懷揣著股票的投資者,也是喜聞樂見,強盈利能力帶來的紅利讓他們體驗的是荷包滿滿的感覺,還是很美好的。


qinaidezhou


這是恆大一家企業,或者說恆大所在的房地產行業的狂歡,但卻是整個實業的悲哀。


先跟大家理一下半年盈利543億元是個什麼概念:

  1. 這意味著每天盈利3億元,和中國移動水平相當。

  2. 是中國製造業龍頭美的集團2017年上半年淨利潤的(2018年數據尚未披露)5倍,格力的5.7倍!

  3. 比華為上半年利潤(456億元)還高20%,而華為是在全球170多個國家地區和地區開展業務,每年研發投入超過800億元才取得這樣的成績的,恆大隻需要在中國做生意就能做到。



受到上述天文數字級別的利潤刺激,恆大今天股價大漲21%,許家印也超越李嘉誠,成為華人地產首富(353億美元),中國富豪榜第三名,他前面分別是馬化騰(400億美元)、馬雲(390億美元)。


恆大為什麼能賺這麼多?



一是因為它拿地的成本太低了,截至2017年12月31日,恆大手裡的土地儲備高達3.12億平方米,平均成本才1711元/平方米,而它房子的平均售價已經超過1萬元。


二是恆大押寶押對了。和萬科、龍湖這些死守一二線城市的開發商不同,恆大在一二三四五線城市的佈局較為均勻。而這兩年,恰恰是三四五線城市的樓市漲得最猛,當初低價拿地的恆大、碧桂園是最大的受益者,他們走到哪裡,房價基本也就漲到哪裡。


下圖為一二三線城市從2011年6月到2018年6月的房價同比漲幅,從2015年6月一直加速上漲到2017年下半年。



眾所周知,中國的新房普遍是期房,開發商先拿到錢再修房,而在會計處理上,這些預收款是不能列入營業收入的,而必須等到交房後才能算做收入。由於房地產開發需要2年左右的時間,這意味著恆大今年上半年的利潤,其實是來自於2016年上半年賣出的房子。而恆大銷售最多的時候卻是2017年(超過5009.6億元)和今年上半年(3041.8億元),這些業績要到2019年和2020年才體現,所以恆大未來的利潤數據可能更可怕。


開發商賺的錢,來自於居民,居民不但付出了所有的積蓄,還要揹負幾十年的房貸,恆大賺得越多,其實是居民付出得越多,而這些必然會對消費產生不利影響。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事件背後的經濟原理。


孔方財經


昨天,恆大股價暴漲21%,引領地產板塊。

這是因為恆大公佈了半年業績預告,大增125%,淨利潤達到520億!核心利潤543億元。

恆大為什麼這麼賺錢?

首先,恆大是國內地產三強之一,但是負面卻比碧桂園要少很多

恆大,碧桂園,萬科是目前中國地產三強。

上半年,恆大銷售額達到3041億元,萬科是3046億,碧桂園是4124億,碧桂園銷售額最高,但是負面新聞也是最多。比如最近的媒體見面會,給記者封口費等。再之前工程事故導致7人死亡等等。

2018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其實很難做,融資難,宏觀調控更加嚴厲,大環境並不好。但是,買房炒房的信仰還在,所以去化其實還行。但是,這些紅利其實還是頭部公司在享受,因為小公司都沒錢了。

其次,恆大轉型最早,最徹底

半年報預告還公佈了恆大淨負債率,從去年年末的184%降至130%,主動降低槓桿。

公司轉型方面,早已從單純地產轉變為以民生地產為基礎,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為兩翼,高科技產業為龍頭的產業格局。

恆大童世界,恆大養生谷,FF汽車,都在孵化之中,未來有望成為恆大新的增長極。

第三,恆大企業印象要遠好於其他地產公司

恆大最早做企業形象,是從體育開始的。恆大女排,恆大足球都是體育營銷典範,為恆大打響了品牌知名度。

之後,恆大還大力扶貧,做慈善。110億元扶貧貴州畢節,不僅是地產界,而且是民企裡最大的手筆了。

慈善方面,許家印今年是中國首善。7月31日,福布斯雜誌發佈2018中國慈善榜,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以42.1億的捐贈額位列首善。

綜上所述,恆大品牌美譽度,企業戰略佈局都要好於同行,在這個賺錢的行業,做的好,賺錢自然是很正常的事了。


趙冰峰


恆大是一傢什麼公司,怎麼這麼賺錢!恆大不是搞足球的嗎,恆大不是賣礦泉水嗎,不都是投入巨大而賺不到錢的生意?

最近恆大投資賈躍亭的法拉第未來,又是燒錢的買賣,恆大那是真有錢!一家房地產公司,三四線城市房價猛漲,如此獲得了高額利潤,半年利潤比華為全年還多,真讓人咋舌呀。

還是賣房子賺錢。

恆大2018年上半年的利潤,都是來自於2016年上半年賣出的房子,2017年恆大銷售額超過5千億元,2018年上半年超過3000千億元,這些業績都很嚇人,其利潤將在2019年、2010年報表中顯示。

房地產企業,在任志強、馮侖兩三年前紛紛退休,退位,高喊著拐點已到時,碧桂園、恆大正忙著正最後一波浪潮的錢,那是更快速的、更傻的錢。猶如當年股市漲到5000點,不少明智者高喊泡沫匆忙撤出,有些冒險者去衝進去掙最後一筆錢,股市迅速從5000點拉昇到6000多點。

房地產如是,碧桂園、恆大2016、2017、2018年,趕著二三線城市的大發展,大補漲,銷售及利潤經歷大幅上漲。

多家機構預測2018年,恆大全年銷售將突破6000億元,核心利潤增長100%以上。

華為算是利潤高,競爭壁壘強的公司了,是中國最知名和最有競爭力的民營公司。2018年上半年華為營收3257億元,經營利潤456億元,並沒有如題中與恆大相差那麼大,但比起暴力房地產行業之翹楚恆大,還是不得不有所低頭。

還好,房地產的暴力乃強弩之末,佈局三四線城市,坑更多雷更多。

我們還是希望,國內多生長出如華為之類的公司,而恆大,就大力轉型到健康公司,新能源汽車公司吧,中國首富、恆大老闆許家印正是努力這麼幹的,正在大力轉型之中。

恆大甚至也佈局人工智能領域,你認為它能繼續笑傲中國十幾二十年嗎?


財經作家邱恆明


房地產業屬於近年來最為火熱的投資領域,而恆大這些年的迅猛發展,多得益於近年來房地產的持續火熱,同時更大程度上與土地儲備等因素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性。實際上,對於恆大等房企,一方面在於自身擁有龐大的土地儲備,而這些年來土地儲備的持續升級,助推房企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則在於恆大受益於三四線城市的迅猛發展,而在棚改貨幣化等因素影響下,實際上對於佈局於三四線城市房產的恆大而言,也是直接受益的房企之一。雖然恆大布局領域甚廣,但更大程度上受益於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與壯大,則利於恆大獲得了更好的發展黃金期。


郭施亮


我剛特意查了一下,華為2018年上半年營收3257億元,經營利潤456億元。其實兩者相差並不大,但是華為做為先進製造業的代表,取得如此成績,著實不易!一個地產企業、一個生產研發型企業,本身就不具備可比性!

碧桂園、恆大一直在佈局三、四線城市

想起一個段子“生不進恆大、死不進萬科、生死不進碧桂園”。碧桂園、恆大早在幾年前就通過大舉拿地押寶三、四線城市房產,截止2017年底,恆大的土地儲備高達3.12億平方米,而近兩年,房價漲的最厲害的就是三四線城市,當然恆大會是房價上漲的既得利益者。

恆大的小資金控盤模式,在三、四線城市極為流行

小資金控盤,舉個簡單的例子,10個億的開發項目,恆大最多隻拿3個億(土地可作價),操盤整個項目(開發、運營、銷售),投資方需解決7個億的資金。利潤按持股比例分配,但另需給恆大一筆不菲的業務提成(按銷售額遞增)。如果總銷售額是15億,恆大會優先提取5%;達到20個億,提取10%,30個億,可能就會高達20%……。【只做解釋之用,實際情況更復雜】

這樣做有幾個很明顯的好處:

  1. 所有的銷售數據,會納入恆大整個管理體系之內

  2. 恆大的負債率,會急劇下降。半年時間,恆大負債率從184%急劇下降至130%,不覺得奇怪麼,而小資金控盤屬於股權投資,用30%、甚至更少的資金,撬動整個項目開發,當然負債率會下降啦!

  3. 恆大的利潤只升不降。以上面的例子來說,30%的股份分紅+業務提成+項目管理費+其他,其項目利潤率要高於單獨投資開發,這樣何樂而不為呢!

  4. 有恆大的金字招牌在,根本不愁找不到投資方,況且還能有足夠的利潤!

總之,目前小資金控盤模式在業內也不是什麼秘密,學習模仿的有很多,但是都沒有恆大運作的好,現在恆大都計劃與私募股權基金合作了,其他的企業,還真學不來!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操盤手信一】!!!


操盤手信一


恆大是地產企業,華為是雖然是國內領先的電子通訊等科技類產品的研發和生產銷售領先企業,但是畢竟是製造業,而製造業利潤比率往往都比較低,不虧就算不錯了,華為已經是製造業中很優秀的企業。從其2017年的財報來看,華為2017年度實現全球銷售收入6036億元同比增長15.7%,淨利潤475億元同比增長28.1%!6000億級別的營業收入比阿里巴巴和騰訊的總和還高一截,但是如果論淨利潤還是很難和房地產企業比較的。

這些年,房地產可是長期佔據國內三大暴利行業之一,也是國內的投資選擇第一順位。更何況比較的對象還是近年房地產企業中最出色的恆大,自然更難比較,恆大地產最近三年發展非常迅速,今年上半年,恆大銷售收入3041.8億,同比增長24.6%,其今年上半年稅後淨利潤超520億,核心業務利潤超546億,均創行業有史以來的紀錄,最讓人關注的還是在去槓桿潮下,恆大的負債率從去年年末的184%到今年6月30日大幅下降到130%以下,強化了公司的抗風險能力。

源自風生焱起的個人分析,歡迎關注本賬號以便獲取更多財經知識


風生焱起


2018年8月6日晚間,恆大集團發佈正面盈利預告,展示了一系列數據:上半年稅後淨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125%以上,核心業務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100%以上。

恆大淨負債率進一步下降,從去年年末的184%大幅下降到130%以下與去年同期相比,負債率下降近七成

據估算,恆大今年上半年稅後淨利潤超520億核心業務利潤超546億,均創整個地產行業有史以來最高紀錄。

照此增速估算,恆大有望成為首家利潤上千億的上市房企。


兩家企業的業績差距

兩大房企的戰略佈局

記得2018年初,恆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正式宣佈“新恆大”到來,強調要堅定不移地實施“規模+效益型”發展模式,堅定不移地實施低負債、低槓桿、低成本、高週轉的“三低一高”經營模式。


恆大的大謀略VS碧桂園的專注

與碧桂園的楊主席相比,許家印更加“貪玩”了一些,2018年初,許家印在佈局了房地產戰略之後,隨即提出要積極佈局高科技產業,逐漸形成以民生地產為基礎,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為兩翼,高科技產業為龍頭的產業格局。

恆大的突飛猛進並不是偶然,這一次能夠榮登“寶座”是有所根據的。在2010-2015年間恆大大舉進軍二三線城市,可以說是重資“押寶”二三線城市的發展。當時的房產並不比現在熱門,諸多的房地產商的房子是賣不出去的,產能過剩極為明顯。自2015年以後,2016年、2017年間二三線城市經歷了“大發展”,恆大也是“坐上了火箭”式發展狀態,成為了二三線最為耀眼的“明星盤”。再加上碧桂園質量問題的缺陷,恆大更是夯實了二三線發展潮流。

2018年上半年恆大實現銷售3041.8億元,同比大增24.6%,成為少數業績逆勢大增的房企!並且多家投行預測恆大全年的銷售將突破6000億!核心業務利潤較去年同期更是增長100%以上。淨負債率將由去年年末的184%下降至130%。

恆大不僅僅只重點發展房地產行業,還在積極改變模式,以民為基礎的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甚至高科技汽車也均有涉獵,成為多元式發展。其中恆大健康的股價更是在近兩個月內漲幅達45%左右。

其實恆大與華為沒有多大的可比屬性,一家是房地產企業,一家是科技類企業,行業不同、無法比較。但是希望的是造房子的就把房子質量造好,造手機的就把手機質量做得好以及國產化。

(轉)


用戶102579206373


恆大采取了強有力的成本控制,採用統一規劃、統一招標、統一配送的標準化運營模式,大幅降低營銷、管理、財務三大費用。年報顯示,2017年三大費用合共下降2.5個百分點。

今年年初,許家印提出要堅定不移地實施“規模+效益型”發展模式,堅定不移地實施低負債、低槓桿、低成本、高週轉的“三低一高”經營模式。這一點極具前瞻性。

負債率是考驗房企經營風險的重要指標。不少房企為了增規模,不惜採用高槓杆、加大負債率的方式。

隨著房地產行業趨於平淡,土地成本走高,尤其是2018年行業將步入公司債到期的高峰時期。“降負債”已成為2018年大多數房企的一個重要財務目標。

對於降負債,恆大提出三項措施,即降低負債總額、多元產業引入戰略投資和擴大盈利規模增加淨資產。2018年上半年利潤大漲增加了恆大的淨資產,也推動其淨負債率進一步降低,淨負債率已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近七成至130%以下。

恆大主動降負債的做法,看起來就更像是以守為攻,除了保障了資金的安全以外,也為後期的更多動作準備了更大的資金週轉餘地。行業洗牌格局下,將會產生大量施展拳腳的機會。

而在恆大這個規模巨無霸之下,卻處處看得到對“高品質”的苛求。

例如,恆大要求項目施工單位必須為全國前十強

所用材料均為國內外知名品牌,園林環境均按豪宅標淮設計,並通過配套先行、升級物業服務、完善售後等措施,不斷增加產品附加值,為客戶提供高品質、高性價比的精品住宅。這一點也是其連續三年實施無理由退房的底氣所在。

說到底,商品房本身還是一種商品,是許多購房者一生中最重要甚至是最昂貴的購買行為,房企苛求的高品質才正是企業初心,未來市場環境下,中國消費者對於高品質產品的渴求,將是新的產業動能,從資本到消費者,都會為“高品質”三個字買單。


看透and說透


恆大的突飛猛進並不是偶然,這一次能夠榮登“寶座”是有所根據的。在2010-2015年間恆大大舉進軍二三線城市,可以說是重資“押寶”二三線城市的發展。當時的房產並不比現在熱門,諸多的房地產商的房子是賣不出去的,產能過剩極為明顯。自2015年以後,2016年、2017年間二三線城市經歷了“大發展”,恆大也是“坐上了火箭”式發展狀態,成為了二三線最為耀眼的“明星盤”。再加上碧桂園質量問題的缺陷,恆大更是夯實了二三線發展潮流。

2018年上半年恆大實現銷售3041.8億元,同比大增24.6%,成為少數業績逆勢大增的房企!並且多家投行預測恆大全年的銷售將突破6000億!核心業務利潤較去年同期更是增長100%以上。淨負債率將由去年年末的184%下降至130%。

恆大不僅僅只重點發展房地產行業,還在積極改變模式,以民為基礎的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甚至高科技汽車也均有涉獵,成為多元式發展。其中恆大健康的股價更是在近兩個月內漲幅達45%左右。

其實恆大與華為沒有多大的可比屬性,一家是房地產企業,一家是科技類企業,行業不同、無法比較。但是希望的是造房子的就把房子質量造好,造手機的就把手機質量做得好以及國產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